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348/480 第一页 上页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广州是父母南下广东工作的第一站。六十年代初,部里组建广东局,从部属各单位抽调了大批热血青年,父母毫无怨言地接受组织安排,从工作多年的华北平原来了到蛮夷南方。当时父母在越华路住了有一年多时间,局里组建下属单位时,父亲又做为拓荒牛下到二级单位工作:广州----梅州、广州----贵州、广州----湖南、广州......每组建一个新的单位,都有父亲的身影。那个年代的青年干部,满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不计个人利益,甘当革命的一块砖瓦,哪里需要往哪搬,哪里需要哪安家。

      风华正茂的父亲当年意气风发(最帅的就是父亲)。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真实的人性

[| 晴 2009/04/29 00:23]
        这段时间看了很多部反映解放前地下工作的电视剧,《暗算》、《潜伏》、《身份的证明》等等,与从小看到的《永不消失的电波》、《保密局的枪声》等等“革命腔”和非黑即白的人物塑造模式电影、电视相比,现在的反谍战剧在人物的塑造上力求真实、立体、多样,对各种人物的诠释和开掘,让人看到了在过去同类影视剧中没有看到过的人性的深度。英雄不再是“高大全”,而他的对手——敌人,也不是僵化的“假恶丑”,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没有标签式的脸谱,而是各具个性,各有人性。

      以往文艺作品往往不自觉地把人物形象脸谱化,尤其是正面形象,都是机智过人、智勇双全。地下工作者更是一群身手不凡、志存高远、洁身自好、视死如归的英雄,没有缺点、更没有缺陷。而在这几部电视剧中,除了《暗算》中的男主角属于帅哥型,其他几部电视剧中,男主角的形象属于一扎进人堆就看不见了的普通面孔。这些平常的脸谱,普通人有的喜怒哀乐、弱点、生活常态、真实的个性,拉进了我们与角色的距离,也增加了故事情节的可信性。

发现之路

[| 晴 2009/04/27 23:23]
        恢复晚上骑车锻炼就在为线路头痛,过去一直是骑韶大那条线,这两年韶大路上基建不休,到处尘土飞扬,而且因为迁入韶大路上的单位数量增加,车流量也越来越大,韶大这条线已经不再适合骑行。

      去年曾经下班时从单位出发,沿着惠民北路一直骑到五里亭大桥,再从电视台骑到家里,路程是七公里,那条线路从北江中学起都是新修的道路,车流量不大,又依山靠水,空气污染不大,只是运动量有些偏小。
        不要把外国的尤努斯崇拜得五体投地,其实中国也有,他的名字叫姜乳云。在中国,有人将姜乳云称为“异类”、金融圈里的堂·吉诃德。可姜乳云浑然不顾,他立誓要将自己的信仰抵押在人们的诟病中。那么,姜乳云又是如何按照他的信仰去打理银行这笔财富的呢?

      突破“官本位”这个重围1956年10月出生的姜乳云一生可谓仕途顺遂。31岁时他就当上了建行浙江省分行办公室住任,38岁升任行长、党组书记,两年后又当上了建行浙江省投资咨询公司总经理。凭他的能力,完全可以继续往上升。然而,踌躇满志的他却在第二年从“官围”中冲了出来,跳槽到刚刚组建,论排名、规模、实力都远不如建行的广东发展银行杭州分行,而且刚开始只是做一名副行长。

      6年后,事业做得顺风顺水的姜乳云,又出人意料地空降武汉,依然是做他的分行行长,但却远离了江浙富庶的市场环境以及他经营了数十年的人脉资源。

      2007年底,把广发武汉分行完成的答卷漂亮得让人嫉妒:武汉分行的业绩做到在广发全辖和湖北省内股份制银行中位居前列。姜乳云一个漂亮的大转身,返回杭州,任渤海银行杭州分行行长。

      “办一个真银行,做一个真行长”,他把一句大白话当作了信仰。
分页: 348/480 第一页 上页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