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鼻的一年慢生活

[| 夜晚 2012/12/29 00:40]
| |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2年即将过去了,一年中,有太多的快乐,也有不少的磨砺;一年中,带着自己的希望,满怀善意地去做些小事,满怀欢喜地过着自己的慢生活......

      慢生活是相对于当前社会匆匆忙忙、纷纷扰扰的快节奏生活而言的另一种生活方式。这里的“慢”,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让生活慢下来,让心灵静下来,不用背叛都市,转身享受群山大河——闲来逛逛山,余暇泛泛舟,午后去林中看看树,就这样在山和水的国度里,被大自然和如画的美景宠爱着,给自己放假,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从容的习惯,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悠然。这种慢调山水生活,于我,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中国人大都喜欢陶渊明这个人,尽管他没当过大官,更没什么钱,除了一本薄薄的诗集和几篇零星散文外,在文学历史上也不曾留下什么了不得的著作。但他的田园诗中所描绘的内容至今仍为人们所向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在他的传世名作《桃花源记》里,因为大自然的田园风光如此之美,人的心情变得从容淡然,竟然连时间都忘记了,不知今昔是何世。

      田园生活一直是心底里的一个梦,将梦想转换成真实的生活,一直是努力的方向。走过许多的“中国最美乡村”,很想能在那样的田园风光中生活,但交通距离还是拉开了梦想到现实的鸿沟,那些美丽的乡村只能暂时的逗留,却无法长期的停留。走遍中国,还是返身细走身边的乡村,寻找着没有距离的田园风光家园。




初识牛鼻

      2007年初秋的周末,已在世间伫立了亿万年之久的上天龙山峰上,望见山下的锦江弯弯曲曲画出一个巨大的回环,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样的弯道,景色定是优美。想那长江第一弯、黄河第一弯也不过如此吧。户外的队友们指着江心小村说“那是牛鼻村,珠比特的老家。”牛鼻村,第一次闯入我的眼中。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牛鼻村距离仁化县城17公里,位于大丹霞核心地带,东北为丹霞山,东南为韶石山,西面为大石山,锦江绕着村子形成一个长长的U字形半岛,半岛形状犹如一只牛鼻子,村名也就这样定下来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初探牛鼻

       2009年岁末,韶关人论坛成立五周年的日子,与丹霞部落网站联欢聚会,地点定在牛鼻村。第一次走进牛鼻村,沿着 U字形江边行走,透过岸边竹林望去,锦江的江水更加秀美。 岸边的农舍在碧水的环绕下,骤增几分碧波仙居的意境。想象着周末在这宁静的小村,居住独家小屋, 院前栽花种草,院后几洼菜地,或泛舟江面,或垂钓江边。与爱人相拥江边,坐看夕阳西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牛鼻小村是那么符合我心目中的桃花源,但这个想法却不敢示人,因为一直在太多人的眼中,自己属于另类,这样的想法一旦提出,定是遭到众人的侧目。再者,如何落户小村,更无法找到切入点。梦想仍是只能深深地压在心底。



细看牛鼻

      2011年10月底,户外、摄影圈朋友们的集体生日聚会上,一句意外的醉语,令梦想迈开了一大步。得知韶钢摄友在村里租下空置的小学教室做为拍摄丹霞休息点,丹霞部落网站同时落户于此。急不可耐地找到联系人珠比特,迫不及待地入村寻找民房。并专门用周末的二天时间,从村里到村外,更为细致地了解这山水秀美小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落户牛鼻

      选择乡村的田园生活,需要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家里推选婆婆与我一道进村考察我赞叹不已的“最美乡村”。在牛鼻村中,婆婆用地道的客家话与村民们交谈,跟着我走遍了小村。在村后的江边,婆婆感慨着小村的民风纯朴,感叹着小村山山水水的秀美,拍板确定了我的牛鼻小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1年岁末,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土房,正式成为我的乡村小屋。想慢慢地让那里一点点变得是我的地方,要装进我的欢喜,是我的房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创意无限DIY

