扶不起的阿斗
[| 2016/02/18 00:13]
人们常用“用扶不起的阿斗”来形容一些始终无法扶持成才的人。“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
前两年,中央电视台退休摄影师王老师带着几个老朋友参观牛鼻村儿童图书室,听完我介绍图书室的始末后,其中一位老大姐认真地对我说“其实你大可不必做这件事。人到世上,是有每个人的位置的,上天安排他们在这个层次上生存,自然是有它的道理。你非要强把他们扯上一个层次,那谁来顶这个位置?”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用这么一种理论来谈论我的"爱心、公益“。当时愣了好一会,一时不知用什么样的话语回答,悻悻然嗯嗯点头。
事后与朋友谈起这件事,不少人持赞成态度,认为从这位大姐的安身立命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的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能够包容各种各样的观点,其实送走那位大姐的几个小时里,我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也认为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只是不知道更多的人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还是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从开始创办乡村儿童图书室,反对的声音就一直在响。持反对观点的人们都认为:你太过理想化了,如果能够改变农民,我们这个社会早就和谐兴旺了。多少强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一个小老百姓不知天高地厚地想去做,情等着失败吧!
还有更为偏激的难听的话语让我明白,农民在不少人的心中,就等同于狗屎垃圾。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带着自己的理想还是坚定地迈向了农村。
一年又一年过去,随着对农村的深入,对农民的了解也在加深,现实一次次地让我目瞪口呆,也一次次地让我伤心、失望!
我以为,成年农民的思想已经固化,试图改变不大可能,但农村儿童还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我却忽略了一点:遗传基因的强大力量。毕竟这些孩子的骨子里流的是他们父母的血脉!
我以为,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农村儿童,就算是一块石头,你放在心口上捂上几年,它也会温和如肉带上温度。但我却忽略了一点:石头就是石头,只要离开你的身体,它瞬间就会恢复冰冷坚硬。
我以为,农村孩子身处环境相对城市恶劣十分,但一年年的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终会让他们学会关爱、善良。但我却忽略了一点:人是受环境影响的直接产物,环境造就人!
我以为,感恩是人具备的起码良心,是个人都会明白。牛鼻村的残酷现实让我切肤之痛般地明白:这里的农民之所以会祖祖辈辈成为农民,是最最起码的做人道理都不明白!
当图书室越办越有模样时,农村存在着的系列问题开始暴露。别人管不了,图书室的几个孩子有责任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
然而!又是一个简单再简单的小事---浇花,从2012年的夏天至今,足足要用三年的时间来一次次地说教,却缓慢又缓慢地进行改变,某个周末看不见,这几个孩子仍会”忘记“这件小事。
这个过程中,我惊愕年纪小小的孩子,本该单纯天真,却为何这般的自私自利,丝毫没有善意存在?
摘出《牛鼻的两年图书室》文章中一段文字:
感恩教育从创办图书室之前并未意识需要刻意而深刻地灌输,一直以为这是人具备的起码良心。当图书室越办越有模样时,渐渐发现农村孩子身上存在着的系列问题。
就以浇花这件小事为例,从2012年的夏天开始,就数次与这几个孩子商量“阿姨只能周末来,星期一到星期五这几天,你们能不能帮阿姨浇浇花?”每个孩子都肯定地回答“好!”但每周末进村,所有的花都一付干渴的模样。当时只是觉得毕竟是孩子,贪玩是本性,记不住浇花也不奇怪。
2013年夏天,图书室已经正式开办半年了,自己的牛鼻小屋也腾出来成为孩子们的活动室、图书室。再次与这几个孩子商量浇花,结果与2012年的夏天一样,答应却不落实。而这一年,每次问起,这几个孩子都信誓旦旦地回答“浇了!”如果孩子们承认没有浇花,还可以原谅,可没有做的事竟然坦然撒谎,这让我感到了害怕。
