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相由心生 出处:心情小屋 时间:Tue, 22 Sep 2009 22:22:22 +0000 作者:ami000 地址:https://ami000.net/post/672/ 内容: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527 “相由心生”一词在佛经和相学中都是有据可考的,佛学的“相”一般而言是指事物的表现形式,与“性”相对,性一般是指事物本质。相学的相则是指面相。 在佛学中,“相由心生”出自佛教经典《无常经》,佛曰: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 在看相玄学中“相”的意义一般是指面相,也概指整个相貌,相由心生即是说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这里的“相”不是指一时相貌的改变,而必须从长期的角度来理解,流传甚广的裴章的故事便是如此。在《四库全书》(康熙版)中关于看相的内容有这样的论述,如“七尺之躯不如七寸之面,七寸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另有:“未相人之相,先听人之声,未听人之声,先察人之行,未察人之行先观人之心”。 相由心生,有爱心必有和气;有和气必有愉色;有愉色必有婉容。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一个人的面相的确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心境。 一个几十年都遍存私心、狭隘心,阴暗心人,即便信誓旦旦地高调标榜自己的大度、阳光,说出的话也不会让人感受到其真实的诚意。对听者而言,观其颜、看其行,基本上就能明白此人在这种时刻是不可能听得进去别人的善意规劝和意见的,只会随自己性子而来,不顾及别人想法。因为在标榜自己所有的好的言语之中,能够从其的面相上看到抱怨他人、发泄不满的愤愤神情;稍纵即逝的笑容更让人感到其内心变幻莫测的飘摇;和善之人眼中具有的一片纯净,在其眼中只有闪烁游离的转动。 一个心态平和,豁达,有慈心和悲心的人,不需要开口讲话就能给别人第一感觉:是一个信赖或合作的朋友、有积极心态和责任心的人、一个自律的人。给人面和心善、和平易近人的感觉,同样也是体现在这个人的面部表情和眼神上。 面相往往是自我的日积月累,很多时候很难去修饰,或者是无法修饰。相由心生,一个人面相的好坏与其心灵的善恶是相应的。 “相由心生”源自一个典故: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一个人的相貌并非一成不变的,一个人相貌如何,是由他的心态所决定的。心理变的龌龊,面相也将变的狡诈,卑鄙。心理变的高尚,面相也将变的慈祥、和蔼。 拥有宽容、阳光的心态,不是靠满世界的见人就说,逢人便讲地广而告之说出来的,而是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节中体现出来的。只有长期不懈地修心养性,提升自己,常怀宽容慈悲,心境才能祥和宁静。心中永存善念,才能保持住先天的纯真,才能拥有善良的面相。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