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鼻的两年图书室

[| 不指定 2014/12/29 18:41]
| |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启用“牛鼻村儿童图书室”这个称谓,是在2012年的12月末。那是经过2012年近一年时间的摸索、总结,决定将牛鼻小屋书架定位为乡村儿童读物为主的乡村儿童图书室,并于2013年元旦对附近乡村的儿童开放。到2014年末,图书室运作了整整两年时间,接受社会各界捐赠的图书数量近五千本,图书管理员由最初的两人发展到十二人,并在葛布村成立了第二间乡村儿童图书室。两年时间里,乡村儿童图书室在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


2012年度

      2011年末,在牛鼻村租下农房,准备周末在这宁静的小村,居住农家小屋, 院前栽花种草,院后几洼菜地,闲来逛逛山,余暇泛泛舟,满怀欢喜地开始体验自己的慢生活。 牛鼻村是一个没有网络信号的地方,特别适合读书学习,农房的客厅范围较大,便添置了三个书架,动手建造一个小小的阅览室,要求进村来的朋友们以书为见面礼。

      偏僻的小山村里出现了一间充满书香的小屋,很快就引起了村里几个小孩子的好奇,朱美玲和何颖慧带着妹妹来玩时,开始翻动书架上的书籍。三个书架上的各类书籍都是成人读物,朱美玲胆怯地发问“阿姨,有没有我们看的书?”对爱看书的孩子有着本能的喜爱,立刻应承“好,阿姨下次来的时候,一定给你们带点小孩子看的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从家里带来的书很快就让这两个孩子看遍了,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尤其是了解到这个农村的孩子们极少拥有自己的图书,决定为孩子们找更多的书。通过微博、微信、QQ群向城里的朋友们征集家里的旧图书。2012年3月,第一批通过网络征集的儿童读物送进村里,孩子们开心地阅读能够看懂的书籍。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开始为村里的孩子收集儿童图书时,并没有想的太多,只是单纯想满足这几个农村儿童的看书要求。到了夏天的一个周末,拾捡着小屋前后的垃圾,何颖慧跟在我的后面,一面看着我捡垃圾,一面和我聊着天“阿姨,我知道为什么你要捡垃圾了。”我有些好奇地问“是吗?为什么呢?”何颖慧有些羞涩地回答“因为塑料的东西埋在地下,种子发芽的时候,根就扎不下去,就没办法生长了。因为塑料的东西是不,不那个什么的解,哎呀,我也记不清楚了。”我提示“不可降解。”何颖慧兴奋地回答“对!是不可降解!它们不会象其他东西那样会在地下腐烂,所以要捡起来。”我欣喜地问她“你是怎么知道的?”何颖慧大声地说“你上个星期带来的那本儿童科普书上面写的,我看了就想起阿姨每次来都要在周围捡垃圾,原来是这样的。”

      听完何颖慧讲的小故事,心里特别的高兴。原本以为带进来的书,这些农村孩子不过是看看漫画热闹,打发打发时间而已。没想到,农村的孩子是认真的看了这些书,而且还吸收了知识。如果一本书能够增长一丁点知识,那为他们找多少书都是值得的。再有进村的朋友,便只要求带儿童读物。并渐渐的便将增添书籍的重点放在了儿童读物上面。

      

2012年十一月底,北京的朋友新浪名博the-air 来时,背来了孩子们喜爱的书籍。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2年度,是建设与改造牛鼻小屋及周围环境的一年,也是了解牛鼻村的人文历史的一年。一年中,有太多的快乐,也有不少的磨砺。在这一年,带着自己的希望,满怀善意地去做些小事,但在现实面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缺乏知识的乡村存在着太多太多的缺憾,也更深刻地意识到知识对改变一个乡村愚昧落后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这一年深入农村的生活,对农民兄弟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农民身上既有同情弱者、吃苦耐劳、克勤克俭的善良一面,也有封闭保守、见利必争、工于算计的小农意识。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农民形成了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这种观念使他们很难接受新的思想。 只有让他们看到实际利益,他们才能改变认识。由于生存的需要,他们对任何事情都要算计,既算计自己,也算计别人。 这种算计既是一种愚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也正因为此,才使农村社会显得一盘散沙,集体的事情很难落实。

      朱美玲小朋友是我来到牛鼻村,认识的第一个村里的孩子,小姑娘乖巧、懂事、有礼貌,逢人便笑眯眯打招呼,心地特别善良。看到我在小屋劳动,小姑娘总是主动地跟在身边帮手,让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勤劳、纯朴的孩子。农村孩子天真,纯朴,自然,不象城里孩子的世故、任性、自私,让人感受到不加修饰的童真与童趣。但随着时间的进展,孩子不带功利的善良却受到呵斥与限制,不再明显的乐于助人。享受自己的慢生活的同时,也在想,我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否则只顾享受自己的田园生活,眼睁睁地看着纯真善良的孩子在农村这种环境里熏陶、浸染,慢慢变成一个自私、计较、愚昧的村妇,于心何忍?眼前能够帮到的一些小事,也许自己的这种帮助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但尽已所能,总比冷漠视而不见有用。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在与牛鼻村的孩子们接触的同时,也到附近的几个乡村了解了农村儿童的一些基本情况。牛鼻村周边的几个农村的儿童都集中在夏富村的夏富小学读书,学校里有学前班、一至三年级四个班,共有58名学生,不少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学校有间社会上捐赠的瓦蓝图书室,但极少对学生们开放,学生们除了上学期间接受课堂知识教育,课后的大量时间都是守在电视机前,阅读课外读物的机会很少。
      
      农村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后,与家长聚少离多,沟通少,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了解了周围乡村的儿童状况后,决定将牛鼻小屋书架转为乡村儿童图书室,目的不但是将牛鼻村孩子的读书习惯坚持下去,同时也可以通过图书的存在,吸引更多的附近乡村孩子们节假日来牛鼻村读书,慢慢参与这项活动之中。引导乡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带孩子们畅游书海,帮助他们在学习的氛围中健康成长。通过知识的增加,让孩子们明白不会的学习就会了,没有什么好怕,农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长处。培养乡村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多读书,多思考,知识改变不了一生,但会给你改变的机会。

      对农村孩子的帮助,坚决不做那种捐钱、捐衣的纯物质帮助。多年的捐助失学儿童活动中,已经发现这个活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单纯物质上的捐助,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性,遇到困难只想等、靠、要,只会伸手。而不是想着靠自己的劳动、靠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助长了好吃懒做的卑劣行为。更重要的是失去做人的尊严。象牛鼻村这种生活相对还算富余的乡村,儿童并不缺吃少穿,更应该从思想上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依靠牛鼻小屋的书架,是不可能将乡村儿童存在的问题得到根本上的解决。但开放乡村儿童图书室,把儿童图书室的管理交由孩子们自己完成,能培养孩子们的管理能力、自信能力。儿童是未来希望,改变乡村的现状应该从下一代开始着手,让农村孩子通过学习,丰富精神世界丰富,用知识改变生活。这也只能是自己在这方面尽到个人力所能及的微薄力量。
            
      2012年11月末,远方网创始人,也是我2004年在天涯网站结识的网友“行走的雨”进村探望我,将这个尚未成熟的想法提出,征求他的意见。行走的雨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并指点我多些了解其他公益组织的做法,寻找具有独自特色的方式,能够引起爱心人士的认同,便于更好地开展活动。

      有了图书室的大体方向,具体操作方式上动了很多脑筋。参考了各类乡村图书室的管理与经验,结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制定了具有特色的管理方式。

      图书来源:图书室需要的书籍不是花费资金专程购买的新书,也不是随便凑数找来看剩的报刊杂志,图书室是将每个城市家庭孩子看过的书,再利用起来转到乡村,所有的书都是面积全社会募集和捐赠来的。这个活动,不是文化下乡活动,更不是扶贫项目,不为每个城市家庭增添经济负担,是一个资源再利用的温暖活动。让每个普通人来做的普通事,城乡一起来节约社会资源。通过读书活动,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受外界的信息、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逐渐改变他们的观念。让农村孩子得以接触新奇的精神世界,打开眺望世界的窗口,为改善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略尽绵薄之力。

      图书管理:图书室对收到的书籍向每个捐赠人士出具收条,并将书籍登记造册。为保证乡村儿童图书室的可持续发展,图书室管理工作交由本村孩子管理,自己只起到指导与辅导作用。即使自己离开乡村,也不会造成图书室的活动因此而停止。当一批图书管理员长大外出读书后,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可以交由弟弟妹妹们继续承担。农村儿童在担任图书管理员的过程中,管理能力与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同时也能够调动农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农村孩子的成长起到一个有益的帮助作用。

      每个家庭当初为自己的孩子购置图书时,都是精挑细选那些对孩子有帮助的读物。乡村儿童图书室收这样的图书,可以直接放上图书室的书架,免去了筛选的过程,自己有限的周末时间就可以完全用在指导乡村儿童开展读书活动上。

      乡村儿童图书室的管理员由牛鼻村的朱美玲、何颖慧两名小朋友担任。当我把想法向两个孩子说明时,孩子们都兴奋极了。我特意把两位小朋友的妈妈们找到一起,详细地解说了图书室的情况。两位妈妈都表示赞成,表态一定积极支持孩子的活动。

      要有自己的图书室了,孩子们高兴极了,写下《乡村儿童图书室》要贴在门上,我应允着“我们找个木头的,写个牌子钉到墙上。纸的贴不了多久,风吹雨淋的很快会坏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小朋友们开心地为图书造册登记,在县城读书的朱纯琛小朋友回村休息,热心地帮着一起登记。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3年度
  
     2012年12月29日,写出了一万多字的《牛鼻的一年慢生活》(点击标题可阅读)文章发表在自己的个人网站。2013年元旦期间转发到几大网站上《牛鼻的一年慢生活》(点击标题可阅读)文章立即引起众多的网友关注,点击量瞬间突破万次。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我写到了“牛鼻村儿童图书室”情况,这个消息引起了许多的爱心人士的反响,纷纷在各自的朋友圈内帮助募捐书籍。

       乡村儿童图书室得到了许多网友的支持,并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了捐书活动。越野E族的车友们在各地进行落实:广东粤吉会的佛山车友收集好了部分书籍,准备春节带到牛鼻图书室;北京的轻野车友发起了召集帖,号召更多的热心人士捐献更多的儿童读物,春节南下时送到村里。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率先行动到位的是同事“开心毅毅的世界”,把儿子看过的儿童课外书籍收拾整齐,带到了办公室,委托我进村时,送给村里的孩子们。这是儿童图书室成立后收到的第一份书籍,孩子们按照收书程序,登记上架。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正式签收第一份收条时,朱美玲和何颖慧十分认真,询问着每个细节,一笔一划地签收。恰好北京的朋友,新浪最早期的名博,北京财经大学的柴老师进村探望我,拍摄下了这些画面。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3年寒假期间,长期在县城读书的朱炜彤、朱炜丹、朱炜炎三姐弟回到村里,听到村里的小伙伴们说起小书架、儿童图书、图书管理员等等新鲜事,提出参加图书室活动。看到图书室产生了效果,特别欣慰。接受三姐弟请求的同时,但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保证每个月回村一次,参加图书管理活动。

      2013年春节,许多热心的网友利用假期进村捐书。韶关电视台记者陈小梅得知这个消息后,年初二一早进村采访儿童图书室的捐书活动,同时带着两位画家朋友进村采风,三个人推选出其中一位做代表向图书室捐赠了儿童读物。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中午过后,北京的花虎千里奔波来到村里。花虎是大年初一早上六点多钟从北京出发,一路兼程几乎没有停歇,困了就停靠高速公路上的休息区,在车上睡一会,终于在年初二的中午二点多钟到达村里。一路上,因为春节放假,高速公路服务站的超市都关门休息,两天的行程只能吃快食面充饥。

      花虎一进村,顾不上吃饭,立即将募集到的书籍交到儿童图书室的小管理员们手上。孩子们面对四箱图书,慌乱了片刻,很快就进行了分工,合作。花虎在北京的募捐活动,得到了7位车友的支持,共收到了84本书籍。花虎代表北京的朋友们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年初三,佛山的网友们陆续到达村里:

      第一批到达村里的斌叔叔带着女儿一起参加了捐书活动。朱美玲代表村里的孩子们表示感谢“谢谢叔叔为我们送来的书!”


      第二批到达村里的yi 839先生夫妻俩为孩子们送来了书籍。当朱美玲双手递上收条时,yi 839先生有些吃惊“这么正式啊?!”