7月份开办的“华德福自然精灵夏令营”中,需要村里的孩子们表演节目,我如何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在朱美玲妈妈的帮助下,编排了一个小话剧:帮助阿姨浇花、扫地。内容是阿姨为我们建了一个图书室,我们也要为阿姨做好事。当时看到,挺受感动,以为孩子们真的有所感动。夏令营结束了,花草们在一个暑假里仍是处于干渴状态。
再联想到几次与孩子们约好的事情,比如说在某个地方见面,他们可以在预定的时间擅自离开,丝毫没有诚信意识。这个夏天,开始了诚信、诚实、感恩系列的教育。
2014年夏天又到了,而这一年从新年初始,图书室的名气渐渐散播,全社会的帮助力量越来越大。图书室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感恩教育成为头等大事,结果仍不理想。还是最基本的小事:浇花,仍是绝不落实。一次次地集中这几个孩子坐下,苦口婆心地感化:现在所有捐书的人都要到阿姨这间屋子来送书,阿姨已经不住在这里,这间房已经是你们的活动场地,也是一个收书的地方。现在你们不是为阿姨浇花,而是为你们自己的图书室美化环境,让来捐书的人看到一个你们收拾的漂亮的地方。牛鼻村是你们的,把自己的村子装扮漂亮了,大家会更喜欢你们的家乡。结果仍是无动于衷,甚至撒谎。
当今社会人人为已,缺乏爱心,更缺少感恩之心。没有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不深可以原谅,可图书室是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建造起来的,而且所有的孩子是亲身经历了这一切,亲眼目睹多少的热心人士专程来到村里捐书,得到多少的鼓励与帮助。面对大量的帮助,只不过是要求他们整理好自己的环境,而且只是一个星期只做一次的事,却难实现。针对这个状况,专门为几个孩子课程,用不少时间讲解“小农意识”、“诚信”、“感恩”等主题课,甚至会在某次揭穿他们的谎言后,严厉地批评。然而,结果仍旧。
唯一的收获就是某次耐心细致的说教下,朱炜丹承认,只有她和朱美玲浇过两次花,其他人都没浇过。
单独与朱美玲谈话“阿姨刚来的时候,阿姨没有叫你帮忙,你是很主动来帮阿姨的忙,为什么现在阿姨要求你们做事了,反而不愿意了呢?”朱美玲睁着漂亮的大眼望着我一声不吭。继续询问“是不是他们都不肯做,你就觉得自己做了很吃亏?是不是家长不让你来阿姨这里浇花?”朱美玲低下头依然不吭声。
通过几年的接触,其实已经很明白他们的心态,不是贪玩,不是怕累,不是年纪小,其实就是长期受环境的影响,学成了自私,不愿意为别人付出丁点。不过是几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思想却是这般的复杂,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教育与感化,却没有多大的收效,面对这种状况,确实心惊。
召集几个孩子坐下,以朱美玲为例子,耐心教育他们”以前朱美玲是最乐于助人的善良孩子,现在受你们的影响也变的不愿意帮助别人,学会计较。如果你们一直受这种影响,越长大就越会计较,等你们长成大人了,也就变成了象你们的大人一样的农民,就算你们读了大学,但思想仍然是小农意识,以后工作了,用这种行为处事,没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也没有人会看的起你们!“
创办图书室,并没有想过能够改变他人的人生,只是觉得能够让这些孩子多获取一点知识,多长点见识,或者做个有点文化的农民,就足矣。从未把自己摆在救世主的位置,更休谈指引人生。
图书室从无到有,为这其中付出再多,也从未想过要这些孩子报答。即使是众多的来客,发自内心地感慨“这些孩子真幸运这,遇上了你。”甚至客人们对孩子语重心长地告诫“你们要感激这个阿姨,她对你们今后的成长帮助太大了,长大了一定不能忘记阿姨!”也从不敢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同样也是发自内心地回答“今后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就很欣慰了。”
教育孩子任重而道远,特别感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团队、个人给予的帮助,太多的人自愿给这些农村孩子灌输做人的道理。但是,所有的道理似乎都成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效果,难见成效。
春节到了,节前的一次活动中,宣布了年初八冬令营的开营时间,让孩子们回家做好准备,每个孩子保持手机的通畅。
每年春节的年初二以后,我都会进村,在村里待上几天。今年春节年二十九,婆婆住了医院,打电话给朱美玲的妈妈告知婆婆的情况,抽不出时间进村了,请她帮着年夜晚上到牛鼻小屋门口燃放鞭炮。
一直到年初六,没有收到这些孩子的任何信息与电话。年初七了,电话响了”阿姨,我们是不是明天开始参加冬令营了?“没有一句节日问候,更没有人问候老人的病情。一个个直奔冬令营的主题。
接着是朱美玲妈妈打来电话“你们明天是不是要办冬令营了?朱美玲她们都准备好了。你怎么过年到现在都没进村呢?”
