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顿号串联成的回忆----连州行(二)曾经的家园 出处:心情小屋 时间:Mon, 13 Apr 2009 23:12:53 +0000 作者:ami000 地址:https://ami000.net/post/620/ 内容: 连州是西汉初(公元前183年)立县,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建州,称连州,2000多年前便有历史记载。不知何时起连州改称连县,似乎是九十年代又改回旧称“连州”,现在官方对连县的称谓是连州市。父母单位驻扎连州时,连州当时称为连县,所以在我的文字中连县与连州杂交着出现。 父母到达连县的确切时间不详,大概是七十年代初期,七八年组建新单位时离开了连县。在连县停顿的时间应该是七年或八年,这段时间正是我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进少年时期,对人生开始留有清晰印象的成长时期。因此提起连县,打开记忆库存,涌现出来的统统都是天真烂漫、快乐无比的片段。 去连县的前一个晚上,和好友在QQ上聊及,好友扔过来一个测试“你受童年传说腐害么?”一看测试内容全是小时候受到警告的事,而且也全是在连县时知道的:认为口香糖不能吞咽了;吃了耳屎会变哑巴;吞下西瓜子,肚皮会有小树发芽;从不摸蝴蝶翅膀上的粉末,因为相信沾到眼睛上会变瞎子;不敢在黑夜里照镜子,害怕会看见鬼;曾相信自己住的地方有暗门或地道;相信被壁虎尿着了,身上会长瘌;从来不指月亮,害怕会被月亮割耳朵。 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毫不迟疑地Yes、Yes地打勾,结果出来一看:【童年对你影响】★★★★☆四星,深刻。童年会对人的价值观有很大影响,那些莫名其妙的喜好都源于最初我们对事物的印象。 新基地 父母单位先头部队到达连县时,国家划拨了一片土地用于建立生活基地,因为家属区还留驻在湖南省宜章县的梅田,连县这个基地便叫做新基地,至于当地的地名,我们这代人无人知晓,一直以为它就叫“新基地”。 新基地与县城隔河相望,独占一个山头。基地大院里有幼儿园、学校、医院、商店、运动设施,依据地形建起兵营式整齐有序的梯级房屋,放眼望去,颇具规模。单位福利待遇由省政府统一调配,虽然在连县居住了多年,但在初期,大院与地方上没有太多的往来,新基地大院内俨然一个小社会。 在新基地生活的这段时间,留给我的是美好、甜蜜、幸福、快乐等等赞美的词组。在这里,我收获了知识、友情,培养了善良、正义、乐观的良好品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初具雏形。这里的每一个涉及到的角落,都留下了我欢快的脚印,清脆的笑声。 一到达连县,虽然天色已晚,我迫不及待一路询问着朝着新基地的方向驱车。当我凭着印象来到曾经的旧居位置时,尽管已经想象过破败的样子,可当我望着眼前的景象,还是目瞪口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44894_0.jpg 当年干部与工人的等级并不森严,居住条件区别不大,只是干部的居住位置集中在机关大院附近,因此搬迁的时候,干部居住区也是最早撤离的先头部队。机关大院搬迁完毕后,这里租给了私营小厂,曾经住过的房屋已经荡然无存,废物就地堆成了小山,上面长满了青草。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45062_0.jpg 站在废墟前,回忆着每一家人的模样。这头第一家是鸭毛家,儿时鸭毛的调皮是大院出名的。记得我家房前种了一泡桐树,鸭毛闲着手痒把树皮剥开,顺着树杆往下撕,劝说不但不听,还一把把我推到地上摔了个屁股墩,这下可惹祸了,小女孩的拿手好戏就是告状,哇哇哭着上门告状。鸭毛的爹可是个火爆性子,牵着我的手到树下,哗的把鸭毛折腾了半天没扯下的树皮给揪了下来,抡圆了就往鸭毛身上抽,啪啪的声音把我的哭声给吓住了一刻,即刻哭的更厉害了“叔叔,别打了,别打了。”鸭毛爹穷凶极恶的打法愣是吓得我们一帮小女孩轻易不敢上门告状,生怕哪一回不小心,鸭毛让他爹活生生的给打死过去。可人家鸭毛不当一回事,他爹前脚丢下打人的家伙一走,后脚他就该干啥干啥,继续调皮捣蛋,无法无天。 那头第一家是万伯伯家,他家最有趣的是孩子们的名字,从每个孩子的名字就能知道万伯伯的革命历程。豫、鄂、湘、粤、钟,从北至南一路敲响着革命的钟声,撒下革命的种子。 还有住在我家隔壁的小方阿姨,在我们幼儿园工作,那个时代被小方阿姨教过的孩子嘴里的儿歌全都是宁波味道。那时候晚上在门口乘凉,我们表演的儿歌一出口,大人们都笑成了一片“小方呀,你看看你把孩子教的,全成宁波人了。” 秀皮球,于又于,(小皮球,圆又圆) 秀碰友梦蒸喜唤,(小朋友们真喜欢) 晋天藏们离圣体,(今天我们炼身体) 长大劫好葛明半。(长大接好革命班) 多少年后,儿时的伙伴再见,大家都点名要我这个当年学的最好,口音最象的好孩子表演这个保留节目。 还有住在前面的陈阿姨家里三个和尚头,小旷阿姨家里春夏秋冬四个光头,阿姨们一见着我就逗“来我们家做女儿吧,来了阿姨给你做布拉吉。” 儿时在家门前的留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nt.php?fid=47 住宅区没有了,那个童年忠实地为大哥哥们抱衣服,翻比分牌的灯光球场也被夷为平地,只能找寻着能够见到的旧址。凭着记忆来到了饭堂,这里也成了加工场地。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45573_0.jpg 饭堂内部已经变成了仓库,依稀还能看出当年的售饭窗口。