      年初五,德迈国际广州公司的朋友Ann和Only 进村,两个大姐姐看着小朋友认真地管理着图书室,欣喜地用手机拍下来,发上微博。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春节前后期间,图书室收到了12位各地的网友们捐赠的143本儿童读物。春节过后,捐书活动暂告一段落,周末进村,召集孩子们一起讨论参加收书活动的体会。根据春节前后收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向孩子们提出要求:签收书籍的格式,递送收条时的用语、动作,图书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强调要把图书室的活动当成一个长期的事情来做,切不可新鲜几分钟的热度。

      鼓励孩子们多读课外书,告诉他们这对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阅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在教育,在人生中,所起到的作用往往超出人们的想象,有时一本书,一个图书角,一个鼓励阅读的环境就可能改变自己的视野和命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3年3月,北京诗人李树森在天涯网站上为村里的儿童图书室发起了捐书活动,很快就收到了近千本的儿童读物,诗友青青子衿冰一个人就捐赠了500多本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3年4月,清明假期越野E族御铃军友黑松露从佛山回仁化度假,顺道为图书室带来了35本儿童书籍。朱美玲仔细写好收条,并与叔叔合影留念。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经过几个月时间的运作,牛鼻村儿童图书室出现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社会上捐赠的书籍越来越多,牛鼻小屋里的简易书架已经无法承受书籍的数量与重量,急需要更换牢固的正式大型书架。二是牛鼻小屋的房屋潮湿,经过一个春季,所有的图书都开始发霉,土屋条件不利于图书的存放,需要搬迁到一间条件较好的房间。三是以发展的眼光看,今后到村里阅读书籍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应该将儿童图书室单独出家居环境。

      对于牛鼻村儿童图书室的成立,村里的很多村民,尤其是家里没有小学生的家庭,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根本不理会小小图书室的任何事情,更休谈关心。而村里的干部,更是没有意识到儿童图书室能够给村带来的影响力。虽然与村干部们谈过几次,都是无动于衷。这个山村对知识,对学习的漠然态度令人无法相信这是一支朱熹后人的族群。经过一年多的农村生活,开始明白“对文化的渴求”不过是自己自以为是的理解罢了。对农民兄弟的要求不能太高,更不能上升到觉悟这种精神境界,不反对自己办乡村儿童图书室,已经是万幸了。

      春天时,看着天气进入雨季,经过不懈的努力才得到的图书,很快就会受潮。尽管自己对图书室的事情十分上心,万分着急,但个人的能力有限,也只能束手无策。有心想为图书室换个环境,最希望能够搬到原来村里的小学校楼上,提出了几个方案,但都被种种“不好”毫无余地的拒绝。没有硬件的支持,急也只能是白急。无奈中,只好把图书室暂定到牛鼻小屋对面的厨房隔壁土屋里。

      求助图书管理员三姐弟的爸爸阿胜,三姐弟的二伯阿全一起帮助修建土屋,商量给土屋绷个屋顶。兄弟两人加上珠比特,很快就把土屋的顶棚钉好了,简陋的图书室基本告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3年六一儿童节,是乡村儿童图书室成立后将迎来的第一个儿童节。六一前夕策划着让孩子们过一个以读书为主要内容的节日,安排孩子们写一篇读后感,也借此活动检查一下读书情况。周末,韶关市机关幼儿园园长、摄影爱好者林中碧玉带着课外读物和手工活书籍来到小屋,来为孩子送上六一节的礼物。  

      林中碧玉耐心地教孩子们进行手工折纸、绘画活动,第一次接触这项活动,孩子们既新鲜又认真,专心地听城里来的阿姨讲解和示范。林中碧玉鼓励孩子们大胆地发挥想象,自由创作。很快孩子们就掌握了手工的方法,按照书中的示意图,加上自己的创意,把折纸、漫画结合在一起,投入创作之中。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看着孩子们在短时间创作出来的作品,林中碧玉惊讶着孩子们的灵性“农村的孩子一点也不笨,稍加指点,就做的有模有样了!这些孩子真聪明!”欣慰地看着忙碌中的孩子们,和林中碧玉聊着自己的感受“是啊,其实农村的孩子都很聪明的,只是缺乏城里孩子的优越的物质环境,如果他们有城里孩子的成长条件,一定会出类拔萃。我也是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才发现他们的优点,所以才会想着在村里生活时,能够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对他们的成长起点帮助作用。”

      下午,林中碧玉一行离开村里,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依然高涨,看着一张张的画纸堆放在眼前,真不敢相信这些充满灵性的画面是第一次接触手工活动的孩子们所为。灵光一闪,把孩子们的创作展示出来,让他们的父母、村里的大人看看。马上动手到准备做图书室的空房子里布置,把孩子们的画全部张挂在墙上,成为第一次的六一活动内容。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将图书室搬到牛鼻小屋对面的厨房隔壁土屋里,就一直等待社会上热心人士能够捐助几个书架。与珠比特商量,能否到县图书馆去争取几个淘汰下来的书架?更希望当地政府能够对这间小小的图书室有丁点的支持,将政府工程中“乡村阅览室”多余出来的书架捐赠一、二个出来。

      2013年7月,终于等到了仁化县图书馆捐赠的两个书架和一批图书。经过两个周末时间的整理,图书室的所有书籍全部搬进了图书室的书架上,牛鼻村儿童图书室正式启用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3年暑假,“自然精灵”华德福实践夏令营选择牛鼻村为营地,开展两期的夏令营活动。与夏令营的主办者Echo老师、蒲华老师商量,让牛鼻村的几个孩子协助开展乡村内容的活动,也给乡村孩子一个免费参加夏令营的机会。两位老师都是热心公益事业的知识分子,立刻表示支持我的乡村儿童图书室公益活动,免费接纳村里的孩子参加夏令营所有活动。

      牛鼻村的孩子们第一次有机会参加城市孩子的活动,学习落落大方地表现自己。一直都在担心村里的孩子们没有经历过大世面,会胆怯这样的场面,没想到孩子们表现的十分出色。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自然精灵”夏令营一周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老师们把牛鼻村的美尽情融入每日活动中,孩子们从晨唱开始了每天在村里的生活。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拔草、拔花生,摸田螺,学包艾叶糍粑,用陶土做手工,捡拾石头并在石头上绘画,参观古村祠堂,听偶戏和自己组织排戏,星光下散步,在晒谷场上欣赏星星,在大自然里尽情地欢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夏令营的孩子们在牛鼻村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一周。最后一天,韶关电视台专题部的记者们进到村中进行专题拍摄。摄像机录制着村里孩子的生活片断,记者询问着孩子参与夏令营活动的感受。记者采访了村里最可爱的孩子朱美玲,面对镜头,朱美玲表现的大方、自然,回答问题的快速反映,让记者哥哥赞叹不已。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一周的相处,孩子们之间已经建立了纯真的友谊,分别的泪水中,孩子们体验到了依依不舍与难舍难分心理感受。朱美玲成为最受城里小朋友喜爱的村里孩子,临别前,小朋友们从与朱美玲的单独合影发展成为小朋友们的小型合影,直到集体合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两期的夏令营活动让牛鼻村的孩子们信心大增,明白了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学习,就可以做到,原来自己并不比城市儿童差多少。我要求孩子们一定要记住在夏令营学到的歌曲、舞蹈,为今后进村捐书的热心人士表演这些节目。对于全社会的帮助,我们要心存感激,现在没有能力回报,就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感谢。将来有能力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回报社会。  

      2013年8月,热心的林中碧玉老师再一次进村,看看乡村儿童图书室启用后的情况,林老师提出:如果放入几张书桌,孩子们的读书条件便更为完善。回到市区后,便着手为图书室寻找书桌。第二个周末进村,林老师带着几个热心肠的叔叔、阿姨,给图书室送来了书桌。大人们考虑的十分周到,不但为图书室募捐了书桌,还准备了两张电脑桌,为孩子们学习电脑知识做好了准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乡村儿童图书室收到书桌的消息发布后,电脑桌的照片马上引起了社会热心人士小溪的关注,通过熟人与我取得了联系,提出捐助两台电脑,帮助村里的孩子们掌握电脑知识。村里的孩子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开心极了,急切地盼望早日收到电脑,但捐助者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抽不出时间将电脑送进村中。

      2013年9月,终于在九月的一个周末,捐献电脑的阿姨们在百忙之中,挤出时间将电脑送进村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有了电脑,安置成了问题。牛鼻小屋的土砖结构到了春季特别潮湿,过去的这个春季,所有的图书都发霉,卷曲,对于电器来说,极容易发生短路现象。其次是土屋的环境不够明亮,对孩子们的视力会有影响。再一次地想到了已被珠比特租用的村小学校楼房,几次与珠比特商量将电脑放入二楼房间,承诺每星期只对孩子们开放一天,让孩子学习一点电脑知识,掌握打字技能,将图书室的登记工作电脑化。

      珠比特将丹霞部落二楼腾出来一个角落,开辟为电脑室。国庆节上午,安装调试好的电脑开始发挥作用,孩子们欢喜地接触电脑。

      2013年国庆节,牛鼻村儿童电脑室正式启用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度

     牛鼻村儿童图书室越办越有声色,远方网决定将这个乡村儿童图书室纳入2014年的丹霞山旅游推广方案之中,以公益旅游作为到丹霞山旅游的内容之一。2014年初为丹霞山量身定做的第一份功略《去丹霞山,和最爱的人过一个脸红心跳的新年!——2014年广东韶关丹霞山春节出游指导攻略》中,乡村儿童图书室片段:

牛鼻村乡村儿童图书室
  创建人Ami 是绿十字会的志愿者,常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环保公益活动,她在牛鼻村定居后,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她发现村里的孩子业余生活单调,时常来她的小屋借书,并从书中学到了垃圾分类等有用的知识,于是设立了这个乡村儿童图书室,并请牛鼻村的朱美玲、何颖慧两名小朋友担任乡村儿童图书架的管理员,她则指导孩子们登记管理接纳的图书。乡村儿童图书室目前接收社会捐赠的儿童图书,如果你愿意满足牛鼻村的孩子们一个小小的新年愿望,愿意为他们开启一扇求知的窗,可以打下面的捐书热线,也可以亲自前往牛鼻村将求知的梦想传递。
  捐书热线:18666613907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周末,牛鼻村的孩子都是在乡村图书室度过  作者:襄樊咩咩羊




      与此同时,远方网准备在网络上发布倡议书,号召更多的人支持与帮助农村的读书活动。根据远方网的思路,以倡议书的格式,将牛鼻村儿童图书室的内容整理成文。

《让你的图书动起来》


      拥有一本儿童图书,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城市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会在各个年龄段添置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能够开拓视野的图书。条件好的家庭,更可以购置几百本的图书。升入中学后,小学阶段的图书便会闲置不动。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拥有图书却非易事,尤其是贫困乡村,能拥有、看到一本课外书成了农村儿童们的企盼,想要阅读丰富多彩的课外书是他们一直的梦想。

      目前政府正在乡村推广农家书屋计划,但这样的计划至少目前无法解决广东很多乡村,尤其是山区小学缺乏图书室的问题。2012年,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牛鼻村成立了乡村儿童图书室,图书室需要的书籍不是花费资金专程购买的新书,也不是随便凑数找来看剩的报刊杂志,图书室是将每个城市家庭孩子看过的书,再利用起来转到乡村,所有的书都是面积全社会募集和捐赠来的。这个活动,不是文化下乡活动,更不是扶贫项目,不为每个城市家庭增添经济负担,是一个资源再利用的温暖活动。让每个普通人来做的普通事,城乡一起来节约社会资源。通过读书活动,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受外界的信息、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逐渐改变他们的观念。让农村孩子得以接触新奇的精神世界,打开眺望世界的窗口,为改善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略尽绵薄之力。

      牛鼻村儿童图书室参考了各类乡村图书室的管理与经验,制定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管理方式。图书室对收到的书籍向每个捐赠人士出具收条,并将书籍登记造册。为保证乡村儿童图书室的可持续发展,图书室管理工作交由本村孩子管理,发起人只起到指导与辅导作用。即使发起人离开乡村,也不会造成图书室的活动因此而停止。当一批图书管理员长大外出读书后,图书室的管理工作可以交由弟弟妹妹们继续承担。农村儿童在担任图书管理员的过程中,管理能力与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同时也能够调动农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对农村孩子的成长起到一个有益的帮助作用。

      每个家庭当初为自己的孩子购置图书时,都是精挑细选那些对孩子有帮助的读物。乡村儿童图书室收这样的图书,可以直接放上图书室的书架,免去了筛选的过程,发起人有限的周末时间就可以完全用在指导乡村儿童开展读书活动上。
      
      目前,牛鼻村儿童图书室已经收到了全国各地捐赠的书籍近两千本,陆续仍有爱心家庭在准备捐赠。对于只有十几个孩子的小乡村来说,图书数量上已经饱和。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我们倡议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成立乡村儿童图书室,让每个城市家庭闲置的图书动起来,让更多的乡村儿童有机会得到精神食粮。

