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成长
[
|
2013/05/09 00:31]


外婆家的味道
何颖慧
做艾糍是我们客家人清明节的习俗,艾糍是用来祭拜祖宗的食物。今年的清明节妈妈在外面打工,没有回家和外婆一起做艾糍,我想今年我和外婆做艾糍吧,这样妈妈回来知道我学会了做艾糍,一定很开心。我要在家里学会做家务,带好妹妹,让妈妈在外面放心打工。
我和外婆、妹妹一起去河边、田里摘艾草,摘艾草时,外婆教我认识艾草,外婆说“艾草有两种,一种是可以拿来做艾糍,一种是晒干后用来驱蚊子的。”跟着外婆我学会了认识两种不同的艾草。河边和田里都长满了艾草,外婆说过了清明节这些艾草就不能做艾糍了,因为它们长老了会很苦。我摘了一片艾草闻它浓浓的香味。很快我们就摘了满满一筐,外婆说“这些足够做艾糍了。”
外婆家的味道
[
|
2013/04/26 22:09]


艾糍,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是广东各地民间清明与寒食节时的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点心。它是用俗称“青艾”的野菜,经过漂洗干净捣碎,再拌入糯米粉或粳米粉反复揉搓作团,并以白砂糖、花生或细赤豆沙作馅心,做成的一个个扁圆形团子,然后放入蒸笼蒸熟,供作过清明与寒食节的节令食品。“艾糍”大约始于唐代。清代文学、美食家袁枚的《随园食单》中,对艾糍的制作和形色均有翔实记载:“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这说明艾糍的制作和食用,很早就已在民间相沿成俗,并普及到广大农村居户。每逢清明时节,家家户户做艾糍,蒸艾糍,还有用艾糍粉塑捏成牛、羊、猪、兔、鸡等等十二生肖像,蒸熟了冷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