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47161_0.jpg 饭堂是留给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当年父母工作繁忙,经常要响应党的号召“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哥哥和弟弟都放在遥远的外婆家,从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都是独自生活,饭堂就是我的第二个家。当时到饭堂用餐的小孩子并不多,单身汉们可算是逮到一个玩具,经常趁我不注意,把我的饭盆放进窗口的里面,等我玩到开饭时间回到饭堂,饭盆不见了,踮着脚拚命往窗口里望,可怜人小个矮啥也看不见,急的哇哇大哭。炊事班有个慈眉善目的大叔,听见我的哭声,就会打开窗口,摇晃着我的饭盆问“这个是你的吗?”遇着大叔不当班就惨了,白哭一场还得搭上一个饭盆丢失。遇上这样的事多了,我也学会不再哇哇大哭,而是恶狠狠地瞪着那几个经常捉弄我的青工,或者扭头回家。又一次的不见饭盆后,我不哭不闹,趴在窗口用后背无声地抗议着,打不成饭,其中一个青工走到前面,从叠加的饭盆下抽出了我的饭盆,接过饭盆,我狠狠地把饭盆摔在地上,大义凛然地昂首离开了饭堂,从此终于结束了“恶梦”。 从饭堂出来,我沿着尚可辨认的道路深入到家属区。也许是家属是最后离开基地的人员,家属区的房屋还保存有当年的模样。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47520_0.jpg 走到房屋前,才看到一排排的家属房已是残缺不全,野草长至齐腰。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47520_1.jpg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47520_2.jpg 记得家属区下面曾经有个家属养猪场、豆腐房,当年豆腐房的陈阿姨特别疼爱我,一见我去,就用大碗装上满满的嫩豆腐,让我大快朵颐,经常吃的一打嗝满嘴的黄豆味。儿时也特别的嘴馋,一有时间就往豆腐房跑,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到现在也坚决不吃黄豆芽,就是受不了那股黄豆味。 养猪场没了,豆腐房也无影无踪,远远望见家属水泥厂还残存几间厂房,基地后面的水塔孤零零地立在空地之中,回忆着夏天的夜晚,许多孩子们喜欢爬上高高的水塔乘凉,我们还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里的歌词改成: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水塔上面,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48443_0.jpg 第二天,我再次来到旧地,专门到基地后面去找童年的乐园:桃花林、卧狗石。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1533_0.jpg 身后的那片树林曾经是一片桃林,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铲除。想当年,春天来时,粉红的桃花开满枝头,其中有一棵桃树开花的颜色最为奇特,是大红色的。一般的桃花都是粉红色的,深一些的是桃红,水红,大红色的桃花十分罕有。那棵大红桃树当年可是让我们炫耀的不得了。 这两张黑白照片是当年小姐姐要离开连县时,与小姐妹们特意到桃林留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nt.php?fid=48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nt.php?fid=49 记得那时我们自发地组织了一个小型演出队,自编自演了不少节目,排练场就是那片桃林。一帮几岁大的孩子也编不出啥好动作,曾经有个动作在“公演”后,哥哥笑的前仰后合“哈哈哈,简直就是狗撒尿的动作!”气的我们真恨不得象狗一样冲上去狠狠地咬哥哥几口。幸亏我们的忠实观众:毛毛的奶奶、云云的外婆、鸭子毛的姥姥不计较我们的形象设计,欢天喜地看了一场又一场。 卧狗石是当年小姐姐带着我们一帮女孩儿嬉戏的小石山,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给它起名为卧狗石。晴天,我们攀登小山,比赛谁攀的快,登的高。雨天,我们到石头上采集地皮菜。卧狗石上曾经留下我们太多的欢声笑语。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回忆着童年的时光,我们象一群放飞的小鸟,欢快地奔跑着,清脆的童音回荡在田野上“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我们要象小鸟一样,飞到花园里,飞到田野上......” 当年小姐姐离开连县回广州机关时,临走的前一天,小姐姐最后一次带着我们到卧狗石道别,小姐姐让我们排着队,绕着卧狗石走一圈,每个人都要向卧狗石说一句道别的话,开始还有模有样地说着“卧狗石,再见了。”不记得是谁说出了“卧狗石啊,卧狗石,我们永远怀念你。”的话后,道别忽然变了味,接下来的人竟然说出了“卧狗石,你英勇地牺牲了,我们永远怀念你。”这都哪跟哪能的话,顿时队伍就炸窝。好多年后,小姐妹们再见面,谁也不承认“卧狗石,你英勇地牺牲了。”