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父亲的背影 出处:心情小屋 时间:Fri, 22 Jun 2012 00:27:18 +0000 作者:ami000 地址:https://ami000.net/post/1117/ 内容: 6月21日晚7点,文学大家、民国名将白崇禧之子白先勇在中山大学南区怀士堂,谈“父亲的身影”活动。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49 辗转地铁数条线里,终于在7点前几分到达中山大学南区的怀士堂。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50 礼堂前,学生冒雨排着长龙等候进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51 礼堂内活动准备就绪,活动方邀请的人员已经就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52 入座后,与校内电视台的摄像枪撞个正着。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53 白先勇先生入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54 活动正式开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55 白崇禧——国民党一代名将。白崇禧胆识超人,用兵机巧百变,谋略深长,记忆力惊人,善于捕捉战场信息,在国民党将领中素有“小诸葛”、“今诸葛”、“白狐狸”、“当代张良”、“现代第一俊敏军人”等雅号,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为国共名家看重,甚至日本人也称之为“战神”。是国军中为数不多能得到敌人称赞的将领。毛泽东则称他为“中国境内最狡猾的军阀”。无论是“小诸葛”的美誉,还是“最狡猾的军阀”的评价,都足以看出白崇禧是一个精通兵法,足智多谋的杰出军事人才。白先勇先生简单介绍了父亲的身世后,从北伐战争开始讲起父亲的戎马一生。 北伐期间,白崇禧“从镇南关打到山海关”,堪称“完成北伐的第一人”。白崇禧在北京崇禧门前留影,以纪念“打入北京的第一桂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56 徐悲鸿先生为庆祝白崇禧战胜所书写的字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57 抗战期间。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白崇禧任国军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长,成为蒋介石的谋士之一。白崇禧提出了“游击战与正规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 八年抗战期间,白崇禧和李宗仁指挥各场大小战役,包括:   1938年李宗仁、白崇禧指挥台儿庄会战,取得国军抗战中的首次重大胜利。    同年6月,白崇禧指挥武汉会战。    1940年2月,白崇禧指挥桂南战役,在昆仑关两度挫败日军。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58 听到这里,不由地有些疑问,身为长在红旗下的我们这代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持久战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提出的观点。而白先勇先生在介绍中,只字未提他父亲的作战指导思想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关联,只说是父亲受到国外某军事家的理论启发,因为当时忙于记录疑问,未能记下白先生的言语。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59 既不研究党史,也不通晓军事,但《论持久战》却印象深刻。记得儿时观看电影《地道战》时,老村长从县里开会回来,掏出一本书,无比地崇敬,音乐响起,女高音歌声嘹亮“主席的思想传四方,革命的人民有了主张,男女老少齐参战哎,人民战争就是那无敌的力量......”画面上,一本巨大的《论持久战》。儿时对这本书毫无所知,但那组画面,却是如同烙印般,尤其是电影插曲《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何时哼起,脑海里便是那本《论持久战》的画面。 读书后,政治的灌输更是根深蒂固,持久战是主席的理论这一观点已是无可动摇! 抗日战争胜利后,受降照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60 一张张的照片,讲述着白崇禧的人生,也讲述着与蒋介石的恩恩怨怨。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61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62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63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64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65 内战时期。1946年,国共再次开战。6月,白崇禧到东北督战,指挥国民党军在四平击败林彪所部。白先勇说到,当时白崇禧曾经向蒋介石提出乘胜追击,消灭东北解放军的全盘计划,但未被采纳。 1948年,李宗仁宣布以“黑马”的姿态竞选副总统。对李的参选,白崇禧是反对。二十几年的合作,白崇禧知道李宗仁不是当国家领袖的料,而基于对蒋桂关系和新桂系利益的考虑,因此白崇禧内心里反对李宗仁的竞选。但基于历史渊源以及新桂系团体的考虑,白只有支持李宗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66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67 1949年4月,林彪统率四野主力由平津地区分路南进,徐蚌会战(淮海战役)中,国军重将黄维被俘。