      空空如也的房子,要用自己的双手一点点地改变它的面貌。DIY是建设牛鼻小屋的宗旨,既是Design It Yourself 自己设计,也是Do It Yourself 自己动手做。不依赖或聘用专业的工匠,利用当地的材料,自己来进行居家住宅的修缮工作、房前屋后的环境改造工作。小屋既要突出农村房屋特色,保持瓦顶土墙的原貌,也要与众不同,而且更要自己满意!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开动大脑,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只要想的到,就能做的到!DIY变成了工作以外的一大乐事,不仅减轻了工作的压力,而且自己竟学习了一门本事。可谓花钱很少,美丽太多,心情极好!

      卧室棚顶的材料是腾文收捡起来的广告布,防水、隔潮。网购了一些贴纸画,打印了一些小林老师的字画,自己动手抄写了一些警句名言,点缀墙面。一张床、几米塑料地胶,不过几百元的花费,在朋友腾文、珠比特的全力劳作下,一间温馨的卧室便大功告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客厅的使用范围较大,可以聊天,可以品茶,还可以成为一个小小的阅览室,要与周围环境相符,尤其是要与乡村的风格一致:简洁、原朴。在添置物品时,尽量就地取材,尽量不使用时代感过强的现代化用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得知小屋要添加书架,木制玩具厂的朋友茵子“利用工作之便”,按照屋内的位置做了三个书架送到村里。从家里整理了一批图书带进村里,韶关市作家协会会长桂汉标捐赠了一个书架的各类书籍,韶关日报社副社长李宇强用稿费购买了一批中国名著送到村中。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小小阅览区初具规模。

      石磨、石碓原是农村最常用的舂米、磨粉的用具,如今多已废弃置荒。两件石器组合起来,刚好是一套茶桌。路过车湾村时,见到村民有砍伐下来的樟树干,请村民锯成树桩,简单打磨平面,成为凳子。

      周末几个户外的朋友进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将沉重无比的石器搬入小屋,极具农村特色的茶桌大功告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房东阿公年轻时是个心灵手巧的木工,编制各种竹器也是里手,不时地从其他房间里淘出一些用具,令人惊喜不已。翻出的鱼篓还十分结实,当作渔具挂置屋外,有些不舍,但它的用途又不属于生活用品,放置屋内,有碍协调。鱼篓的形状适合墙角,比划中,灵光一闪:可以用作灯罩嘛!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鱼篓灯做成后,接上电源,鱼篓的竹隙透过灯光洒满一地,暖色而又梦幻。得意地向来客显摆,竟然也得到了大家的赞叹,三八节韶关电视台来到小屋做采访时,特意介绍了这盏鱼篓灯,更令得鱼篓灯名声大振。


      小屋外墙的装饰是以花草为主,最初大门的一面墙上悬挂了一些农具,显示着乡土气息。但农具毕竟算不上闲情逸致,应该从生活区中分出。大门左右,应以花草为主,还是调整了墙面的分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收拾外墙时隔壁阿叔送了一个旧时的木盆,原准备扣挂在墙面,不料阿叔一句“反过来,不是可以放一盆花进去,更好看哦。”产生了惊喜的效果。阿叔超乎想象的创意,原本反扣的木盆,正面向外成为花架,对应着另一墙头的方框,可谓有规矩成方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最初悬挂在大门的一面墙上的农具,移至厨房的外墙,随着时间的推移,厨房墙头的景色也在发生着变化。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触及媒体 延伸故事  
    
      落户不久的牛鼻小屋引起了嗅觉灵敏的记者小兔妖妖的注意,春节过后。小兔妖妖进村采访。韶关日报副社长听说后,一同进村进行了采访。

      Ami,喜欢旅行,喜欢在旅途中,用身心、用镜头、用文字去感知自然的美丽、人文的独特。多年的行走,她的足迹已走遍中国,甚至踏出国门。在网上,Ami有一个自己创办的网站----“心情小屋”。因为网站的点击率高和内容的精彩,Ami去年作为全国50位知名旅游博客博主之一被邀请到江南古镇锦溪进行达人体验。