      一、乡村儿童图书室简介
    
      利用城市家庭的闲置书籍资源,捐赠给没有图书购买能力的乡村儿童,在乡村建一个一千本图书左右的小型图书室。由乡村儿童担任图书管理员。同时征集志愿者前往乡村与孩子们持续不断的交流,指导孩子们管理图书,直到孩子们能够各自独立操作管理图书,并在之后定期进村在理念和经验方面进行经常性的交流。

      二、我们的理念
    
      对于乡村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最为缺乏的是图书资源和与外界的交流。因此,我们以乡村儿童图书室为基础,将开放、平等、交流和行动作为理念,为乡村教育和文化建设而努力。

      开放:指的是在图书书目方面,吸纳众多的城市家庭为他们的孩子精挑细选的图书,让孩子们接受各种新的知识和思想;

      交流:指的是将乡村图书室作为一个交流平台,通过捐书活动,让城乡儿童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如交流读书心得、交换读书笔记、推荐自己喜爱的一本书、一个书中的人物等等;

      平等:指在捐书、读书方面,捐赠者、志愿者与孩子们及村民都处在完全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中,通过图书室的各项活动,重建新型的城乡关系,把图书室建设成为联络城乡人际关系的社会纽带;

      行动:每一个参与者都是独立的积极的行动者,而非仅仅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够感受到知识和思想的成长。

      三 、基本目标
    
      在一个乡村建立一个乡村儿童图书室,每个图书室的书大概一千本为基础,除了志愿者前往当地与孩子交流指导之外,为了保证图书室有效开放,必须致力于发展当地孩子群体,由他们来管理图书室,并与孩子们进行日常的阅读交流。一个乡村的图书,不同乡村之间,可以考虑定期轮转,以期达到更大的图书利用效率。

      四、后期目标
    
      乡村儿童图书室今后将在捐赠方面,渐渐推广到孩子们缺乏的体育用品、电脑设备等;在活动方面则会陆续推出假期活动营、读书交流会、小型音乐会、电影欣赏、作文比赛、摄影绘画学习、参观各级图书馆、志愿者交流会等。


      五、我们的网站
    
      利用远方网这个平台,介绍乡村儿童图书室计划简介、动态、捐赠、博客、各个图书室的链接、孩子专版等等。

      六、捐书注意事项:

      1、只接受儿童读物,图书内容必须积极、健康,不涉及政治敏感内容。拒绝消遣娱乐类杂志。
    
      2、图书新旧不限,但是旧书应该完整(缺少部分内容、过于残破的免捐)。捐赠数量不限。
        
      3、邮寄时请在通过手机短信或者QQ留言,告知邮寄时间,数量和您的姓名及地址,图书室收到后及时在博客上公布,并回复收条。
    
      4、接收地址:
    


      2014年春节,德迈国际广州公司的Ann和Only 两位韶关籍的员工再次进村,她俩将每年回韶关过春节时进牛鼻村定为假日节目之一。一年过去,她们感受到村里发生的变化,尤其是孩子们的节目表演,让两位姐姐惊奇不已。看着孩子欢快的舞姿,听着孩子清脆的童音,忍不住双眼湿润。向她们讲起春节前远方网编辑大元同学进村时,看孩子表演时落泪情节。欣慰着孩子们带给她们的感动,也感动着两位姐姐对牛鼻村孩子们的牵挂。

      年前在丹霞山做远方网的春节旅游功略时,认识了丹霞山下的香港民宿客栈老板Alan。Alan是位环保人士,也是公益人士。曾经在贵州地区义务支教几年,现在年纪大了,来到离家乡香港较近的粤北丹霞山开了间客栈,为仍在义工战线上奉献的朋友们提供一个休假的驿站。与这位澳大利亚华人Alan聊起在牛鼻村这几年所做的一切,引起Alan的兴趣,相约找个时间进村看看。

      依约带着Alan到牛鼻村,恬静的乡村景色与好学求知的村里孩子深深打动了这个环保叔叔的心,即刻要求成为孩子们的英文老师,为乡村儿童图书室做些工作。 这让乡村儿童图书室的活动又多了一位支持者。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春节期间,广州的朋友陈立来村度假,聊天时说起2013年起由北京的爱心人士们募集的图书因为数量太多,费用太大,一直无法运来。陈立立即联系了广州开物流公司的朋友,解决了托运问题。

      2014年2月19日,北京的天气拨开了持续了一周的雾霾,晴朗无比。这一天,远方网的叔叔阿姨们将过去一年来从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那里募集而来的图书, 整理、装箱,送到快递员手中,发往几千公里之外的广东省丹霞山牛鼻村。希望可以借这些书,从遥远的北京,送给孩子们春天的问候。

     2013年3月起,远方网联合爱心人士李树森共同发起了"为仁化丹霞牛鼻村儿童牛鼻图书屋捐书活动",直至2013年底,活动共募集了来自嘉峪关、北京、等十几个地区发来的近千本图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3月8日,这批图书终于运到了村里。同时,图书室也搬迁到了村里的祠堂后房。

      牛鼻村儿童图书室启用后,收到越来越多的社会捐赠书籍,尤其是北京方面募集到的书籍到达后,小小的图书室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书籍。而且正使用的土屋与我的牛鼻小屋一样,土砖结构容易让书受潮。曾经多次提出能否安排一个村里的公共场所做为图书室,但村里公产本来就不多,只有原来的小学楼房和祠堂。原来的小学校已经出租给珠比特,又在元旦时改造成为“牛鼻人家”成为农家乐。唯一的公产只有祠堂,珠比特安排图书室搬迁到祠堂的后房,改善一点存放图书的环境。尽管祠堂不时地会办“白事”,根本不利于成为图书阅读地方,但牛鼻村这种情况,也只能接受这样的安排。

      得知要搬运远方网邮寄的图书进村,村里的儿童图书室搬迁,丹霞山国际青年旅社的木居士专程到村里帮忙,刚刚从上海骑摩托车来旅行的客人知道后,也随车一起来到村里帮助搬迁。《韶关日报》社记者也闻讯进村采访。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专程来参与搬迁图书室的木居士,专程来采访的报社记者,目睹图书室的一切,感慨不已。他们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乡下孩子,太知道农村孩子想得到一本课外读物的不易。分别向我讲述了小时候看书的艰难“借书都找不到谁家有书,好不容易借到一本,恨不得不吃不睡地拚命看。我小时候要是有现在这样的条件,有这么多的书看,肯定会比现在做的更好。”两个人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真的太谢谢你为我们农村孩子做的这件好事,等他们长大了,一定会明白这件事对他们的帮助有多么巨大,一定会感激你对他们的帮助!”

      自从开始接受图书捐助,类似的话已经多次听到,尤其是农村出生的人,都特别有感触。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回看图书室,更加理解这样的活动会在将来收到什么样的效果。而自己每次听到这些人的谢语,都会再一次地坚定做下去的信心,也同样因为有了一份理解而感激。

      2014年3月14日,图书室还没整理完毕,接到丹霞山景区通知:中央电视台4台国际频道,《远方的家》节目组进牛鼻村拍摄“江河万里行”节目,其中有儿童图书室的内容。接到通知,并没有太当回事,心想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能够给图书室几分钟的时间就不得了了。而几分钟时间,也拍不出什么内容,不过是蜻蜓点水般的过场罢了。

      主持人唐天娇在采访图书室最早的两位图书小管理员朱美玲和何颖慧时,两个小姑娘落落大方的回答让主持人吃惊不少,尤其是对图书的阅读量,让主持人停下拍摄,定定神说“原来以为采访小孩子,不用费太大的劲,现在我必须认真对待这两个小朋友了,她们已经超越了这个年龄的好多孩子,我得好好想想怎么与她们对话。”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看了一段拍摄,从介绍中得知牛鼻村儿童图书室与许多的捐书助教活动不同后,尤其是听到我说的一句话:让农村孩子有尊严地生活。导演把我叫到门外,详细地了解牛鼻村儿童图书室的特别之处,决定调整原定的拍摄内容,从多个角度拍摄《牛鼻村儿童图书室的故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在图书室里,主持人看着满满两架由社会捐赠而来的图书,由衷地感慨“真是五花八门啊!”话音刚刚落地,何颖慧就从第一个书架里抽出了一本书递给主持人“姐姐,这是〈五花八门〉。”主持人一看,书名正是五花八门,马上激动地说“这真说明了孩子们对图书室里的图书熟悉程度,马上就能抽出这本书,这也说明了孩子们是认真看了这里的书,难怪刚才说已经看了一百多本书了,牛鼻村的孩子真的是爱读书的孩子啊!”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拍摄进行了一天,摄制组详细地了解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来到牛鼻村生活,创建图书室的来龙去脉,图书室的管理模式。并以采访一户儿童家庭方式,请孩子的父母介绍一下图书室对孩子的影响与变化来证实图书室的作用。朱美玲的妈妈面对中央电视台的摄像机,如实地描述了朱美玲的学习情况”没有图书室以前,朱美玲的考试成绩很差,经常不及格,有时候才考二十多分。阿姨来办了图书室后,朱美玲的学习成绩升的好快,现在都是考八十多分了。“记者姐姐还专门询问朱美玲”把你以前的分数说出来,你会不会不高兴?“朱美玲大方地回答”不会!我现在进步了!“

      结束了采访,一直到节目播放前,都想象不出中央台会将这些内容剪辑成什么模样。三个月后,当自己坐在电视机前,认真收看完长达十几分钟的节目后,由衷地感谢全体摄制人员,没有拔高、没有夸张,如实地表达了我与图书室的一切真实状况。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3月28日,牛鼻村儿童图书室开始出现在纸质报纸上。《韶关日报》刊登了采访文章。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4月份,清明假期前后,牛鼻村儿童图书室收到了社会各届的大量捐书。远在浙江嘉兴的徐伟先生,通过远方网得知了乡村儿童图书室,专程将挑选了自己珍藏的最为喜爱的图书,邮寄给图书室,并希望能够看到孩子们读书的模样。也有爱心人士利用假期来到牛鼻村,亲手将书籍送给村里的小朋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在众多的帮助者中,特别应该大书一笔的是位于丹霞山景区的原色客栈团队。年初与原色客栈掌柜夫妻、设计师yan相识后,交谈中得知牛鼻村开办了儿童图书室,设计师yan马上着手为图书室发起了募捐活动。通过到村里实地了解,原色客栈向牛鼻村儿童图书室伸了援助之手,在多方面提供了无私的帮助。

      原色客栈在佛山公司总部发起了募捐活动,制作了宣传海报,图文并茂地介绍乡村图书室,号召社会上爱心人士关心、帮助乡村儿童。并将宣传画放置在客栈的大堂,让每一个入住的客人都能了解到这个活动。通过佛山公司的传播,很快得到了佛山二中老师与学生的支持,收到了近五百本的儿童读物。原色客栈将书籍亲自送到村里。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原色客栈看到图书室仅有的两个书架过于陈旧,已经不适合图书的放置,提出做几个书架改善图书存放条件。看到图书室没有安装照明的灯具,提出帮助拉线安装照明。考虑到做一批书架耗资不少,不敢随意增添企业的负担,便没有告知书架规格。刘建宇先生夫妻和设计师便在不告知的情况下,悄悄进村丈量尺寸,同时安置了一个简易的照明用灯。

      两周后,原色客栈带着漂亮整齐,散发着原木清香的书架再次进村,图书室完全改变了简陋、破旧的模样,初具规模。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4月12日,丹霞山景区组织了一次“丹霞山珍稀动植物科普推广微摄影活动”,邀请牛鼻村的小图书管理员们参加亲子春游卧龙冈。第一次参加这类活动,几个小朋友兴奋的一晚上都没睡好,在景区入口等待大部队人马到来前。何颖慧从小在丹霞山边长大,十岁才第一次游览丹霞山。

      带着村里的五个孩子参加活动,要求每个人珍惜这次活动机会,带上本子认真记录活动中认识的各种植物、动物。为这次的游记收集资料,回去后整理活动笔记。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4月18日,广东电视台珠江频道“百万宝贝”栏目组一行共70多人,来到牛鼻村展开了3天的节目拍摄。《百万宝贝》之“百万”不仅表示孩子之珍贵,更代表节目建立的“百万宝贝基金”。节目中一直有一条“公益”的主线贯穿其中,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在当地启动“小书包计划”,用来资助贫困儿童。第一集在上川岛拍摄是个热身,来牛鼻村拍摄时,是节目的第二集,公益主线还未找到启动点。

