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四)

[| 雨 2013/11/11 00:06]
| |
       冷静地看着职场上热闹非凡的大戏,从人性的角度去观察每一个表演者。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会将一些人的与生倶来的善良消失尽贻?又是什么样的因素,使得骨子里的卑劣蓬勃茂盛?将多年前看过的美国人阿瑟·亨德森·史密斯写的《 中国人的人性》,台湾柏杨先生写的《丑陋的中国人》再次翻出,从中对应着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得知我对人性方面有所关注,杭州方面专门送了一套有易中天先生签名的书籍,其中对国内职场的弊病有更为深刻的阐述。

     美国传教士阿瑟 ·亨·史密斯在华生活达54年之久,他根据自己对中国人的日常行为、生活习性、价值形态的观察、体验,以西方的文化生活形态为参照,精辟地论述了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性格特征、行为方式、习惯习俗等诸多方面。写出世界上研究中国民族性最早、最详尽的著作。

      柏杨自言:“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成自斗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柏杨先生在书中没有遮拦,实话实说,痛快犀利,不加任何修饰,一针见血地刺中国民性格中的痼疾。

      学生时代以及初初踏上职场看书,关注的是书中所提到的现象,会很肤浅地去理解一些问题。人到中年,尤其是经历了风雨,再看同样的文字,又明白了方块字其中所包含的内涵,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举一反三地理解到深层次的问题。中国人并不缺智慧,不缺忍耐、务实和乐天的性格,真正缺少的是人格和良知。

      易中天先生的文章中,对于职场的描述恰是入木三分,为此做了大量的笔记,以为闲时的职场记录吸收养分。其中一篇摘录如下:

闲话中国人----窝里斗

      窝里斗作为“传统节目”不但其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其手法也大多是祖宗嫡传,以后又经发明创造,补充修正,早已五花八门,无所细说。不过,总其大端,最为“经典”的,大约有以下几条:

      一曰“拉帮结派”,俗称“抱团儿”。大至国家,有各种政治派别和势力集团,如三国时代曺魏集团,刘汉集团和孙吴集团;小至单位、家族,也会因身份、地位、年龄、资历、出身、籍贯、气质、性格等等各种的因素形成各种派系,结成各类团伙,其中最起作用的又主要是利害关系。所以这些派系和团伙又会时时发生变化,既有人加入,又有人叛离,但“抱团儿”则是永远必须的。因为个人很渺小,必须依靠集体力量。独木难支,孤掌难鸣,任何孤家寡人在这种斗争中总难免败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连皇帝都要有心腹亲信,何况他人?所以非得抱团儿不可。既然抱了团,就要有“团伙意识”。所以中国人一中当前,往往不问是非,只问亲疏,不是站在这一边,便是站在那一边,自觉对维护本帮本派的利益。谁不这么做,就是“吃里扒外”,从此没法做人。

      二曰“飞短流长”,俗称“倒闲话”。“抱团儿”是窝里斗的先决条件,“倒闲话”则是窝里斗的主要手段。这种斗争,虽然谈不上是推翻一个阶级、夺取一个政权,但同样也要先造舆论,然后才好实施打击的。然而,它又毕竟是“窝里斗”,表面上的“一团和气”还得加以维护,因此不能公开“鼓噪”,只能背后“嘀咕”,于是“舆论”便变成了“闲话”。闲话也者,闲言碎语之谓也,无非是些鸡零狗碎,鸡毛蒜皮,捕风捉影,指桑骂槐,上不得台面,杀伤力却不小。弄大了,能置人于死地;再不济,也能让人心烦意乱,不得安宁。所以窝里斗的老手,鲜有不使用这一招数者。

      三曰“吹毛求疵”,俗称“找岔子”。“瓜无滚圆,人无十全”,谁还没个三差两错?但既然人生即表演,那么任何人一上“台”,扮演了某种社会角色,便务求完美无缺,一投手,一抬足,吐字行腔,都要“字正腔圆”,否则“看客”就不满意,就要“喝倒彩”。站着说话腰不疼,“挑毛病”总要比“做事情”来得容易。大家既要有此权利,又不花什么力气,那就“不说白不说”。“天高皇帝远”,中央的事咱管不着,本单位的事则尽可说长道短,指手画脚。有此心理基础,内讧专家们便可拿着放大镜,到鸡蛋里面去挑骨头。一旦发现“问题”,便大加攻击,小题大做,无限上纲,完全不必担心没人响应。

      四曰“无事生非”,俗称“造乱子”。也就是制造事端,乱中夺权。因为“窝里斗”是自己人斗自己人,如果一个群体,一个单位,大家都相安无事,按部就班,也就想斗也斗不起来。发生争斗之时,往往是群体和单位有“事”之日,比方说领导班子换届,或者评职称升工资提干部,总之,现行秩序和地位发生变化的时候。每到这时,单位上便热闹非凡,像开了锅似的,沸沸扬扬。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便只好制造事端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乱子都是人造的。单位一乱,原来的平衡就被打破了,“一潭死水”变成了“一洼混水”,心怀鬼胎者便可“混水摸鱼”。当然,这一手法,只有“高手”可用。