      阅历了山山水水,热爱行摄的Ami仍为身边的景色骄傲。不能远行的日子,周边的郊野、村落,便成了她繁忙的工作之余短暂放松、寻找快乐的好去处。尤其是两年前买了一台吉姆尼越野车后,她时常利用周末自驾到曲江、仁化、始兴、乐昌、南雄等村落,看稻田金黄、菜花飘香;看小河流水,村童嬉戏;幽静的小村庄、村头的大榕树、简陋的泥砖房,都让她感受到一种宁静,一种舒坦,甚至是一种回归。没过过乡村生活的她,也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在这些山清水秀的地方,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乡村小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采访见报后,引起了韶关电视台的关注,新闻部联想到可以做为三八节的新时期妇女形象进行报道,电视节目即刻进村摄制,就这么一个不小心,站到了新闻的前列。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在三八节说出Ami 的故事,正是因为她活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在现实中为理想找到一条出路,并坚持走下去,一路走来收获着快乐。



      这个一分多钟的新闻并没引起自己的重视,因为生活是自己的,无论报道与否,都会按照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其实更不希望自己成为公众人物,会失去安静的生活。

      没想到,这一分多钟的新闻,却给一个家庭的生活带来了改变。

      节目播出一天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与我联系“有个阿姨打电话来我们民生关注,要找你。”原来老人因为种种原因,与牛鼻村的亲人失去联系60年。在电视上看到对我的采访,抑制不住思念亲人的情感,就急切地向电视台的记者索要我的电话,冒昧请我帮忙。

      没有任何波折,顺利地为老人找到了亲人,想不到,在牛鼻小村,竟然促成一桩好事,失散60年的亲人,从此得以相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从寻亲到相见,中间拖延了一个多月,老人多次电话要求周末坐我的车进村相见,一直未答应的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对这件事情的想法。亲身经历了寻亲记,总觉得这样常人难以遇上的奇事,应该由亲人们切身体会,尤其是身为子女们,应该与母亲共同实现这个亲人团圆梦!

      在我的几次拒载下,一个月后,老人在孩子的陪同下,踏上了亲人相见之路。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相见结束回到城里,老人的孩子感触良多:

      开始,我们不理解妈妈。因为六十年都没有联系,以前我们也没听说过,觉得去见,没人会知道她是谁。而且,我们也是普通人家,并没有飞黄腾达,没什么值得去炫耀或叫衣锦还乡的。弟弟更反对,说如果发达了,就回去捐款什么的,来个衣锦还乡,现在这样去...

      其实,妈妈无非就是想去看看她年少时生活过的地方。见到他们,觉得他们非常淳朴,也都过得很好 消除了我们没什么带给他们的顾虑,他们其实并不需要。作为子女,我们太不懂老人家的心事。就是想了却一点小心愿,我们做子女的应该理解并达成她的心愿的。


      从寻亲到相亲,一直经历着全过程,庆幸自己仍是心存善良的好人,庆幸自己的古道热心,更庆幸自己的坚持,让老人的儿女们参与这场相亲活动。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的家事,让我们感受到了真实的情感流露。带来的触动不仅是我,更让儿女对父母有了另一方面的认识,增进了亲情的交流。

     经历一场寻亲记,让我对质朴的农村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增进了我与村民之间的感情,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为我在牛鼻村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美化环境 乐趣生活