      拍摄当天,与制片和导演聊天时,建议拍摄内容突破“爸爸去哪儿”剧情的套路,加入独具特色的本地内容,比如宝贝们来到牛鼻村的儿童图书室,与村里的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耍。建议引起导演的极大兴趣。参观完图书室,并与村里孩子们接触后,制片马上与“百万宝贝基金”方面联系,建议在“百万宝贝基金”中加入建一个“小小图书馆”内容,并率先在牛鼻村开启“百万宝贝基金”计划。建议马上得到了基金方面的认可,负责人表示,节目开播后,会由专职人员进行考察图书室的情况,落实“小小图书馆”的建设。

      导演当即调整了拍摄计划,参考我的建议,拍摄了小演员与小图书管理员们的互动内容。牛鼻村,不但在节目之中展示了优美的风景,更在节目之外带动了公益活动的开展。能够在小小的乡村开启庞大的公益计划,并为之增添公益内容,这更是对自己几年来的乡村建设的最大肯定!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需要注明的是:节目开播后,会由专职人员进行考察图书室的情况,落实“小小图书馆”的建设。率先在牛鼻村开启“百万宝贝基金”计划最终无法落实。因为考察人员进村后,了解到牛鼻村拥有村里的公产,而且已经出租给私人商业经营,不可能再由基金会出钱建造一栋房屋用于“小小图书馆”使用。基金会的“百万宝贝基金”是用于资助贫困山村没有能力拥有公产的活动,牛鼻村不符合资助范围。


      2014年五一假期,广州《快乐人小剧场》家长和小演员们到牛鼻村参加亲子戏剧课堂。这是华德福夏令营主办人Echo老师在广州参加戏剧学习时,与“快乐人小剧场”的制片人,当年与刘晓庆一起出演《芙蓉镇》,获1987年第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徐宁老师相识,Echo老师介绍了牛鼻村儿童图书室,推荐将亲子戏剧课堂放在牛鼻村进行。

      “快乐小剧场”的20位小演员在牛鼻村的三天,与村里儿童图书室的5位小管理员们一起参加了戏剧活动,徒步穿越夏富古村活动和捐书读书活动。分别前,小演员们写下了三天活动的感言明信片,送给儿童图书室做为此次活动的纪念。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5月份,牛鼻村儿童图书室再次出现在纸质报纸上。《南方日报》刊登了采访文章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上半年中,牛鼻村的孩子们参加了各种活动,收到了不少的社会捐书,也接受了各类媒体的采访,眼界得到了开阔。每次的活动结束后,都会要求图书管理员们写一篇文章,题目不限,内容不限,只要写出自己的想说的话就可以了。这既是六一节送给自己的一份礼物,也是参加读书活动的一份验收答卷。

      读书活动对每个图书管理员的写作帮助是巨大的,尤其是学习成绩最好的朱炜彤、何颖慧,基本每次参加的活动都写了文章,每篇文章都是洋洋洒洒的数页纸。朱炜彤的一篇参加“快乐人小戏场”活动游记,竟然写了十九页作文纸,几乎赶上一篇小说。

      丹霞山夏季旅游推广活动时,新浪名博“弹指间行摄”进村拍摄,正遇到我在收图书管理员们的作文,弹指间在文章《造访资深驴友创建的丹霞山牛鼻村爱心书屋》(点击标题可阅读)中记录了这个片断。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一旁堆积了一摞孩子们写的作文,这是Ami 给他们“布置”的任务之一。




     决定成立儿童图书室那天,村里的孩子朱美玲与何颖慧就马上想到在门口贴个纸牌子,那时就答应她们“我们找个木头的,写个牌子钉到墙上。纸的贴不了多久,风吹雨淋的很快会坏的。”说做个木头的牌子,并不是随口应允小孩子,而是从实施图书室开始,就想着是把这件事做下去,而且是尽量正规操作。就象成立一个公司一般,要起个名字,挂个招牌。

      乡村图书室越办越有模样,就想着能够在六一这么个特殊的节日挂上图书室的牌子。我的书法老师,韶关最权威的书法家,国家书法会员操军凛老师在一次授课后,主动提出为图书室撰写并刻制牌子。之前偶尔闪过请老师书写的念头,却不敢细想,没想到老师不但书写,而且还亲自雕刻。操老师得知六一挂牌的想法,带病赶制,满足我的愿望。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牌子在牛鼻村遭到了拒绝,理由是:会破坏我们村的风水!

      每个朋友听到这个理由,都一付不敢相信的神态。几个最支持图书室活动的热心人士,试图从中斡旋,说服改变这个大家都心知肚明是什么原因,而且蹩脚十分的不高明“理由”。结果大败而归!

      得到这个答案,于我并不意外!

      在牛鼻村这些年的时间里,清晰地看到了许多没有文化造成的啼笑皆非的事情。尤其是听说这个村子号称朱熹后人,落户当地500多年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最高学历只是大专这种情况后,才坚定了办图书室的决心。当时以为,做为朱子后人,应该本能地对文化有种遗传性的领悟,对学习有着天生的热爱。但在开展图书室的活动中,却一次次地感受理想与现实的极度反差。而又由此,一次又一次地坚定,文化,是改变贫穷与落后的根本之所在!

      其实,单纯是农民思想拒绝张挂图书室的牌子并不奇怪,只是对着这个自以为聪明的出主意人,心中充满了怜悯。

      五百年来,牛鼻村以最平淡的姿态生存在天地之间,没有出过文化人,没有出过有钱人,既没有古迹,更没有朱熹这位大理学家的丁点真传,甚至贫穷而落后。牛鼻村渴望能够改变,希望能够出读书人,出有钱人,这些都是最质朴的要求。

      似乎是从中新社社长李凌两年前的那篇《“驴友”丹霞山内建文艺村 古村洋溢文艺气息 》报道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将牛鼻村往“文艺村”的位置上推,希望以此“卖点”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人和摄影师、画家的到来。意愿是好的,但建设一个文艺村,并不是简单三言两语便能打造出来,也不是钉几幅画,挂几张照片,摆设点小景观就能代表深厚的文化,需要的是村民自身的文化感受力,对待文化的态度,是要有真正的文化氛围,而文化元素更是多姿多彩。

      一个原本默默无闻存在了五百多年的,小的不能再小的乡村,没有文化的底蕴,现在打造与文化有关的一切,如同拔苗助长。社会上许多的有识之士,还是无私地伸出了双手,如我的书法老师,知名书法家,无偿地贡献自己的墨宝,志在帮助、提升小村的文化品味。机会就这么悄然无声地出现了。这块貌不惊人的木板,是目前牛鼻村拥有最有分量的招牌。然而,对这个主动送上门的机会,没人理会,甚至觉得碍眼。终于有了一个与文艺沾边的文化产品,却只能在此无处安顿。

      牛鼻村在土改时期将村里的地主统统赶出村外,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六十多年中,这个偏僻的山村由没有太多文化的农民自治。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有地主这一阶级存在,中国传统的乡绅社会才能在农村真正建立,从而也避免了中国乡村的空洞化。这些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有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有的民主自由思想铸造人格。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具有怜贫恤老、救济鳏寡孤独、助教兴学、救灾赈灾、修桥补路、兴修水利、调解纠纷、倡导文化活动(舞龙灯、赛龙舟、唱大戏等)的善举,举凡农村中一切需要钱、物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他们带头发起、热情赞助并充当捐资、献物、出力的主角。

      一个乡村,没有了地主,以穷为美,乡村文化荡然无存,传统的仁义礼信等美德无人传承,更无人发扬,贫穷落后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也就必然导致连基本的的道理都无法明喻。

      在《让你的图书动起来》的倡议书中,我明确了乡村儿童图书室接受捐赠的范围是:只接受儿童读物。对衣物、钱财等物质方面的捐赠概不接受。图书室不是扶贫点,而是单纯的读书活动。也严厉地要求小图书管理员们绝对不许张口向捐赠人要东西,就连糖果、饼干等食品也不能伸手。

      因为孩子还是一个缺乏自制能力的儿童,还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长期面对毫不费力就得到的物质,会养成好吃懒做的卑劣习惯,会对物质的产生强烈的需求,而无心读书,更不愿意学习。更重要的是,丧失了做人的尊严!
      
      但农村的成年人却觉得我完全是傻的不能再傻了!放着那么多的城里傻子愿意给的东西不要,尊严能当饭吃吗?!如果多哭点穷,能让城里的傻子们掏更多的钱,可是我却挡了一条生财之路!

      农村人一直以来就被许多人看不起,究其原因,在有钱人眼里,主要是因为穷;在文化人眼里,是不明事理。因此很多农村人以为:只要我有了钱,看谁敢看不起我。但农村人不明白一个道理,即使有了钱,没有文化,也还只能是个暴发户。人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化的支撑,尤其是尊严。而尊严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拥有的。

      遭受这些打击,非但没有动摇我继续开展图书室的活动的信念,相反,更回坚定了我的信心。因为通过种种的阻力,更加明白文化、道理对乡村下一代思想观念、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从2014年初起,远方网为丹霞山旅游推广邀请了新浪、网易、搜狐等大网站的千万点击量的名博到丹霞山采风,制定了春季功略、夏季功略,每个季节的功略中都提到了牛鼻村儿童图书室。而国内著名的博主伊夫独行、小林数码、李双喜、七月娃娃、泡鱼儿、水冬青、洋光摄客等老师都单独在自己的博客、微博、微信上撰写文章,宣传牛鼻村村儿童图书室。5月份起的报刊、电视对牛鼻村儿童图书室的连续报道,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远方的家节目播放。牛鼻村的知名度得到了更大的提高,而儿童图书室更成了进村必到之处。越来越多的人进村为图书室捐书,图书量数量迅猛增长。周末时间,牛鼻小屋不时地挤的水泄不通。

      2014年6月14日,韶关市七中94届初中毕业班一队人马带着书籍进村。

      2014年6月21日,韶钢小学的优秀老师,我的多年好友顺顺代表班级向儿童图书室捐赠了一批班级里的儿童读物

      2014年7月13日,市区南枫小学、东岗岭小学一行十多人到村里进行捐书活动。

      2014年7月26日,香港爱心骑行团队进村赠送书籍。

       香港爱心骑行是民间公益组织,每年分段由香港骑行国内,送上香港人民对贫困地区同胞长期关怀与支持,帮助贫困地区村民建设家园。籍此提醒香港人关心国家,关心同胞。丹霞山香港民宿客栈的环保叔叔一直关心着牛鼻村儿童图书室的发展状况,当香港骑行队联系环保叔叔,了解丹霞山当地教育情况时,环保叔叔提议骑行队伍到牛鼻村进行捐书活动。环保叔叔也想籍此机会能够挖掘出有经济实力的爱心人士,为图书室的条件改善助一臂之力。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还有许许多多的家庭带着孩子进村捐书,这个夏天的捐书热潮犹如夏季.......

      2014年暑假期,,每个图书管理员都带着一份令人骄傲的学习成绩单回到村里。何颖慧名列小学部四年级全年级第一名;朱炜彤名列中学部初一班全年级第二名。其他的几个孩子的成绩都在班里排名靠前,就连学习成绩一直在这几个孩子里最后一名的朱美玲,也考出了八十多分的个人好成绩。

      看着每个孩子的笑脸,开心无比,虽然考试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但作为一名学生,能够取得这些成绩,已是对自己对大的安慰。这两年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暑假到来后,华德福自然精灵夏令营再次进村开营,Echo老师与蒲华老师毫不犹豫地将牛鼻村的孩子纳入营员范围,再一次给乡村孩子免费参加夏令营的机会。

      原色客栈举办的《小时候》主题夏令营,在活动日程中特意安排了一天时间,到牛鼻村捐书。同时邀请村里的孩子免费参加游戏活动,还按照营员的标准发放营服。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暑假的四期夏令营,两个团队都热情地邀请牛鼻村的图书管理员们免费参加活动,以此来支持乡村儿童图书室的发展。但这样的善意,却被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散布“Ami  利用村里的孩子帮她自己挣钱!”这样低劣的谣言,在这个没有多少文化的乡村如同瘟疫一般迅速扩散。我明白,这个谣言的原话也许并不是这十几个字,但被曲解后,原创者却乐意让这样的谣言传播,而不加以纠正。

      去年的华德福夏令营闭营活动,篝火晚会需要柴火,当时与三姐弟的二伯阿全商量,从他家购买几捆。阿全豪爽地答应“要什么钱,你为我们村里做了那么多事,柴都我进山去砍来自己烧的,不用钱!”活动结束后,三姐弟的父亲阿胜却找到我,提出柴火要收一百元钱。我问怎么回事,阿胜吱吱唔唔地说“夏令营来我们村挣钱,用了我的柴,肯定要给钱呀。”当时虽然有些生气,只是认为农民是出尔反尔。还是找到Echo老师与蒲华老师商量,支付了这一百元钱。

      夏令营结束后,朱美玲的妈妈向我表达了不满“Echo老师和蒲华老师请我们的小孩参加夏令营,利用我们的小孩给他们挣钱,活动的时候就叫小孩子去,吃饭的时候就不管。”

      何颖慧、何颖欣的外婆生气地训斥姐妹俩:你们就这么傻,到了吃饭的时候回来干什么,看到有饭吃,管他叫不叫你,你坐下就吃,吃饱才回家!”

