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又得浮生半日闲 出处:心情小屋 时间:Sat, 11 Nov 2006 21:00:17 +0000 作者:ami000 地址:https://ami000.net/post/155/ 内容: 中午黄蓉在QQ上问我“可有时间?”相约观看国舅的乐途羽毛球队在龙洲岛羽毛球馆赛事。临走时,顺手从桌上抓了两本读物往包里一放,完全是一个下意识的动作。 来到龙洲岛羽毛球馆,只见狭小场地仅容四个赛区,近百号人拥挤于内,汗味、体味、口腔味浓郁难散,声音冲击着四壁荡起回音阵阵。国舅他们的比赛尚要等待半个小时,恰好电话响起,匆匆走出场外接听。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3272723_0.jpg 一个漫长的来电使我沿着小路信步度入别墅区,样板房让人宛若来到充满西班牙风情的异域他乡。空无一人的庭前小院,两张躺椅静静地摆放在门前,对着缓缓流淌的江水,这一切让我停下了脚步。我疲倦地靠在椅子上,努力调整着被电话打乱的情绪,闭上眼睛,倾听着花草丛中的音箱传出的轻音乐,秋风柔柔拂面,心渐渐平静。 从栏杆中望着一江秋水,恍恍然产生一种错觉,不是水在流,而是椅在走,似乎自己身处游轮的甲板,逆流而上。今天的天气特别适中,阳光被些许凉意的秋风裹足,弱弱的淡淡洒下来,让人生出娇慵的懒惰,坐下便不再想起来。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3271433_0.jpg 想起包中的两本读物,也就明白了,一切均是天意,偷得浮生半日闲,全应在此。而打开其中一本,更是惊讶,是一份打印出来的红月亮的文章: 《秋,永远的菊》 习习秋风,吹起秋的美丽,少年心事,遗落在了野菊花飘香的季节...... 秋风欲浓,吹落柔情一地; 秋风缠绵,带来相思满怀。 聆听 埙曲 万籁寂静的深夜,那种幽深、悲凄、哀婉织成强大的吸力,牵引我走进不可预知的深洞。回到几千年前的那个旷野,月光宁静如水,秋风瑟瑟,这泥土的制品,扬起淡淡的悲凄和感伤。其声浊而喧喧然,其声悲而幽幽然,其声哀而戚戚然,听者,无人不为之而动容,不禁一声长叹:逝者如斯。 月亮的文章总是弥漫着浓浓的伤感,忧伤贯穿着文章,让人读后心隐隐作痛。 其实一直都不太喜欢秋天,它让人不由地联想日落西山、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境。尤其是箫瑟的秋风起,更让人进入一种凄凉的日暮途穷的时光。尽管千年前秋风的轻呤“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也难引起我对秋的爱意。 在这个秋意正浓的周末,读着月亮述秋的伤感文章,好不容易调整过来的心态又被带回悲哀。我拿起了另外一本读物《中国国家地理》,封面的新疆伊犁河谷、四川丹巴碉楼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这都是我这两年足迹踏过的地方,看着是那么的亲切与熟悉。卷首语惯例是单之蔷老师的杰作,而题目更让人倍感亲切《袁枚为何看不到“阳元石”》。单老师从马可波罗游记中没提到长城为线头,到清代著名文豪和旅行家袁枚的《游丹霞记》中,偏偏没有提到“阳元石”和“玉女渊”,阐述了时代精神所致的关注点与欣赏点。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3272282_0.jpg 极喜爱看单老师的文章,本是为国家地理的某个地理位置撰写文章,而单老师的每篇看似简单的文字,却从单单的一个地理位置展开论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让你从它的地质构造到历史文化接受一次全方位的洗礼。这篇卷首语讲述的是我们韶关丹霞山,是我们身边的事,虽然亲切而且熟悉,但我们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看罢通篇,这才理出了完整的头绪,不得不佩服单老师的博古通今与博闻强记。 《中国国家地理》介绍的南漳古山寨引起了我的关注,荆楚大地历史悠久,在莽莽苍苍的荆山山脉里,近200座古山寨已在漫长的历史烟云中沉睡多年,它的神秘气息在书中扑面而来。明年找个时间去探究这扑朔迷离的石头铸成的古寨,也顺便完成今年未能成行的“武大樱花”之约。 正在专心翻看着杂志,来了一群看房的客人,竟然被误认为是龙洲岛安排的模特。估计这公司的老板要看到我这样的“模特”,鼻子非气歪不可,谁会请这种有碍观瞻的模特啊!另一帮客人还误认为我是另间别墅的房主,直向我打听房子的价格。 欣然接受他人之手的留影,这里的半日让我的心静静随境而安,杂乱的情绪得到了放松。 龙洲半日闲暇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3272943_0.jpg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