      牛鼻村相对许多农村来说,环境算是干净、卫生,但需要改善的地方仍有不少。要改变整体环境,是需要长期的时间进行,只能一点点地推进,从小屋向外扩展。

      首先要改造的是小学教室楼到小屋的小路,行走最多的地方。这条小路原来并不是村里的主要道路,因而杂草丛生,遮盖了路边的小水沟,一到雨天,便流水不畅,路面的泥土也成了泥浆。现在因为丹霞部落和牛鼻小屋的出现,这条小路成了我们在村里的主要交通要道,修理和改善这条小路便成了首要工作。个人的图画是:将杂草清除,路边种上花草植物,围上篱笆,疏通小沟,路面铺上鹅卵石,让小路既实用又美观。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改造小路仍是就地取材,修整小沟边的石头,都是从村边的锦江河道上捡回来的。吉姆尼便摇身一变成为货车,车上可以利用的空间都装满了石头。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翻挖沟边、砌石、围篱笆,对于一个并不从事体力工作的人来说,劳动强度还算是蛮大的。这个过程,珠比特、五斗米为我分担了大量的体力劳动,隔壁的阿叔也施以援手,铺路、织篱这才得以顺利完工。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收拾好小沟边,接下来动手用鹅卵石铺垫沟底与小路的路面。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借鉴了网上搜索的石磨图片,决定在屋前的小沟里设置一个三叠水的景观。搬动石碓和石磨的工程巨大,这两件石器比起屋内用做茶桌的两件形状、体积都大了一倍,尤其是石磨,需要六个大汉才能挪动。感谢韶关义工组织,利用周末进村帮助收捡垃圾,改善环境,大队人马齐齐动手让景观成为现实。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春雨来临,雨水浸泡中的石头、石磨更显几分水润与秀色。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小沟转弯处的弯道原来是个小秃坡,准备改造成一个小花园,小沟与石磨景观完工后,便开始了花园的建设。分层分批地种下了各种花卉,在不同的季节展示着不同的模样。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门前的石阶过于单调,从捡回来的石头中精挑细选,构成可爱的图形。台阶的一角用村里废弃的半个小石磨,半个石块堆砌成微型花园,种上粗生易长的太阳花、紫罗兰,台阶顿时变的充满生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牛鼻小屋门前的小路是最早动工的地方,但小路修好后,铺盖路面上的小鹅卵石一直找不到合适的规格,经过多时的寻找,终于在瑶山电站的河边发现符合要求的石子。每周进村时,都捡上一些回村,陆陆续续地捡了大半年的时间,才达到了原定的效果。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在村中进行环境改造时,村民们见我寻找着废弃的农村用具,都积极地向我提供。收到乡亲们拿到小屋的任何东西,都会尽最大努力开动脑筋,将废物发挥作用。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过去腌菜的瓦缸,摆在房角成为鱼缸。因为不了解村中小动物的习性,每次进村,隔壁阿叔都会对我讲述“猫和鱼的故事”的故事,而且讲成了连续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第一集:鱼缸无盖,喵星人快乐地跳下鱼缸,潜入缸中大快朵鱭,20多条金鱼、花手巾无一生还。喵星人满肚鱼肉,大腹便便地从水底钻出,抖动身上的水珠,心满意足地打道回府。

      第二集:鱼缸加盖,喵星人使用缩骨术,从盖子的缝隙钻入,重操旧业。20多条金鱼、花手巾无一生还。

      第三集:鱼缸盖网孔加密,喵星人们团结协作,跳上鱼缸,用爪子拨拉掉盖子上的石头,共同掀起盖子的一角,缩骨潜入,重操旧业。


       听到第三集,不得不佩服村里智慧的强猫!只是不知猫们是不是一边高唱着"团结就是力量",一边齐心协力地偷鱼?


     收拾小屋的过程中,激发了空前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想象变成现实。看着自己创造出来的景象,有时真不敢相信,自己还有这样的潜能。

       春去夏来,大半年的牛鼻小屋建设成就满满。环顾四周,小村是那么的清新、恬静。所有的言语已显多余,怎样的感慨也无法舒发内心的满足,生活其实就这么简单!幸福其实也这么简单!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乡村美景 风光无限