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68 白崇禧与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次会面。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69 白崇禧接受美国政府的最后一次援助。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70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71 家族亲情。白先勇谈起他的家庭充满了感情,谈起父母赞美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72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73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74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75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北“复职”,5月1日白崇禧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7月26日被聘为国民党改造委员会中央评议委员,从此失去职权,受蒋控制摆布,保密局在白崇禧公馆对面设了个派出所,对白的一举一动进行严密监视。 白先勇先生谈起当年的特务监视,张口便说出当时特务使用的汽车车牌:155429。 1962年12月4日,白崇禧的妻子马佩璋病逝,按照回教礼数走坟四十天后,第四十一天白先勇先生赴美念书。临行前白先勇先生与父亲合影。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76 白先勇先生认为,父亲白崇禧的一生,不论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都被遗忘、掩盖、扭曲。而父亲的一生,可谓是民国的一个缩影。身为白崇禧的子女,应该还原历史真相,让天下人知道一个真实的、全面的白崇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78 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述,白先勇先生一直站立在讲台上,对于一个七旬有五的古稀老人,体力的消耗应属疲惫。但谈起父亲,老先生毫不见倦容,声音洪亮。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77 结束谈话后,活动进入互动阶段,为了照顾白先勇先生的身体状况,主办方只允许提出三个问题。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79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80 笔记本上满满地记了几大页。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84 坐在我边上的小伙子幸运地被白先勇先生点名提问,得到了白先勇先生签名的新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81 中山大学向白先勇先生赠送礼物。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82 活动结束后,很多人拿着白先勇先生的各式书籍请先生签名。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83 待到人群散去,对白先勇先生提出“白先生,我是从韶关专程来参加今晚的活动的,刚才听了先生的讲话,有个问题不是很明白,不知能否请教先生?”老先生一听我从韶关赶来,很是感动“哎呀,从韶关那么远的地方过来的啊,请讲。”但主办方工作人员却不同意“刚才已经说了,只能提三个问题,先生很辛苦了,不能再回答了。”老先生充满歉意“我给你签个名,合一个影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85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5386 疑问未能得到确切的答案,只能求助于网上: 武汉会战结束后,在陪都重庆,周恩来第一次向白崇禧介绍了《论持久战》。白崇禧是国民党内的实力派,素有“小诸葛”之誉。其时,国民党内也一直存在着“持久战”的论调,只不过没有人对此进行过探究,更没有人系统而深入地进行阐发。加之,正面战场的失利,大面积国土的沦陷,此时论“持久战”就像托词借口一样,不免被人侧目。据白崇禧当时的秘书程思远回忆,白崇禧听完周恩来的介绍,有着十分的兴趣,他让周恩来一定送给他一本。在得到这册《论持久战》后,白崇禧进行了认真研读。读完后,白崇禧拍案赞赏,对程思远说:“这才是克敌制胜的高韬战略!”他按捺不住心里的高兴,想立刻推荐给蒋介石,但转念想了一下,暂且按下不表。与毛泽东相反,蒋介石很少有长篇宏着,他的文章基本都是由人代劳,记日记也是三言两语。一次,一篇冗长而务虚的报告递给蒋,他看了几页,批了一句“我非纸篓”。基于对蒋的这些了解,白崇禧决定先营造个舆论以“先声夺人”。 白崇禧在国民党上层不断宣扬、介绍“持久战”理论,很快在当时中国军事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时有军事权威之称的白崇禧为毛泽东“论持久战”理论和观点所折服,甚至还将毛泽东叹为军事天才,这些都逐渐传到了蒋介石耳中,并引起他的注意。白崇禧趁此向蒋介石转述了《论持久战》的主要精神,并让程思远送了一册过去。不出所料,蒋也对《论持久战》深以为然,武汉会战后的局面也印证了“抗日战争必将经历的三个阶段”。于是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在取得周恩来的同意后,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