      窝里斗的方法和程序,大体如此。一个“有志于此”的人,只要勾结些不三不四的朋党,散布些不明不白的闲话,寻找些不疼不痒的岔子,然后不依不饶地闹下去,准能制造些不大不小的乱子来。即便不能置人于死地,也能弄得他不死不活。

      所以,窝里斗又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曰“阴”,即“不公开”。在公开场合,大家都是好同志,好朋友,好兄弟,笑容满面,一团和气,背地里则咬牙切齿,磨刀霍霍,甚至使坏弄鬼,放暗箭,打冷枪。总之,“当面说好话,背地使绊子”;“当面握手,背后踢脚”;“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为什么会这样?就因为是“窝里斗”。既然是“一家子”,就该团结、和睦,不能“当面锣对面鼓”地公开叫板。谁要是公开翻脸,便等于和大家作对,那可就“对不起”了。这个风险,谁也担不起。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一般都不会撕破了脸来对着干。何况,依面子原则,原本就面对面时要“做人”,背靠背时不妨“捣鬼”的。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大家也都不好翻脸。至于背后是人是鬼,只有鬼知道,何妨鬼鬼祟祟?再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背地里捣鬼,杀伤力更强,何乐不为?

      二曰“软”,即“不硬来”。这和阴是配套的。阴则柔,柔则软。窝里斗既然不能公开,当然也不能硬来。硬来难免有“敌对”之嫌。何况“当面”和“硬来”都让人警觉,既让当人警觉,又让旁观者警觉,“鬼”就不好搞了。如果用软刀子、软功夫,便不难在不知不觉中杀伤对方,即便发觉了也难以还手。因为如果是棍子打来,你还可以去挡住那棍子,或把棍子打断;如果是阴风吹来,污水泼来,你用什么去对付这软东西。

      三曰“小”,即“不起眼”。比方说,做小动作,打小报告,闹小纠纷,制造小摩擦等等。这就很不好对付。第一,不容易发现;第二,不大好还手。因为那些名堂实在太小。如果去认真对付,既不值得,别人也会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和你关系不好的人会说“屁大一点小事,闹什么闹?太没涵养!”和你关系好的人则会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是不要因小失大”。但是,事有大小,是非却不因事小就不是是非。小麻烦也是麻烦,小纠纷也是纠纷。它们对人心理、情绪上的刺激,也不可“小看”。更何况,小东西多了,也能闹出大事情。比如蚊子虽小,但如果成群结队,也能把人咬死。所以,小动作,小报告,小纠纷,小摩擦,也能置人于死地。然而毕竟是“小”,至少不好一开始就“小题大做”的。结果是,你还手也窝囊,不还手也窝囊。

      四曰“粘”,即“无休止”。这也是“内部斗争”的特点。外部斗争,敌我分明,胜负分明,一是一,二是二。一仗打完,要么胜,要么负,要么和,总归有个了结。窝里斗则不然。因为它首先就不承认有什么斗争,自然也就无胜负可言。再说,即便一方胜了,另一方负了,也还得在一起过日子,那负方 岂有不设法报复之理?于是便拉拉扯扯,粘粘乎乎,没完没了。

      这就实在可怕。因为如果不阴,便可“当面还手”;不软,便可“毅然动手”;不小,便可“大打出手”;为粘,便可“及时住手”。现在可好,还手找不到对象,动手下不了决心,打又打不得,收又收不住,岂非只有受其折磨?

      所以,窝里斗的结果也只有两个:一个是把人变成“两面派”,二是把人逼成“精神病”。至少,也能让人意志消沉,心胸狭窄。不信我们去看那些窝里斗最严重的单位,多半没有什么业绩和成就;那些热衷于窝里斗的人,也多半没有什么眼界和水平。正因为没有什么眼界和水平,这才不把眼光看着“外面的世界”,只管盯着“家里的是非”。结果自然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在单位、家族里争权夺利、争风吃醋很拿手,到了外面,或见了外人,便头也抬不起,话也说不出,屁都放不出一个来。

      事实上,热衷于窝里斗的,无非两类角色。一类是野心勃勃,老想着整倒别人,好让自己上台来逞能或者过官瘾。另一类则是心怀不满,惟恐天下不乱,巴不得别人出事,以便伺机报复,或发泄怨气、看笑话。这两类人有时又是同一类。他们多半是奴才,或准奴才,或主子身份奴才心理,大多人格卑下,品质粗俗,心理阴暗,男如太监,女似姨娘。如太监,故阴;似姨娘,故小。又小又阴,故遭人鄙薄;遭人鄙薄,故报复心切;报复心切,故不择手段;然而毕竟能力有限,能量甚小,能耐不多,狗肉包子上不了席,叱咤风云是不可能的,故热衷于窝里斗。不信你去看看你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是不是这样?


待续
by ami000 | 分类: 职场杂感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4025)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