      守着这世外桃园般的小村,过着单纯无华的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的春华秋实。即便田间地头的小花小草,村舍屋外的小猫小狗,也是极美。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万物翠绿的春天,农舍包裹在绿色植物之中,用童话的眼睛看世界,乡野土屋就有了几分童话仙居的韵味。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荷花开时,穿行在田间的荷花丛中,不但看到了常见的荷花品种,还发现了从未见过的镶边白荷。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春播夏收的水稻最为普通,与花相伴的稻谷却让一般的水稻显示出不一般的美感。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夏季的雨后,牛鼻小村的山山水水,经过暴雨的冲刷,洗涤的更加清新淡雅,秀丽动人。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村口的观音山,历经亿万年的风霜雪雨,见证着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风云变幻为送子观音带来形色各异的景象。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山边、田间、水中、村里,从每一个角度仰望上天龙,这座大丹霞中石大山区的“仙山琼阁”第二高峰,都似一条雄伟壮观的朝天龙。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村中池塘边的老樟树不知生于何时,岁月的春雨、夏阳、秋风、冬寒默默打造,成为奇特的造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村里小庙后面的山坡上生长着几棵形状奇异树木,许是多年受香火的熏陶,与众不同的模样凭添几分神气。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享受自然 诗意生活

      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牛鼻小屋的基本建设终于告一段落,挥汗如雨地大动体力的劳动基本完成。再进村里,可以轻松地享受乡村宁静生活。浇浇花,喂喂鱼,看看书,发发呆。听鸡鸣狗吠,看花草娇艳,好不逍遥自在。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慢生活中,亲手播下种子,欣喜地跟随着发芽、开花、结果......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花生熟了、稻子黄了、桔子红了......一次又一次的丰收,让乡村的慢生活充满了喜悦。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就这样在山和水的国度里,被大自然和如画的美景宠爱着,给自己放假,让忘记时间成为一种从容的习惯,让一颗忙碌的心就此悠然。闲来逛逛山,余暇泛泛舟,午后去林中看看树,坐看日出日落......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有朋至来 缤纷众生

      建设着乡村家园,也在发现着身边的美好,不时地在博友群里发布着小村的照片与文字。四月初的一天,新浪名博李双喜来到了牛鼻村。

      双喜走入小村,便被小村的静美所吸引:千里辗转而来,心立刻就被这山野的宁静,以及那充斥着泥土香味的湿润空气包裹着,听着柴门里零落的犬吠和这寂静碰击,不由得放缓了脚步。

      双喜回到北京,动笔写下了《栖》。新浪旅游即刻推荐到了新浪的首页。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建设牛鼻小屋的过程中,城里的好友们陆续地前来探望,满怀欢喜地带着朋友们到村后我命名的“浪漫小路”走走。小村的美景中留下我们的欢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更多的好友坐在小屋门前的石墩上便不想动了。不用言语,就那样闲闲地坐着,看着眼前淳朴的村舍,便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坐在石磨茶桌前,喝着观音山上山泉水冲泡的山茶,聊着天,许久未见面的朋友们言谈甚欢。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率先报道牛鼻小屋的小兔妖妖再次进村,看着挂在墙上的那份报纸,极有成就感:记得好像是今年的大年初五,和Ami一起去了牛鼻村。那天是带着任务去的,为她那间小屋,为她心灵的新家园。那一次,牛鼻村匆匆走了一圈,写下一篇文字登在报刊上,没想到,这篇文字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断有同行以我这篇文字为基础,去挖掘他们需要的专题,新闻。牛鼻村,Ami的小屋,Ami,都从此“火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韶关电视台又一次地嗅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专题部定下了专题节目。比起三八节的新闻一分钟,专题时间延长了十几分钟,更为详细地报道了小村的动静。