      在去年的夏令营活动中,听到类似的闲话,只是觉得这种愚昧的见识,不屑于辩驳,也就没有当回事加以重视。更没有为此事留下只言片语的记录。

      通过这件事,深切地感受到了农民的愚昧与无知,连起码的道理都不明白:夏令营的活动确实是商业活动,但Echo老师和蒲华老师却是免费让村里的孩子参加,给了农民孩子一个学习见识的机会。占了这么大的便宜非但不感激,还出此言语。如此看来,更加要让他们的下一代多接受文化教育,明白事理,不要让上一代的愚昧无知传承下去。

      其实那时,农民们还算是碍于面子,没有敢当我的面说出“你Ami  利用村里的孩子帮自己挣钱!”只是我自己没有往深层去想,还是善意地认为农民只是因为没有文化,狭隘的见识容易受人蛊惑。
    
      许多的接受良好教育的城市人,根本想不到我们认为好的事情,在乡村,尤其是在一个几十年失去传统文化传承的山村,事实并不象我们想象的一般美好。夏令营结束后,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这次活动,很高兴能看到有牛鼻村的孩子的参与,他们能与《小时候》的小伙伴们共同嬉戏与交流,我想这点应该要感谢Ami 在中间所起到的积极作用。Ami 为牛鼻村的贡献非常引人注目,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牛鼻村图书室的设立。牛鼻村,是一个被时间遗忘了的地方,村子很小,很难在村子里找到现代的痕迹,在里面生活的人们简单而纯朴,只因外界发展的太过迅速,让村子的简单与外界显得格格不入。活动中问及牛鼻村孩子的愿望时,她们非常单纯的回答说希望可以读到更多的书籍以增长自己的知识,这让我非常的触动,她们的愿望对于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简单且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书籍在我们生活中是何等的平常,而对于她们来说居然成了愿望,我似乎能明白Ami 决定为村子设立图书室的初衷,让孩子安心阅读,或许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对于村子的孩子来说,我们非常细微的帮助,就能让他们温暖好一阵子。图书室很简陋,设在村子的一个小祠堂内,里面的所有物品包括书架在内都来自于捐赠。图书室从设立至今,已收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捐赠的书籍2000余本,这是我们看到的Ami 所取得的成果,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这过程当中所遇到的困难与不易。所幸的是,孩子们都很懂得感恩,她们要感谢的人有很多,但是不管怎样,他们最需要感恩的还是这位来自外面世界给予她们温暖的Ami 。Ami 无论在村子的建设还是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扮演着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她就像是天使,守护着牛鼻村的一切,那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与这位天使息息相关,Ami 已成为《小时候》系列活动的品牌特色,她的参与与协助为活动增添了不少感恩的色彩。

      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是留给我们的感动从未停止,孩子在活动中学会的感恩、爱与被爱是他们漫长人生中的宝库,当中的开心、泪水、感动与幸福只有亲身体验过才能懂得,感谢活动的发起与组织者,感谢G.B.Here、溢言设计室、原色客栈、浪响儿童美术、佛山微电影协会、Ami 及参与活动的所有工作人员给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夏天,这个夏天,我们学会了爱,就要大胆的说出来!


    
      暑假中,不论是参加“华德福夏令营”,还是参加“小时候夏令营”,牛鼻村的孩子们的表现并不是文章所表述的那样,而是受生长乡村、家庭影响,凸显了农村孩子特有的不足。

      从接受教育开始,我们所得到的信息便是“中国农民是善良而又纯朴的”这句说词,尤其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的城市人,更是对这句话深信无疑。我们还得到另外一个信息是“孩子是单纯的”,特别是亲身经历养育孩子过程的父母,更是坚信。

      感恩教育从创办图书室之前并未意识需要刻意而深刻地灌输,一直以为这是人具备的起码良心。当图书室越办越有模样时,渐渐发现农村孩子身上存在着的系列问题。

      就以浇花这件小事为例,从2012年的夏天开始,就数次与这几个孩子商量“阿姨只能周末来,星期一到星期五这几天,你们能不能帮阿姨浇浇花?”每个孩子都肯定地回答“好!”但每周末进村,所有的花都一付干渴的模样。当时只是觉得毕竟是孩子,贪玩是本性,记不住浇花也不奇怪。

      2013年夏天,图书室已经正式开办半年了,自己的牛鼻小屋也腾出来成为孩子们的活动室、图书室。再次与这几个孩子商量浇花,结果与2012年的夏天一样,答应却不落实。而这一年,每次问起,这几个孩子都信誓旦旦地回答“浇了!”如果孩子们承认没有浇花,还可以原谅,可没有做的事竟然坦然撒谎,这让我感到了害怕。

      7月份开办的“华德福自然精灵夏令营”中,需要村里的孩子们表演节目,我如何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在朱美玲妈妈的帮助下,编排了一个小话剧:帮助阿姨浇花、扫地。内容是阿姨为我们建了一个图书室,我们也要为阿姨做好事。当时看到,挺受感动,以为孩子们真的有所感动。夏令营结束了,花草们在一个暑假里仍是处于干渴状态。

      再联想到几次与孩子们约好的事情,比如说在某个地方见面,他们可以在预定的时间擅自离开,丝毫没有诚信意识。这个夏天,开始了诚信、诚实、感恩系列的教育。

      2014年夏天又到了,而这一年从新年初始,图书室的名气渐渐散播,全社会的帮助力量越来越大。图书室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感恩教育成为头等大事,结果仍不理想。还是最基本的小事:浇花,仍是绝不落实。一次次地集中这几个孩子坐下,苦口婆心地感化:现在所有捐书的人都要到阿姨这间屋子来送书,阿姨已经不住在这里,这间房已经是你们的活动场地,也是一个收书的地方。现在你们不是为阿姨浇花,而是为你们自己的图书室美化环境,让来捐书的人看到一个你们收拾的漂亮的地方。牛鼻村是你们的,把自己的村子装扮漂亮了,大家会更喜欢你们的家乡。结果仍是无动于衷,甚至撒谎。

      当今社会人人为已,缺乏爱心,更缺少感恩之心。没有得到社会的关爱,感受不深可以原谅,可图书室是得到了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建造起来的,而且所有的孩子是亲身经历了这一切,亲眼目睹多少的热心人士专程来到村里捐书,得到多少的鼓励与帮助。面对大量的帮助,只不过是要求他们整理好自己的环境,而且只是一个星期只做一次的事,却难实现。针对这个状况,专门为几个孩子课程,用不少时间讲解“小农意识”、“诚信”、“感恩”等主题课,甚至会在某次揭穿他们的谎言后,严厉地批评。然而,结果仍旧。

      唯一的收获就是某次耐心细致的说教下,朱炜丹承认,只有她和朱美玲浇过两次花,其他人都没浇过。

      单独与朱美玲谈话“阿姨刚来的时候,阿姨没有叫你帮忙,你是很主动来帮阿姨的忙,为什么现在阿姨要求你们做事了,反而不愿意了呢?”朱美玲睁着漂亮的大眼望着我一声不吭。继续询问“是不是他们都不肯做,你就觉得自己做了很吃亏?是不是家长不让你来阿姨这里浇花?”朱美玲低下头依然不吭声。

      通过几年的接触,其实已经很明白他们的心态,不是贪玩,不是怕累,不是年纪小,其实就是长期受环境的影响,学成了自私,不愿意为别人付出丁点。不过是几个十岁左右的孩子,思想却是这般的复杂,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教育与感化,却没有多大的收效,面对这种状况,确实心惊。

      召集几个孩子坐下,以朱美玲为例子,耐心教育他们”以前朱美玲是最乐于助人的善良孩子,现在受你们的影响也变的不愿意帮助别人,学会计较。如果你们一直受这种影响,越长大就越会计较,等你们长成大人了,也就变成了象你们的大人一样的农民,就算你们读了大学,但思想仍然是小农意识,以后工作了,用这种行为处事,没有人愿意与你做朋友,也没有人会看的起你们!“

      请教了人类学方面的学者,老师引经据典地从客家人的迁徙历史开始,剖析了上千年的客家人思想状态,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了这种现象的必然性。

      请教了佛教方面的高僧,师父从佛法大乘、小乘讲解,阐述了修行、行善的因果关系。

      更多的与朋友们闲聊,得到的多是摇头与同情:

      “你真是太天真的,真以为自己多有能力啊,你以为你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本性吗?”

      “你喜欢农村的景色,玩玩就好了,别给自己找麻烦,农民的好坏不关你事!”

      “这个社会太多的人没有道德底线,忘恩负义你又不是没见识过,你为他们做再多,也别指望会有人说你个好!”

      ....................................................

      创办图书室,并没有想过能够改变他人的人生,只是觉得能够让这些孩子多获取一点知识,多长点见识,或者做个有点文化的农民,就足矣。从未把自己摆在救世主的位置,更休谈指引人生。

         图书室从无到有,为这其中付出再多,也从未想过要这些孩子报答。即使是众多的来客,发自内心地感慨“这些孩子真幸运这,遇上了你。”甚至客人们对孩子语重心长地告诫“你们要感激这个阿姨,她对你们今后的成长帮助太大了,长大了一定不能忘记阿姨!”也从不敢沾沾自喜,居功自傲,同样也是发自内心地回答“今后他们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就很欣慰了。”

  参与夏令营的亲子节目,被感动的频频抹擦眼泪,尤其是所有的人们在YAN的带领下,齐声高喊“Ami,我们爱你!”时,那份感动几乎失态。
      
      答谢大家时,一度哽咽“特别特别感谢所有的小营员和爸爸妈妈们,你们为牛鼻村捐赠了那么多的图书,给予我们那么大的帮助,是我们太应该谢谢大家!”带领牛鼻村的孩子们鞠躬致谢,希望这几个孩子能够在这样的气氛中有所感动,能够融解一些心里的私念。

      教育孩子任重而道远,特别感谢YAN的团队给予的帮助,把到牛鼻村图书室捐书、与村里的孩子互动纳入《小时候》系列活动中,成为夏令营品牌特色。用这种形式与我一道努力建设牛鼻村,用心来感化农村孩子,引导他们懂得感恩,让我在这条路上拥有同伴,不再独行。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8月2日,正在收拾小屋,进来了两对夫妻。四个人特意说明他们是看了中央四台《远方的家》节目后,看到乡村的简陋条件下坚持为孩子们开展读书活动,专程从东莞开车来到牛鼻村探望并表达他们的谢意。没有想到会有人因为节目专程来访,更没想到会有人专程来表达一份普通百姓的感谢,顿时倍受感动。

      环顾牛鼻村的环境,四人感慨不已,从电视上看到农村的条件已觉简陋,亲眼所见,更感不易。尤其是一个人能够几年坚持下来,将图书室越做越有规模,把农村的孩子教育的文明礼貌,做为曾经做过老师的其中两人,更加理解其中的付出。

      如实地回答了所有的问题,真实朴素的言语让四个人连连点头“这趟专程来访太值得了!”其实每一个来客,都希望听到真实的话语,都希望看到一个与自己相差无已的普通人,自己原本就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摆到“高大全”的位置上,从来都是实事求是地讲述这些年的一切经历,即使是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也丝毫没有夸大其词,趁机吹嘘自己。

      朱美玲代表图书室的全体图书管理员向老人送交收条,四位老人耐心地叮嘱孩子们“一定要跟着阿姨好好学习,把图书室办下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8月9日,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团队进村捐书。捐书团队详细了解图书室的情况,当我介绍图书室的图书来自社会家庭的旧书捐赠,是资源再利用的环保理念时,负责人详细地介绍了服务社正在开展的“再生缘工场(电脑再生计划)”:在减少电脑废物的同时,将再造的电脑转赠给有需要的人,不仅“延长寿命•减少排量”,并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受惠。向贫困地区开拓服务,转赠更多种类的闲置物,让“循环再造•延长寿命•减少排放•帮扶困难”的“绿色效能、绿色公益”理念传播开去。

      团队负责人希望能与图书室合作,有机会在牛鼻村实现计划,增添图书室的活动内容,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触电子世界。去年图书室接受捐赠的电脑,曾经在珠比特的二楼放置了二个月,孩子们使用了几次,因为珠比特开办“牛鼻人家”农家乐,电脑便不知被弃之何处。现在能够收到可以使用的电脑,还有专业人员的指导,牛鼻村的孩子学习电脑的条件会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合作机会。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乡村儿童图书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碰撞了一个本地八零后青年的爱心。仁化县葛布村出生的陈小旺,大学毕业后在仁化县开办了浪响文化艺术室,热衷公益事业。结合自己的儿童艺术特长,决定也在葛布村办一间儿童图书室。