这句话是自己说的,见谁不在现场,就异口同声地把罪名安排到那个人身上,搞得这句话的主人每次都是不同的人。 儿时觉得卧狗石是一座挺高的小山,好象得爬上好一阵才能到顶,现在一看,这充其量也就是一堆石头,抬脚三步两步就能迈上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0640_0.jpg 反帝山 当年父母到达连县时,第一站是停靠在反帝山,因为新基地的所有设备还没齐全,家就暂时过渡在反帝山,大概住了有一年的时间吧。因为年幼,我对反帝山的记忆不多,跳出来的只有:大树、木楼、河水。 反帝山这个地名一听就极具时代特征,文革之前的地名是什么,没有人能说的出来。在县城询问时,所有的人一听“反帝山”,都一付听天外之音的神情。总算有人从“要过河、过去有座教会医院、五七中学”的描述中迟疑不决地回答“你说的地方好象现在是党校的位置。” 找到了大概位置后,我决定找附近的老乡,而且是年纪大点的老乡问个清楚。幸运的很,第一个人就说了个明白“就在前面,鬼佬的医院拆掉了,五七中学现在是二中了。” 来到反帝山边上,一条条小路让我无所适从,毫无根据地认定了一条小路,车停在一片大树下,那古树特有的味道让我坚信无误。楼房中走出来的女主人听完我的描绘,笑着指着我的脚下“你以前住过的楼就是你现在站的地方,就是拆了那幢楼才盖了我们现在的楼。”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3334_0.jpg 询问五七中学时,女主人一指前方,当我说起哥哥当年是五七中学的学生时,女主人高兴地说“我也是五七中学毕业的呀,我是七二届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3602_0.jpg 当年子弟学校就建在五七中学后面,哥哥的初中毕业照就在这个地方。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c.img....c351a-128.jpg 当年的教会医院拆的只剩下一幢楼了,还是被当做爱国主义教育实物留下来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4132_0.jpg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4132_1.jpg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4132_2.jpg 当年在反帝山时,我们就住在这样的木楼里,那时候最喜欢在楼上跑来跑去,喜欢听“咚咚咚咚”的脚步声,还喜欢坐在栏杆后面,把两条腿从栏杆的缝隙中伸出去,前后晃荡,看着楼下的人来人往。记得隔壁的小哥哥曾经带着我们上了顶层的阁楼,趴在楼顶上的气窗往下看着父母下班回来,找不着我们四处叫喊。调皮的小哥哥不许我们吭声,一直到天黑了才放我们下去,结果各自挨了惊魂未定的家长的一顿暴打。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4465_0.jpg 找到了古树,也找到了木楼,就剩下河水了。记得在反帝山住的时候,夏天的傍晚还有星期天,遇着天气好,父母会带着我到楼后面的河里去洗澡。说起来很惭愧,从有记忆开始,父母的单位一直都是依水而居,单位里大多数的孩子都利用了这一居住条件学会游泳,而我却直到前两年才学会了游泳。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当年在反帝山的河边,原本是学游泳的,谁知大人一眼没看住,我竟然漂进了河里,幸亏一位叔叔眼明手快,一把把我从水里提溜起来。从此母亲绝不允许我擅自下河,每次到河边也只能在水边洗澡。 反帝山边上的菜园坝村让我好生奇怪,记得当年反帝山是没什么人家的,啥时候蹦出来了一个村子呢?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5262_0.jpg 再一次为自己的感觉称奇,随便从一户人家的边上往后走,绕过房后,竟然就是过去的码头!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5404_0.jpg 站在岸边狠狠地望了一阵当年的落水处----河中央的沙滩。其实我并没有什么记忆的,只是父母在时,一提起游泳,就会提到当年在河中央沙滩上的“安全事故”,这才让我记住了那个“失足”的地方。 在反帝山河边的留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nt.php?fid=50 沿着河堤随意溜达,只见村民的菜园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6161_0.jpg 树木的缝隙中透出民居的小楼一角,好一处天然的优美居住环境图。又想,当年是谁发现了反帝山这个地方?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9656161_1.jpg 反帝山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一棵棵的古树,在孩童的眼中,它是那么的巍峨、伟岸,高耸入云,遮天蔽日。也许是童年的第一印象十分深刻,一直以来认为做一棵树是极赋尊严。前些年在QQ上与深蓝海聊天,谈到如果不做人类,会选择做什么,我毫不迟疑答道“做一棵树!”几年后,看韩国剧《蓝色恋情》时,女主角也是说要选择做一棵树时,十分惊讶,没想到在异国也有同样感受的作者。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