      专题节目前半段的拍摄后,再无与导演进行过交流,后半段的拍摄时,正在非洲返回的火车上,电视台催促着赶回村里,再拍摄些镜头。想想还是谢绝了,不想过于频繁地出现在镜头中,毕竟那是我自己的生活,不想秀在众人眼中。好与不好,到了这个年纪,已经无需任何人的肯定,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牛鼻村的生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进村一睹真假。宁静周末乡村生活开始变的不再平静,越来越多的客人闻风而入,“每周一客”似乎成了定局,市区人民、南雄人民、仁化人民、曲江人民、乳源人民、乐昌人民、翁源人民,全市人民几乎结队来了个遍!广州、东莞、深圳、珠海的驴友也时常出现在小屋,甚至远至香港的驴友,海外的客人也偶尔出现。许多来客都会在小屋门前留影,也有人要求与小屋主人合影,小屋成为道具不时地出现在画面上。

      每周的来客中,有的是多年的老友,专程进村探望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改造的村民。有的是摄影爱好者,从各个摄影渠道得知小村的优美景色,专程进村拍摄。有的是户外爱好者,从各家论坛上了解到登山、徒步线路,专程来攀登、穿越。有的是从媒体上得知小村,“按图索骥“地一睹真相。还有一些随大流的观光客,纯属跟个风,看个热闹。总而言之,来客可谓五花八门,起因也是林林总总。

      有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来客,未待寒暄,刹时小屋成为摄影基地,对于询问更不屑于回答。既不知满屋来客来自何方,也不知道何许人也,来如影,去如风地闪入闪出小屋,扔下个主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一脸茫然。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还有很多相识与不相识的摄影爱好者,悄悄地从不同的角度拍下我正在建设小屋的身影,通过各种方式将照片转交给我。在回顾一年的乡村生活时,才得以翻出许多的珍贵的记录。

      纷至沓来的众客,有赞许,有怀疑、有支持、有反对。有积极有益的建议,真心实意的相助;也有尖酸刻薄的讥讽,不屑一顾的白眼;更有自以为是的指点,居高临下的批评。

      还有心理阴暗的定论:

      肯定是受了什么打击,想不开了,躲到农村来了。

      肯定是想在农村搞乱七八糟的事情,没人知道。

      肯定是脑子有病,而且病的不轻,才会跑到农村生活!

      听过一段有趣的对话:“这个房子的主人就是想在这里开个客栈,多点人来,多帮她宣传,有了知名度,就多游客来这里,她就可以多卖点饮料。”

      遇上志趣相同者,想法、观点、行动得到认同,甚是欣慰。不失为一份乐趣。遇上好事者,话不投机,尽可闭嘴。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一人一样。总会有人说你好,也会有人说你不好,但只要做人做事问心无愧,就不必执着于他人的评判。无须看别人的眼神,那样会使自己活得很累。当有人施不敬的言语,并不在意,更不会因此而起烦恼。因为理解的人,不需要解释;不理解的人,不配解释。别人想什么,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强求不了。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按自己的原则,好好生活。我需要的一种生活,并不是他人所理解的一个表面,深层次的问题,却又觉得不需要言语,因为懂的人自然了解,不懂的人也不想再多说。

      年青时,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容易被外界的氛围所感染,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人到中年,不再理会别人的看法。不会处处寻求别人的认可,如果别人认可,就坦然接受,如果没有得到认可,也不要过多地去想它。我的满足来自于生活本身,快乐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别人。

       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是一种积极的奋斗,是对人生的高度自信。“慢生活”与个人资产的多少并没有太大关系,是一种随性、细致、从容的应对世界的方式,它只会让人更接近幸福。

      越来越喜欢这种不带目的性活着了,做点小事,交些朋友,生活给什么,就接什么,来什么,就享受什么,多好。

      无数的来客中,偶尔会出现一个小小的插曲,给乡村生活添加另一份乐趣。

       六月初的一个周末,正在村里收拾着花草,小路的另端探出了一张面孔,随即是一脸的惊奇,紧接着是一串的发问。带入小屋沏茶歇息,来客自我介绍“我们三个是田家炳中学的老师,骑车从绿道穿越过来的,想在村里看一看,没想到发现了你的小屋,一看就很有特色,肯定不是村民住的地方。”来客们好奇着小屋的一切,特别是小屋的主人“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怎么会想到在这里住下?”