      这几年在牛鼻村的生活,特别是创办儿童图书室的过程,其中的辛苦与付出无人能够体会。如今牛鼻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太多的人只看到表面的荣誉,却不愿了解荣誉背后的不懈努力与坚持,以为荣誉只是从开而降,幸运地砸到了我的头上。对于愿意加入乡村儿童教育队伍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确实害怕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或是沽名钓誉,而不能踏踏实实地尽心尽力去做这件事。对于陈小旺提出的意向,不敢一口答应。

      原色客栈团队的“小时候夏令营”活动,陈小旺义务充当工作人员,给团队留下了极好的印象。团队的几位负责人热情地向我介绍陈小旺,极力促成图书室的开办。丹霞山四季旅游推广活动中,新浪名博李双喜在原色客栈与陈小旺相识。陈小旺得知我与双喜是好朋友后,请双喜从中联系。双喜在瑞士旅游当中发来微信,希望我能答应年轻人的要求,帮助这个年轻人在葛布村建立儿童图书室。

      经过到葛布村实地考察,与陈小旺交流,决定帮助陈小旺在葛布村成立乡村儿童图书室。为了更好地学习图书管理方法,利于小朋友们相互之间的交流,我让两个村的小朋友结成“一对一”的对子。由牛鼻村的图书管理员充当小老师,帮助葛布村的图书管理员掌握管理方法。我为葛布村的小图书管理员们详细地讲解了图书登记表和图书目录的作用,登记方法,图书管理员的职责。耐心讲解了礼貌用语和礼仪举止的必要性,以及对帮助我们的热心人所怀有的感恩的心。

      2014年8月23日,葛布村儿童图书室正式成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葛布村图书室的进展令人惊叹,可以说,我在牛鼻村用了近三年时间做的事,葛布村一个月内就全部实现。不得不感慨,这个小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地超出了农村人的思想范围。村干部对图书室的支持力度更超出一般乡村的干部水平太多,村民们对孩子们参与图书室活动的支持更令人感叹。村里的干部、家长,都是积极主动地支持读书活动。再次来到葛布村,不论是孩子的家长还是村干部,都当面对我表示感谢“谢谢你帮助我们村办了这间图书室,教我们的小孩子读书。”这让我特别感动。我也由衷地对小旺表达自己的感谢“真的谢谢你们,让我对开办乡村儿童图书室这个活动增添了信心。”

      在牛鼻村的几年,花费了极大的精力去做的事,却没有得到这个山村各方各面的善待,说不心寒是假,说不动摇也是假。特别是到了2014年的下半年,除了与几个孩子交往,尽量不去招惹这个村的成年人。完全是善心使然,不忍心抛弃那几个教育了几年的孩子,不敢想象许多年后,这几个孩子重蹈覆辙地成为又一代的愚昧人。只能尽自己的一点能力,帮助这几个孩子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尤其是道理,能够让这代人真正对这个山村从根本上有所改变。

      成立葛布村儿童图书室,对自己也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再一次地鼓起信心,看到希望,坚定了将乡村儿童图书室办下去的决心。



      乡村儿童图书室的理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是城市小家庭,不少父母会利用周末或者节假日,专程带着孩子到牛鼻村捐书,主动让自己的孩子与村里的孩子互动交流,推动活动的开展。

2014年中秋节,广州车友阿悠悠组织了五个家庭,到牛鼻村为图书室捐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城市家庭的捐书活动中,城市孩子对农村的卫生状况的反映终于触动了牛鼻村这几个孩子的神经。对牛鼻村儿童图书管理员进行教育的时间将近三年,尤其是今年以来,刻意进行了诚信、诚实、感恩的系列教育,希望能够感动这几个孩子,主动为图书室做些事情。一年又一年的感化,一次又一次的教说,收效并不理想,知道这样的坚持困难不小,但仍然坚持一遍遍地重复。也许这份坚持感动苍天,几个孩子终于动起来了。

      图书室的环境卫生是三月初搬进祠堂时打扫的,半年时间中,无数次要求图书管理员们扫扫地面,擦擦书柜和桌子。但每次都没有响应,除非亲自带着他们动手收拾,这才逃不掉地糊弄几下。

      每次带着媒体或捐书人进去拍照时,都指着桌上的灰尘批评他们,但几乎没有收效。

      好几次城里的捐书人进到图书室,都会提出:你们图书室的条件真的好差,这么多的蜘蛛网和灰尘。

      朋友蛮蛮鱼进村,看到图书室的卫生情况,当面批评管理员们。回去后,特意在我的微信上留言:你们的图书室要搞搞卫生了,太脏了!

      周六广州五个家庭进村捐书,其中有个小朋友说什么也不肯进图书室,一直对父母嚷嚷:那间房子太脏了,我不要进去!

      葛布村的图书室从成立后,每周都坚持打扫室内卫生,牛鼻村的孩子们到葛布村参加活动时,看到葛布村的孩子们自觉地整理图书室的环境,自己也感受到了两个图书室的差距。

      所有的状况堆积起来,尤其是有了葛布村的对照,终于让五个图书管理员们有所触动。周日,拿着家里的扫帚、垃圾铲、抹布,开始清理图书室的卫生。

      打扫完卫生,图书管理员们又商量着张挂六一节的作品。六一之前,让大家写了各种作文,小朋友们为了庆祝六一,绘制了一批图画。去年六一是我动手张挂了他们的作品,今年六一,就把这个任务安排给他们,想着锻炼一下他们的动手能力。结果,我不动,他们就一直拖着不肯动手,这一拖就拖了三个月。


      整理完毕,图书室焕然一新,干净、整洁,感觉宽敞明亮了许多。图书管理员们第一次体会到自己动手的快乐。及时地对图书管理员们进行了表扬,马上让他们拿出笔记本,记录下这一时刻的心理感受。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9月21日,乐助会韶关地区小组将募捐到的书架和书籍送到村中。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9月27日,早在2009年相识的仁化网友老野进村。当年因为老野的邀请,才有机会进入牛鼻村相见聚会。那次聚会一别,再无机会与老野相见。2011年末,我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施,正式进驻牛鼻村,开始自己的田园生活。而老野已经退休定居省城,开始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难得抽出时间再返仁化。五年后,网友终于在牛鼻村再次相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当天上午,我还没到达村里时,一位特地利用周末从香港赶来的美籍华人进村寻找儿童图书室。刚好遇到老野,便打听图书室的真伪。“我在美国是看中央台4频道的国际台时看到,在中国偏远的小乡村还有这么一个有趣的书屋,所以这次回香港才会特地约上香港朋友一起来。”美国来客认为乡村书屋在中国应该不少,但类似于韶关丹霞山下这样有着创新理念的书屋却凤毛麟角,他认为在捐书、读书的过程中,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外生活,还学习管理、学会感恩,这些,其实都是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方式之一。

      美国客人因为要赶车,不能等待我的到来,让老野转告我“近期他们还会再来,并且会带着图书一起来。”客人们在我的牛鼻小屋前留影纪念。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4年国庆期间,牛鼻村和牛鼻村儿童图书室成了热门“景点”,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城市人进村,有的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村里,为村里的图书室捐书,和村里的孩子交朋友;有的是团体活动,进村与图书室的小管理员们一起读书、一起游戏;有的是专程来村里探望坚持在山里的我;有的是慕名进村摄影。

      但随着牛鼻村的名气上升,一些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将不少的问题暴露无遗,迫使面对。

      问题一:十月一日一早进村,想着趁着捐书的客人都没到,收拾好小屋的周围环境,希望以一个美好的形象无愧于“美丽小乡村”,尤其是给帮助图书室的热心人士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走到门前,大门边的铜钱草就把我惊住了。记得国庆前一天,还在微信上看到说村里其他地方花枝招展。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询问图书室的小管理员们浇花情况,在铁的事实面前,这次他们不能再撒谎,只能承认没人浇水。带着他们走遍老村,一一指点让他们看其他地方的花草,对比这种情况,分析这种现象下的根本原因。告诫这几个孩子,如果一个人自私、狭隘、计较,长大后也做不成什么事,更做不成一个有心胸的人!

      这种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其实就这么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就将一个族群的心理暴露无遗。因为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我凭什么帮你Ami 浇花?我凭什么帮你出名?从表面上看,确实,为我房前屋后做的事,似乎都是在为我个人美化环境,让我的个人房屋漂亮,让更多的人愿意在我的小屋前拍摄。

      但所有的人都没有再往深处想想,Ami 又在帮谁?!

      Ami 的房前屋后环境美化,Ami 的个人房屋漂亮,更多的人愿意在Ami 的小屋前拍摄,是不是都是代表了牛鼻村?!

      继续深思,游客多了,村里的挣钱机会多了,最大的受益者又是谁?!

      长远再看,现在的小图书管理员们,因为这个图书室,得到了多少的帮助,增长了多少的知识,将来,也许会对他们的成长会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而这一切,又都是在帮谁?!

      来到这个小小的乡村,因为得到大家的帮助,才能够安心居住。正是基于如此,才会想到用一个长久的事情来回报这里的父老乡亲。这些年的乡村建设,个人非但没有得到丝毫的利益收获,反而付出了太多的金钱支出。既是现在的名气,也不过是一纸虚名而已,却没想到会带来不少的躁动。

      如果这个乡村是愿意恪守清贫,无所谓发展,安于天命地平静生存,完全可以指责外来人员的侵入扰动了生活。但是,所有的村民是希望通过引进外面的机遇,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会对外宣传这个乡村的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

      所有的努力终于见到成效,在最需要大家共同再努把力,把小村真正发展起来时,农民式的“聪明”开始自行其是。其实这种小事,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警觉,随着一次次的出现,一个课题终于摆在面前。

       问题二:其实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也是常见问题。进村的游客,绝大部分是因为图书室的缘故进村捐书,也有一部分是驴友、摄友,甚至是对图书室一无所知的观光客。对于后一部分游客,村里没有人会主动介绍图书室,会想着让进村的游客多一个“观光”的项目,让游客感受到牛鼻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会对这个平凡的小乡村多一份新的感受。

      这种情况,对于普通的村民,无可非议,因为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都能意识到,这个乡村就不会是现在这种贫穷落后的程度。但对于从牛鼻村走出来的有一些见识、有一些文化的人;图书室管理员的家长;还有开着农庄做着游客生意的村民,就不得不有所要求。

      牛鼻村在2014年中热度上升,作为一同进村建设乡村的同行者,珠比特在他的网站、微信、微博上对外刻意宣传牛鼻村。按照所有人的正常思维理解,牛鼻小屋与牛鼻村图书室毫无异议地必然进入这个不大的山村的宣传范围。当第一个朋友发出疑问时,还没有引起我的太大重视,随着更多的朋友的发问“你们那巴掌大点的小破村,且不说'十二大景点'的勉强,就两个人的宣传角度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分歧,什么原因?”我打开了微信上的资料,这份基本上用了我的文字的内容,确实无法做出任何解释。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书室为村里的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家长是最有体会,尤其是学习成绩的帮助,已是不争的事实。多一个游客来帮助图书室,就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个学习机会,这么浅显的道理,却如何讲解都没有效果。

     图书室带来的游客已占全村外来人员的绝大部分,基本上进村的捐赠者都会留下一顿午餐,农家饭庄是村里最大的受益者。而这些农家饭庄的村民,却不为所动,从来不主动向进村的游客宣传村里的图书室。

      四号浪响儿童美术室进村活动,小旺老师到村里的农庄提水时,遇上几个驴友,小旺老师热情地介绍了图书室,并把他们带到了小屋。看到小屋和图书室后,驴友们一付恍然大悟的模样“怪不得我们吃饭时,听到旁边桌的客人有的在说:我是看了电视才来的。有的说:我是看到报纸才来的。我们就在奇怪,我们在这住了一天了,这个村子好平常呀,有什么值得中央电视台和南方日报来报道呢?原来他们说的是图书室呀!“

      几个驴友住在朱美玲家,一直夸朱美玲的大方、礼貌待客“我们就觉得这个村的小孩子不象农村的孩子,特别文明,原本是在图书室接受了几年的教育,怪不得呢。”

      通过这件小事可以看到,从家长到农家乐,大家都希望有客人带来挣钱的机会。因为图书室的影响力进村的客人给他们带来收益是理所当然的,但向客人介绍乡村,让更多的人知道图书室,让村里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帮助,就是别人的事。

      从朱美玲家、牛鼻人家到牛鼻小屋、图书室,直线距离不过是十米,却因为无人提及,不少的游客即使在村里住了一两天,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更多的游客在村口询问牛鼻村何在时,因无人有个良好的介绍,打道回府。回到城市,通过其他途径得知牛鼻村真正的精华所在后,遗憾不已。

      自己在村口的牛鼻农庄就经历过很多次游客的疑问“你们这还能往里走的吗?那怎么老板不介绍呢?”村口的两家农家饭庄是全村最大的受益者。所有进村的朋友,尤其是外地的朋友远道而来,都介绍他们在村口这两家吃与住。但他们都狭隘地只顾挣客人们的钱,对于宣传村庄,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是别人做的事。对于图书室这种公益事业,更没有丝毫的感受,反正是城里的傻子们愿意做的事,更不关我事。

      一些专程从外地进村的游客,通过各种途径与我联系上后,对于村里的这种状况特别不解,更是忧心忡忡。以文明的思维来看,感恩是每个人心底的善良所在。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无需感恩,那为自己的乡村、为自己的后代好的事,自己应该多少尽力而为吧?!