我尽量用冷静的声音回道:”年二十九我就告诉你了,我婆婆住院了,过年到现在一直在医院住着,所以没时间进村。“
“哦,是哦,我忘记了。”
年初七开始直到年十二动笔写这篇文章时,仍是再无一人打电话来问候。每每想起便是一阵心寒!这就是我用心教育了几年的孩子!
如果是自己一直忽略了爱心教育、感恩教育,出现这样的局面还能够自己承担责任。
如果说这几个孩子年龄尚小,不懂事,也可以成为借口。偏偏这是一群12--15岁的大孩子了,而且还是女孩子占绝大多数。
如果说,他们不记得问候也可以成为理由,但是,自己要参加的冬令营却一点也没有忘记。
只能承认:这确实是一帮自私自利的孩子!
许多次,不少的朋友问这样的问题”长大后,他们会感恩帮助过他们的人吗?“
我的回答是”不敢想!只能是希望吧!“
”你希望他们感恩你吗?“
”从来没想过!只要他们不忘恩负义,我就很欣慰了!“
前两年,中央电视台退休摄影师王老师带着几个老朋友参观牛鼻村儿童图书室,听完我介绍图书室的始末后,其中一位老大姐认真地对我说“其实你大可不必做这件事。人到世上,是有每个人的位置的,上天安排他们在这个层次上生存,自然是有它的道理。你非要强把他们扯上一个层次,那谁来顶这个位置?”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用这么一种理论来谈论我的"爱心、公益“。当时愣了好一会,一时不知用什么样的话语回答,悻悻然嗯嗯点头。
事后与朋友谈起这件事,不少人持赞成态度,认为从这位大姐的安身立命的角度来看,是有一定的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能够包容各种各样的观点,其实送走那位大姐的几个小时里,我一个人静静地思考了这个问题,也认为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只是不知道更多的人会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还是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从开始创办乡村儿童图书室,反对的声音就一直在响。持反对观点的人们都认为:你太过理想化了,如果能够改变农民,我们这个社会早就和谐兴旺了。多少强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一个小老百姓不知天高地厚地想去做,情等着失败吧!
还有更为偏激的难听的话语让我明白,农民在不少人的心中,就等同于狗屎垃圾。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带着自己的理想还是坚定地迈向了农村。
一年又一年过去,随着对农村的深入,对农民的了解也在加深,现实一次次地让我目瞪口呆,也一次次地让我伤心、失望!
我以为,成年农民的思想已经固化,试图改变不大可能,但农村儿童还是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我却忽略了一点:遗传基因的强大力量。毕竟这些孩子的骨子里流的是他们父母的血脉!
我以为,用我们的爱心去温暖农村儿童,就算是一块石头,你放在心口上捂上几年,它也会温和如肉带上温度。但我却忽略了一点:石头就是石头,只要离开你的身体,它瞬间就会恢复冰冷坚硬。
我以为,农村孩子身处环境相对城市恶劣十分,但一年年的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终会让他们学会关爱、善良。但我却忽略了一点:人是受环境影响的直接产物,环境造就人!
我以为,感恩是人具备的起码良心,是个人都会明白。牛鼻村的残酷现实让我切肤之痛般地明白:这里的农民之所以会祖祖辈辈成为农民,是最最起码的做人道理都不明白!