      听到发问,心里咯噔一下: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终于遇上李逵了!

      话说行走江湖多年,不知是不是长了一付人民教师的标准模样,不论何时何地,95%的人都会毫不迟疑地断定“你是老师!”年轻气盛时还极力否认,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自我介绍也逐渐从小学教师升级为中学教师。近些年来,完全一付老江湖的厚颜无耻,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定位到了“大学教师”!

      在韶关本地,更多的人因为家庭地址的惠民南路,更是一付深明无疑的口气“你肯定是田家炳中学的老师!”尤其是的士司机,一报目的地“到惠民南路”,即刻回应“你是田家炳中学的老师吧。”每每面对这样的场景,都疑惑万分:莫非脑门上刻着“人民教师”四个金光闪烁的大字?好吧,老师就老师,田家炳就田家炳吧,好歹当个人民教师也不丢人啊!

     许多年前在蒙太奇自行车店购买了蒙太奇车,店主张老板理所当然地称呼“A老师”,当问到在哪家学校工作时,自己也理所当然地报上“田家炳中学”。每次参加店里组织的骑行活动,张老板都向大家介绍“这是田家炳中学的A老师。”之后极少参加团体活动,但每次到店里修捡自行车,张老板都向在店里聊天,修车的骑友介绍“这是田家炳中学的A老师。”

      许多年后,张老板为了向购买蒙太奇的骑友证实这款车的优点,总会抬出我这第一代的自行车“田家炳中学的A老师是最早买这种车的,骑了这么多年,一点问题都没有,现在还在骑着呢。”

      中考完的一个晚上,骑着自行车经过店门口,张老板一付喜出望外的模样“A老师,正要打电话找你呢。”随即对着一位骑友说“这就是田家炳中学教导处的A主任,你小孩想进田家炳学校,A主任肯定能帮你搞掂!”咣当!啥时候高升到主任的位置上了?看着学生家长骑友那付捞着救命稻草的神情,赶忙陪着笑脸解释“你别听张老板乱说,我真不是田家炳的教导主任,我只是个卖饭票的行政职工,帮不到你的,真是不好意思啊。”


      连说带笑地讲完了故事,来客们更是哈哈大笑,因为发问的人,正是田家炳教导处的主任!

      三位田家炳的老师回到学校,兴致勃勃地向同事讲述了村中奇遇。下一个周末,十几人的大队骑行人马进村了,直奔小屋。

      上周六(6.02)同事们是无意闯入Ami 的小屋,回去后那佩服、那崇拜神情令我充满了好奇、神往......本周六(6.09)在同事的带领下,终于来到了小屋,见到了Ami ,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才是生活。能在家庭、工作与兴趣之间获得平衡,羡慕啊......

      电视台拍摄专题片的那个周末,又有几个田家炳中学的老师在同事的带领下进村了。再一次地向摄制组成员讲述李逵的故事,对这个突然出现的插曲,导演决定临时加入片中,摄像枪对准了老师们......




遵从乡土 入乡随俗

      想要通透地去品味乡村生活,了解与世无争的乡村民众,感受蕴涵着巨大的动能和潜能的大自然,首先应该学会尊重!尊重,是处世为人的基础。尊重当地宗教信仰、民风民俗,而不是以城市人的心态及标准自以为是、盲目自大地去衡量当地的一切。同时更带着真诚、理解和尊重而来,这样才能以平和的心态融入自然,感受自然。

      最初客厅的收拾基本完成后,来访的朋友环顾四周,发问最多的是两个问题:“怎么墙上有神龛?你拜神的吗?”;“墙壁这么乱,还要粉刷一下的吧?”“初初收拾时,看着那个房东家设置的神龛,多少是有些别扭的。在革命化的家庭长大,父母与公婆都是共产党员,完全一群无神论者,娘家与婆家都无这些东西的踪影。但还是尊重房东的信仰,由它存在。入住的第一天,入乡随俗地点燃一枝香,祈告希望没有惊扰。而对于涂鸦式的墙壁,是想着等过了春水天再粉刷墙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随着与房东的熟悉,一段时间后,房东阿公饶有兴致地讲述了神龛与墙壁的故事。