      “朱熹18代后裔”这些字眼,更让人为这些号称朱熹后裔的族群感到汗颜。朱熹在《朱子家训》中奉行“格物致知、实践居敬”的教育理念,力主以“存天理、去人欲”为内容的道德修养,力求重整伦理纲常、道德规范,重建价值理想、精神家园。《朱子家训》寥寥数百字,却全面阐述了朱熹关于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

      如今这些号称朱子后人的任何一个人,未见朱氏血脉中的仁、义、礼、智、信真传,所作所为与朱熹思想完全相悖,其实这便是无知的彻底表现。

      对于问题一、二,越来越多的人在提出一个思考题:我们还需要对这样的地方进行帮助吗?

      仅仅从表面现象来看,许多人都会摇头。确实,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爱心遭受冷落,尤其是对穷乡僻壤之隅这些缺乏见识的乡民,感化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付出。很多人不会对这些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愿意为此付出漫长的感情、金钱、时间。

      自己也非圣贤,也不可能面对这种现状一脸详和,也一样存在着失望、伤心与无奈。无奈之余,还是清醒地意识到: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做成。正是因为困难,才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问心无愧地尽心尽力去做,终是会有效果。

      许多的人都在抱怨这个社会的怪异,却都不愿意为扭转这种状态去付出自己的努力,甚至添油加醋地加大负面运作速度。小小的乡村,也是大大的世界的缩影。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还是默默做一个普通人能够散发的正能量,尽力而为吧。



      2014年10月19日,带领图书管理员们参观图书馆。今年五月初,韶关图书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在《韶关日报》上看了《牛鼻村有个“儿童图书馆”》的文章,主动与我联系,提出捐书事宜。当时就向这位热心人士咨询能否带村里孩子们参观市里的图书馆,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但因为交通、食宿诸多事项没有经济来源解决根本问题,参观市图书馆的事只得暂时不予考虑。

      乡村图书室得到越来越多热心人士的帮助,图书的数量逐渐增大,也越来越具规模。葛布村图书室开办后,图书室的发展与扩大已成为今后图书室的重心,对图书室的管理也随之需要加强。与此同时,对比葛布村的孩子,牛鼻村孩子们存在的系列问题再也无法回避,如何做好图书室,如何运用图书室影响与改变农村孩子,成为空闲时间思考最多的问题。

      陈小旺带着葛布村的孩子加入到图书室队伍后,办好图书室就有了得力帮手。参观县图书馆的想法一向小旺提出,立刻得到了支持,小旺在最短的时间内逐一落实:在朋友圈里征集到交通车辆;与县图书馆协调参观时间与内容。


      仁化县图书馆一直关心着乡村儿童图书馆的成长,牛鼻村第一个书架就是县图书馆馆长卢家斌馆长在去年七月份,亲自带队进村捐赠的,同时还捐赠了一批书籍。这次参观县图书馆的活动,又得到了卢馆长的大力支持。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亲自为小图书管理们耐心细致地讲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图书管理由纸质书到电子书的变化过程。

      卢馆长带着小图书管理员们参观图书馆的每个楼层与房间,详细地介绍每个区域的功能与分类。小图书管理员们跟着卢馆长不但增长了图书管理的知识,也见识了摄影、绘画、书法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展览。参观完图书馆的所有功能区域后,图书馆副馆长又为小图书管理员们播放了一段录像,介绍目前中国最先进的电子图书馆----北京图书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县图书馆分别为牛鼻村和葛布村图书室捐赠了一批视频图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参观学习告一段落后,利用图书馆的场地,进行活动总结。首先让所有的孩子们向今天在参观活动中充当司机、讲解员的叔叔、阿姨鞠躬致谢。让孩子们明白,一个小小参观活动,背后是有许多热心的爱心人士在默默地付出,有了许多人的帮助才能让活动顺利进行。两位阿姨牺牲了休息日,不计报酬,开着自己的车,消耗着汽油,为大家担任司机。图书馆的叔叔阿姨放弃休息,为大家准备课程,让大家得到图书管理的专业知识,开阔了眼界。这所有的付出,都是为了让农村的孩子吸收更多的知识,办好小小的乡村儿童图书室。所有的小图书管理员都要知道,自己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每个人都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管好自己的图书室,用更好的成绩回报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

      接着让大家开始做一个小小的讨论,让小图书管理们谈谈自己管理的图书室与县图书馆有什么不同。其实在参观过程中,就一直在观察孩子们的关注点。一次的参观并没准备会有太大的收获,但只要能有所触动就已经满足了。

      有意点了何颖慧的名,让这个一肚子心眼的孩子回答。既在意料之内,也出乎我的意料,这个聪明的孩子的回答完全在我想得到的答案之中:县里的图书馆明亮、干净,我们的图书室很脏。

      其实这就是我希望农村的孩子能够关注到的细节!图书馆与图书室在数量上的差异是无需讨论的事,如果只关注到这个现象,说明这个孩子并没有用心思考。


      先向孩子们介绍古人对书籍的敬重,读书前最起码的洁净双手要求,再到图书存放、保管的环境卫生条件。特别指出牛鼻村五个图书管理员对图书室的卫生状况极度懒惰行为,图书室创办的两年多时间,只整理过一次图书室的卫生。对比图书管理的基本卫生要求,请他们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

      针对两个村孩子们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各自的优劣情况。牛鼻村的孩子们的优点是:学习成绩好,尤其是经过近三年的教育,文明程度比较高。缺点是:自私、计较、懒惰。葛布村的孩子们的优点是:主动、勤劳、团结、有集体感与荣誉感。缺点是:学习悟性不高,学习成绩一般。分析了大家的情况,要求所有的图书管理员都要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发挥乡村儿童图书室的集体优势,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最后,由所有的孩子们举手表决,要不要办乡村儿童图书室?所有的孩子们不但举起了手,还坚定地回答:要!再问:有没有信心坚持办下去图书室?孩子们更是齐声回答:有!

      还是要承认自己是个特别容易被感动的人,看着眼前那一付付天真的面孔,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听着清脆的童声,心中泛起一阵阵的暖流。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差强人意的事情,还需要许多的时间与精力的付出,自己在内心还是做了一个肯定的决定。
  

离开县图书馆前,大家在门前合影,以记录乡村儿童图书室的第一次参观活动。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参观县图书馆的活动发上微信,马上就引起了朋友们的关注,广州的朋友提议:到广州参观省立图书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带领乡村儿童图书室的小管理员们参观各级图书馆,是个系列活动的梦想。但目前还不具备外出参观的基本条件,只能先立足本地,用最少的开支办能办的事。参观仁化县图书馆是参观图书馆系列活动的第一步,也是一个尝试,通过参观活动,让农村的孩子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明白看书学习的重要性。理解在乡村管理好图书室对自己学习与成长的重要作用。

      虽然目前还不具备参观各级图书馆的条件,但我们会继续努力,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施以援手,帮助乡村儿童实现这个活动梦想。让农村孩子有机会接受外界的信息、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逐渐改变他们的观念。让农村孩子得以接触新奇的精神世界,打开眺望世界的窗口。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改善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现状而尽绵薄之力。



      2014年10月26日,朋友杭进村捐书。偶然的场合上相识了杭,得知我在牛鼻村创办了儿童图书室,当即提出有机会随我一同进村。面对这类的要求,都是一笑了之,农村岂是这些美女的欢场,不过只好奇而已罢了。没想到怡杭从此一直关注着牛鼻村儿童图书室,多次提出随我进村,这个周末,怡杭和弟弟一家带着一批图书跟着进村,为儿童图书室捐赠图书。

      参观图书室时,怡杭特别认真地翻看了孩子挂在墙上的作文,并提出了不少的“内行”问题。听到孩子们回答的问题内容,怡杭问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听听阿姨小时候读书的故事?”怡杭让孩子们围坐在身边,认真地讲起自己的读书故事。

      怡杭出生在东北一个比牛鼻村还要偏僻的小山村,完全是靠自己发奋读书,才考出了山村,改变了命运。怡杭曾经当过小学老师,对儿童心理特别理解,尤其是对农村孩子的状况更为了解。怡杭以亲身经历,鼓励孩子们要好好读书,知识一定会改变命运。并语重心长地告诫孩子们“你们现在有Ami 阿姨这样教你们,真的是太幸福了。阿姨小时候根本没有机会看书,读书时比起城里的孩子就要更加努力刻苦很多,如果小时候能遇上一个象Ami 阿姨这样的人,在村里办了图书室,阿姨的成绩一定会更好。你们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一定要好好学习,用最好的成绩报答Ami 阿姨。”

      怡杭把孩子们带到地图前,在中国地图上指点着当年她由祖国的最北端来到最南端,让孩子们感受这个历程。在世界地图上指点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并鼓励孩子们“今天你们读万卷书,将来就能行万里路。”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一直在默默地听着怡杭对孩子们的教导,心中涌起阵阵暖流。这样的现身说法,比单纯的大道理管用太多,特别是怡杭对农村情况的熟悉,每句话都能说到点子上,让农村的孩子感到真实可信。想想自己一直来对怡杭的误解,心里又是一阵地惭愧。

      这两年多的时间,来村里捐书的人群甚多,有的人是捐赠完毕,便完成任务;有的人也与村里的孩子交流,但太大的道理,可能孩子们听起来是索然无味。并非这些热心人士不愿意帮助农村孩子,只是没有找到一个较好的切入点。极少有人能够象怡杭这样,耐心地为孩子讲解人生道理。

      与怡杭聊起农村孩子身上的一些劣质,怡杭特别理解,安慰我“我就是太知道在农村做点事情的不易,特别是这样的公益活动,肯定存在很多困难。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明白农民,更明白你做的这件事对农村孩子的帮助是多么的巨大,现在愿意帮助农村孩子的人太少了,真希望你能坚持下去,所以我专门跟你来,就是看看能在什么事情上帮的上你。”

      创办牛鼻村儿童图书室这几年,在图书室的硬件上得到了太多太多的爱心人士的帮助,但在教育农村孩子的思想软件上,却难得遇上几个懂农村,懂孩子的热心人士帮助。自己原本就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也不敢肯定能够持久地、单打独斗地一直对这些农村孩子锲而不舍地进行教育。

      怡杭的一番话很暖心,虽然一次两次的进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孩子根深蒂固的劣质,但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让这些农村孩子亲眼见到了将来的目标。有了怡杭这样的深层面的帮助,让我增强了许多的信心。



    
      2014年11月1日,一堂特别的英语课在牛鼻村开课了。春节时,在丹霞山景区开客栈的澳大利亚华人Alan (环保叔叔)第一次进村,恬静的乡村景色与好学求知的村里孩子,深深打动了这个以做义教、环保著称的环保叔叔的心,即刻要求成为孩子们的英文老师,为乡村儿童图书室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当时图书室还在牛鼻小屋对面的破土房里,条件简陋至极,完全不具备上课条件。图书室搬到祠堂后,很长时间内,房子里缺乏照明的设施,紧接着夏天来了,在没有通风设施的房子里待上十分钟便汗如雨下。想着环保叔叔这么大的年纪,义务授课还要遭受这样的罪,大不落忍,就取消了上课活动。

      在没有上课的整个夏季,一直默默地在观察着这个村里的人们,特别希望读书、学习这样的事情能够触动一丁点他们的心灵,能够有人支持、帮助一下这个给村里带来荣誉,给他们的后代带来巨大进步的儿童图书室。当然,也事先做好心理准备,预期会大败而归。果不其然,这个号称朱熹后人的族群,对文化的感知令人难以置信。

      秋风起时,便开始考虑英语学习问题,不论村里人的态度如何,自己是绝不愿意辜负环保叔叔的一片好意。虽然这个村里没有任何人提供学习帮助,那就自己努力创造条件准备一个学习的地方。利用周末进村,带着几个图书管理员们收拾小屋里的一个房间,将堆放了近千本捐书时挑拣出来的杂志、专业书籍等整理到另一个房间,10月26日基本整理出来了一个简陋的小小学习室。

      刚刚做好准备工作,心有灵犀一般地,10月28日环保叔叔在微信上发问“Ami ,我每星期三在车湾小学教英文已经开始了两个月,牛鼻村怎样?我记得提议过每月教英文的,但没有你的安排,你们有时间吗?”