当图书室越办越有模样时,农村存在着的系列问题开始暴露。别人管不了,图书室的几个孩子有责任要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
然而!又是一个简单再简单的小事---浇花,从2012年的夏天至今,足足要用三年的时间来一次次地说教,却缓慢又缓慢地进行改变,某个周末看不见,这几个孩子仍会”忘记“这件小事。
这个过程中,我惊愕年纪小小的孩子,本该单纯天真,却为何这般的自私自利,丝毫没有善意存在?
摘出《牛鼻的两年图书室》文章中一段文字:
感恩教育从创办图书室之前并未意识需要刻意而深刻地灌输,一直以为这是人具备的起码良心。当图书室越办越有模样时,渐渐发现农村孩子身上存在着的系列问题。
就以浇花这件小事为例,从2012年的夏天开始,就数次与这几个孩子商量“阿姨只能周末来,星期一到星期五这几天,你们能不能帮阿姨浇浇花?”每个孩子都肯定地回答“好!”但每周末进村,所有的花都一付干渴的模样。当时只是觉得毕竟是孩子,贪玩是本性,记不住浇花也不奇怪。
2013年夏天,图书室已经正式开办半年了,自己的牛鼻小屋也腾出来成为孩子们的活动室、图书室。再次与这几个孩子商量浇花,结果与2012年的夏天一样,答应却不落实。而这一年,每次问起,这几个孩子都信誓旦旦地回答“浇了!”如果孩子们承认没有浇花,还可以原谅,可没有做的事竟然坦然撒谎,这让我感到了害怕。
7月份开办的“华德福自然精灵夏令营”中,需要村里的孩子们表演节目,我如何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在朱美玲妈妈的帮助下,编排了一个小话剧:帮助阿姨浇花、扫地。内容是阿姨为我们建了一个图书室,我们也要为阿姨做好事。当时看到,挺受感动,以为孩子们真的有所感动。夏令营结束了,花草们在一个暑假里仍是处于干渴状态。
再联想到几次与孩子们约好的事情,比如说在某个地方见面,他们可以在预定的时间擅自离开,丝毫没有诚信意识。这个夏天,开始了诚信、诚实、感恩系列的教育。
2014年夏天又到了,而这一年从新年初始,图书室的名气渐渐散播,全社会的帮助力量越来越大。图书室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感恩教育成为头等大事,结果仍不理想。还是最基本的小事:浇花,仍是绝不落实。一次次地集中这几个孩子坐下,苦口婆心地感化:现在所有捐书的人都要到阿姨这间屋子来送书,阿姨已经不住在这里,这间房已经是你们的活动场地,也是一个收书的地方。现在你们不是为阿姨浇花,而是为你们自己的图书室美化环境,让来捐书的人看到一个你们收拾的漂亮的地方。牛鼻村是你们的,把自己的村子装扮漂亮了,大家会更喜欢你们的家乡。结果仍是无动于衷,甚至撒谎。
当今社会人人为已,缺乏爱心,更缺少感恩之心。没有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不深可以原谅,可图书室是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建造起来的,而且所有的孩子是亲身经历了这一切,亲眼目睹多少的热心人士专程来到村里捐书,得到多少的鼓励与帮助。面对大量的帮助,只不过是要求他们整理好自己的环境,而且只是一个星期只做一次的事,却难实现。针对这个状况,专门为几个孩子课程,用不少时间讲解“小农意识”、“诚信”、“感恩”等主题课,甚至会在某次揭穿他们的谎言后,严厉地批评。然而,结果仍旧。
唯一的收获就是某次耐心细致的说教下,朱炜丹承认,只有她和朱美玲浇过两次花,其他人都没浇过。
单独与朱美玲谈话“阿姨刚来的时候,阿姨没有叫你帮忙,你是很主动来帮阿姨的忙,为什么现在阿姨要求你们做事了,反而不愿意了呢?”朱美玲睁着漂亮的大眼望着我一声不吭。继续询问“是不是他们都不肯做,你就觉得自己做了很吃亏?是不是家长不让你来阿姨这里浇花?”朱美玲低下头依然不吭声。
通过几年的接触,其实已经很明白他们的心态,不是贪玩,不是怕累,不是年纪小,其实就是长期受环境的影响,学成了自私,不愿意为别人付出丁点。不过是几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思想却是这般的复杂,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教育与感化,却没有多大的收效,面对这种状况,确实心惊。