      即刻与环保叔叔确定:这个周六,11月1日上午10点,正式开始上课!

      答应了环保叔叔上课,其实自己心里还有些发慌,最关健的黑板还没有着落,房间里还有一部分杂物没有清理完毕。想起珠比特以前的“丹霞会馆”里有块黑板,改变成“牛鼻人家”后,不知清理到了哪里。电话询问珠比特的弟弟小苏,原来黑板已经当成杂物堆放到了柴房,提出借用黑板并麻烦帮忙搬到学习室里,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心才定了一些。

      周四晚上思来想去,如果按照平时时间周六早上进村,房间里还有一部分没有收拾好的杂物,清理需要时间,十点钟必须保证环保叔叔的上课时间,那势必要早上七点多就要从韶关出发。万一黑板没有安顿好,临时临急的就无法解决上课问题。起想越不放心,决定周五一下班就赶进村里,预想的可能性就可以提前防备。

      天黑前赶到村里,打开房门,一块“白板”挂在墙上。急忙找到小苏询问原因,原来那块黑板的黑漆已经斑驳一片,小苏觉得无法使用,就找了块白板代替。小苏忙着为客人准备晚餐,一时空不出时间带我去看黑板的状况,赶紧利用这个时间去找几个图书管理员,一起把学习室里剩余的杂物清理出来。晚上八点时分,终于将学习室清理一空。

  等小苏招待完客人,打着手电到柴房翻出了黑板,摆放到白板前,学习室终于有了一个模样。这时已经是晚上近九点钟,脑中灵光一闪:粉笔还没有!虽然上英文课是环保叔叔主动提出来的,但自己不可能象村民那种态度“反正是你自己要做的,我凭什么帮你!”自己必须对提供帮助的人考虑周全,尽最大努力地完善条件。虽然可以打电话与环保叔叔核实粉笔,但还是要尊重环保叔叔,亲自到环保叔叔的客栈,当面与环保叔叔交流。马上驱车赶到丹霞山景区,最后落实粉笔情况。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果然环保叔叔没有粉笔。到车湾村上英文课,是在村里的小学里进行,黑板、粉笔都是现成的,不需要自己准备。一时不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环保叔叔安慰我“你赶快回去休息吧,我会解决这个小事的。我明天路过小学时,拿一点粉笔。”

      早上再进村,图书管理员们从何颖慧家里搬来了小凳子,捐书时收到的英语作业本、签字笔都派上了用场,小小的学习室终于象模象样了。一节英文课,看似简单,能够开课却是要经过大半年的努力。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同一天,我于2004年在天涯网站上相识的网友荷香也进村了。向村里的孩子们郑重地介绍了这个从小在农村长大,有着独特风格的绘本画家荷香点大王姐姐。荷香绘画只是业余爱好,没有进行过科班训练,从小就喜欢随意涂鸦。对周围的各种小事都充满强烈的热爱,有记录的习惯,可是仅仅是文字总觉不够表达,于是就用画来记日记。画千奇百怪的梦境,画走在路上遇见卖红薯老人卖的红薯,画朋友家的猫,画和母亲在地里干活,画乡下老家养的老母鸡、小狗、小猪,画奶奶、阳光、蝴蝶、花朵、露珠……各种各样的事物。

      荷香用亲身经历鼓励孩子们“我小时候和你们一样,也是在农村长大的,从来也没学过画画,就是喜欢,就勇敢地拿起笔画,一直坚持画,就画成现在这个样子了。学任何东西,只要你坚持,就能够成功。你们现在有这么多的有爱心的人来帮助你们,你们只要认真学习,长大以后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

      自从成立了儿童图书室,孩子们看了不少的书,但还是第一次与作者见面,拿着荷香的书《一起去远方》,由荷香一页页地讲解,孩子们感到特别新奇、兴奋。孩子们带着荷香去参观自己的图书室,还有挂在墙上的画,荷香向孩子们承诺“下次来,一定教你们画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近三年的乡村儿童图书室的建设,正是有这么一群同道中人的相助,才令得图书室的发展越来越壮大,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吸引越来越多的正能量汇集。也让自己的境界在这件普通的事情中渐渐提升,接触面扩大了更多,收获更是巨大。

      自从春天与牛鼻村儿童图书室结缘,原色客栈的掌柜们一直都在为这个特别的乡村儿童图书室的发展想办法。从最初在佛山的学校组织捐书,到暑假期间夏令营的进村捐书,一直在社会上宣传推广乡村儿童图书室。小小图书室的捐书活动在佛山渐入人心,得到了不少的年轻家庭的支持,也在两位掌柜的朋友圈里引起关注,朋友们在设计儿童活动时,都会考虑如何将捐书活动纳入活动内容中。

      十月份,两位掌柜的朋友,佛山领思儿童学习行为发展中心的Jenny 专程到韶关考察,设计并落实周末旅游方案。周末游其中的内容之一便是到牛鼻村捐书,通过组织相同观念的小家庭参与捐书活动,为图书室组织图书来源,帮助图书室稳步发展。两位掌柜特意向我介绍了这位爱心朋友,大家一起按照活动的线路逐一核实场地,并完善乡村儿童图书室的捐书细节。Jenny 回到佛山,以最快的速度公布了活动方案。这个策划方案一发布,就得到了年轻父母的支持,周末韶关丹霞游即刻成为热门活动,报名家庭将活动延续到每个周末。

      秋收季节,组织捐书家庭体验农活,收割稻子、摘菜应该受到城市人群的欢迎。将这个想法在原色客栈一提出,立刻得到了支持,消息传回佛山,更是得到了热烈的响应。马上与村民联系,落实具体时间,用最短的时间将活动敲定。

      2014年11月2日,体验乡村农事活动的捐书活动正式进行。参加捐书活动的家庭在原色客栈休息时,听到YAN介绍广东电视台〈百万宝贝〉电视剧在村里拍摄情况,即刻有爸爸提出“我们也要坐拖拉机!一转身,这项内容便添加进活动方案。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捐书仪式结束后,图书管理员们带着捐书家庭去参观图书室。看到与城市图书馆大相径庭的图书室,家长们感慨不已,特别是农村出生的家长,更是深有体会。一个妈妈感动地向我致谢“太感谢你为农村孩子做的这件事,这对他们的帮助太大了!我小时候在农村,想看一本书太难了,借同学一本书都恨不得能抄下来。如果我们小时候能有一个图书室,能有你这样的城里阿姨教育,情况肯定会好很多。”

      这让我想起年初图书室往祠堂里搬迁时,专程来参与搬迁图书室的木居士,专程来采访的报社记者,目睹图书室的一切,感慨不已。他们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乡下孩子,太知道农村孩子想得到一本课外读物的不易。分别向我讲述了小时候看书的艰难“借书都找不到谁家有书,好不容易借到一本,恨不得不吃不睡地拚命看!我小时候要是有现在这样的条件,有这么多的书看,肯定会比现在做的更好。”两个人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真的太谢谢你为我们农村孩子做的这件好事,等他们长大了,一定会明白这件事对他们的帮助有多么巨大,一定会感激你对他们的帮助!”

      今年是图书室在社会上开始有影响力的一年,进村捐书的家庭已经过百,类似的言语已经是多次听到。对于农村长大,农村奋斗出去的家长来说,乡村里出现一个不歧视农村孩子,还为农村孩子创办图书室的城里人,这样的事已是少见,而且付出自己的财力、物力、人力,一做就是几年,这样的踏实帮助多么难得。对于这些家长,他们的感触会特别的深,虽然我帮助的儿童与他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们会觉得象帮助了自己的家人一样,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

      写《让你的图书动起来》文章,就设想通过图书室捐书这个纽带,让城乡的孩子们建立起一种友好的人际关系。城里的孩子到农村捐书的同时,可以把城市里学到的各种特长带到农村,展现给农村的孩子,同时农村的孩子也可以把自己从小培养起来的农村特长发挥出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如果捐书活动总是单方面地做成一方付出,一方收获,一成不变。城市孩子会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感,缺乏尊重他人之心。农村孩子理所当然地轻易得到一切,缺乏感恩之心。长此以往,对双方孩子都会产生不良的效果。

      单纯的捐书活动与到农村体验农事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城市孩子到风景优美的丹霞山体验农事活动,和山里的孩子交朋友,从理论上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具体实践起来,也许并没有想象的效果大。但不管怎么说,做,总比只想不动要有用的多。希望能够通过这类活动,慢慢将文章中的后期目标:设想活动方面会陆续推出假期活动营,读书交流会,小型音乐会,志愿者交流会,电影欣赏、作文比赛、摄影比赛、绘画比赛等,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渐渐实现。


      2014年12月12日,牛鼻村儿童图书室收到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赠送的儿童科普书籍。做为一个权威性杂志社,出版的图书种类繁多,但杂志社的工作人员却精心挑选了这批儿童科普读物。为数不多的几本书,却体现了名家对乡村儿童的关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小图书管理们收到图书后,生动有趣的画面立刻吸引了他们的兴趣,还没有回到房间,就迫不及待地在室外开始阅读新书。管理们认真地书写好收条,每个人都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并推选字写的最漂亮的朱炜彤写下了感谢的言语:谢谢中国国家地理的叔叔阿姨为我们捐赠的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孩子们读书的照片发送到北京后,杂志社的叔叔阿姨们高兴地表示:与牛鼻村儿童图书室结成读书对子,会经常性地邮寄儿童读物到图书室。


      牛鼻村儿童图书室的影响力在社会逐渐扩展开来,闻名而来的捐书人群也逐渐增多。尽管在《让你的图书动起来》倡议书中已经十分明确了捐书注意事项,特别强调了只接受儿童读物,图书内容必须积极、健康,不涉及政治敏感内容。拒绝消遣娱乐类杂志。但在一年中收到的捐赠书籍中挑选,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与儿童阅读内容完全不符的书籍出现,造成了规模庞大的堆积现象。

      面对堆积如小山状的一千多本的无用书籍,按照古人的惜纸观,这些书籍是断断不可抛弃,也不可能焚烧,还真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原本是不应该对前来捐书的人有所非议,表面上看起来,这好歹也是献爱心。但如此捐书,又不得不评论几分。这类人的行为委实不敢恭维,完全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的极大不尊重。他们把农村当成了解决自家垃圾的地方,自认为自己是高人一等地施舍乡下人。这样的捐书,完全是对公益的一种亵渎。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整整三年的图书室建设,两年的图书室发展历程,偏僻的山村得到了太多太多热心人士的关注,小小的儿童图书室更得到了会社会的爱心帮助。对自己而言,一个普通小人物的平凡之举,得到了会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真可谓百感交集。唯有将这两年的每个点滴整理成文,借以告慰所有爱心人士,我们没有辜负大家的关爱!

      同时也向那些为牛鼻村捐赠了书籍,却没有出现在文章中的爱心人士表示道歉!因为自己的疏忽,难免会有遗漏,还请谅解!




相关文章链接:《牛鼻的一年慢生活》 (点击标题可阅读)
by ami000 | 分类: 村民日记 » 图书室 | 评论(4) | 引用(0) | 阅读(13929)
鹅卵石
2015/10/02 00:58
文化是在漫长的过程中形成的,想改变,何其容易?不能操之过急,需要潜移默化。
鲁君衣
2015/01/24 05:00
哈哈,关于图书室的卫生问题,当时就觉得奇怪,怎么会有如此多的灰尘与蛛网?看来贫穷落后不是一时半月能改变的。常常听人说:"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呢?一—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答案:都不是。我的理解:1.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2.无需提醒的自觉;3.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4.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愿意同你分享快乐与烦恼。
.林中碧玉
2015/01/12 23:31
初次见你是被你的行动所感动,细读全文更感到你那份持之而恒中是那么的专心耐心和不容易.再次被感动了!愿意同你分享快乐和烦恼.
梦飞
2015/01/04 15:16
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Aim建设乡村图书馆的的长远影响及贡献,相信时间与事实可鉴!我是最早跟着Aim进村的村外人之一,见证了村里由于Aim的到来,所带来的无论文化气息,抑或小村的知名度以及经济效益等等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众的变化。Aim,你的无私奉献及坚忍坚持,让我既佩服感动又惭愧。如果一定要提点小建议,我只能说说自己的看法:让“ 单纯的捐书活动与到农村体验农事活动结合起来”。你的这个想法很好,如果能真正的实现,不仅可以让城里的孩子体验农村的生活,还可以提升农村孩子的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有胜人之处,从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