召集几个孩子坐下,以朱美玲为例子,耐心教育他们”以前朱美玲是最乐于助人的善良孩子,现在受你们的影响也变的不愿意帮助别人,学会计较。如果你们一直受这种影响,越长大就越会计较,等你们长成大人了,也就变成了象你们的大人一样的农民,就算你们读了大学,但思想仍然是小农意识,以后工作了,用这种行为处事,没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也没有人会看的起你们!“
创办图书室,并没有想过能够改变他人的人生,只是觉得能够让这些孩子多获取一点知识,多长点见识,或者做个有点文化的农民,就足矣。从未把自己摆在救世主的位置,更休谈指引人生。
图书室从无到有,为这其中付出再多,也从未想过要这些孩子报答。即使是众多的来客,发自内心地感慨“这些孩子真幸运这,遇上了你。”甚至客人们对孩子语重心长地告诫“你们要感激这个阿姨,她对你们今后的成长帮助太大了,长大了一定不能忘记阿姨!”也从不敢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同样也是发自内心地回答“今后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就很欣慰了。”
教育孩子任重而道远,特别感谢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团队、个人给予的帮助,太多的人自愿给这些农村孩子灌输做人的道理。但是,所有的道理似乎都成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的效果,难见成效。
春节到了,节前的一次活动中,宣布了年初八冬令营的开营时间,让孩子们回家做好准备,每个孩子保持手机的通畅。
每年春节的年初二以后,我都会进村,在村里待上几天。今年春节年二十九,婆婆住了医院,打电话给朱美玲的妈妈告知婆婆的情况,抽不出时间进村了,请她帮着年夜晚上到牛鼻小屋门口燃放鞭炮。
一直到年初六,没有收到这些孩子的任何信息与电话。年初七了,电话响了”阿姨,我们是不是明天开始参加冬令营了?“没有一句节日问候,更没有人问候老人的病情。一个个直奔冬令营的主题。
接着是朱美玲妈妈打来电话“你们明天是不是要办冬令营了?朱美玲她们都准备好了。你怎么过年到现在都没进村呢?”
我尽量用冷静的声音回道:”年二十九我就告诉你了,我婆婆住院了,过年到现在一直在医院住着,所以没时间进村。“
“哦,是哦,我忘记了。”
年初七开始直到年十二动笔写这篇文章时,仍是再无一人打电话来问候。每每想起便是一阵心寒!这就是我用心教育了几年的孩子!
如果是自己一直忽略了爱心教育、感恩教育,出现这样的局面还能够自己承担责任。
如果说这几个孩子年龄尚小,不懂事,也可以成为借口。偏偏这是一群12--15岁的大孩子了,而且还是女孩子占绝大多数。
如果说,他们不记得问候也可以成为理由,但是,自己要参加的冬令营却一点也没有忘记。
只能承认:这确实是一帮自私自利的孩子!
许多次,不少的朋友问这样的问题”长大后,他们会感恩帮助过他们的人吗?“
我的回答是”不敢想!只能是希望吧!“
”你希望他们感恩你吗?“
”从来没想过!只要他们不忘恩负义,我就很欣慰了!“
kxcc
2016/03/08 10:45
我好象明白你为何现在少进村了。
初二去过牛鼻村
2016/02/22 21:31
初二去过牛鼻村,恕我直言,不能要求太高,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人,并不活在理想世界中。非要别人 口头 上感恩,势必进入了“执我见”。
JING
2016/02/22 13:44
哈哈!一群白眼狼!不懂感恩的人就是把别人对他们的好当成是应该的。也是他们的天性使然,所以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分页: 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