      几年前,房东阿公和阿婆上山去砍柴,出门时,煤气炉上正煮着开水,两位老人都忘记关掉煤气开关便出门了。劳作许久,两位老人口渴喝水,忽然想起家中的炉上还在烧煮开水。大惊失色地慌忙跑回家中。推开大门一看,放置煤气炉的木架已经燃烧,火势沿着墙壁上升,黑烟冲上房梁。炉上的水壶出水口的弯头已经已经齐壶身烧断,连接煤气罐与煤气炉的胶管已经烧到离煤气罐开关只剩下一寸左右的位置。因为阿公及时的赶回,一场火灾与爆炸得到扑救。

      令人神奇的是,煤气炉边上的神龛却安然无恙。

      按照阿公的说法,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神龛中的关老爷的神灵保佑。

      阿公指着墙壁上的刷痕描述着当时的情景“当时墙壁烧的黑麻麻的,我就拿了些灰水刷了一下,你不要看这么难看,都是有关老爷的神灵的。”

      听完阿公讲的故事,不管信不信,毕竟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怎么说,也是带有几分神奇。虽说墙壁很有一些纷乱,可这涂鸦中,却能给来访的朋友们带出一个话题。无神论也好,有神论也罢,尊重彼此才能得以和谐。


      落户牛鼻村不久,春节来临,在村民家与村民一大家子人张罗着包油角、炸油角,一道亲自动手做年货,体验传统的风俗生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年初二,带着城里的年货来到村里,正式入住早已收拾好的牛鼻小屋。摆好年货,招待前来串门的村民,与孩子们燃放烟花欢度春节。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元宵节,附近夏富村与石塘村的村民们联合举办联谊演唱会,表演的节目都是当地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原生性的、代代相传的客家文化生活。村里的老人们说,文革前附近乡村举办这些活动,都是以牛鼻村为主,村里有几个“名演员“,可惜村里无后人接班,唱功都传到了外村,现在只能到外村去看演出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双喜来村时,遇上农历初一,村里的老人一脸郑重地讲述着村后小庙的神灵,邀请初一的清晨一同去小庙上香敬神。我和双喜欣然走在上香的队伍中。

        敬上三柱香,袅袅升腾的细烟在眼前轻轻漫漫上扬,小庙里的菩萨,精小细致,只是,我没看清他的模样。我寻摸着,用小时候拜神的礼仪,跪在地上磕了几个响头。再向着观音山的方向,点亮了红红的烛火,烛火明明灭灭,观音山却越来越清晰。愿望依然搁至在心底,只将这份美好的希翼寄予山间,寄予那些静静的光阴。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秋收了,农事也暂告一段落了,农民们为了感谢神灵带来一年的收获,祈求上苍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种祭祀活动也在农村上演,以此来消灾免难、祈求上苍的赐福与庇佑。打醮是丹霞山区一种农村祈福迎祥,感谢神灵活动。

      牛鼻村的打醮活动已经连续办了几年,离活动开始的前一个周末进村,村民们就纷纷告知“九月初一村里要打醮了!你也来参加吧!”这一年是亲身经历了春耕、夏种到秋收,能够切身地体会到丰收带来的喜悦。特意向单位请了两天假,参加了这场全村同乐的打醮活动。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盖房子、娶媳妇是农村家庭的两件大事。新房入伙的仪式是以流水筵席来庆贺,所有的亲朋戚友从十里八乡赶到新房,欢天喜地地吃吃喝喝喜洋洋。在牛鼻村的日子,恰好遇上村中二叔的新房入伙,便记录下这个普通农村家庭的庆贺场面。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乡村儿童 未来希望

      朱美玲小朋友是我来到牛鼻村,认识的第一个村里的孩子,小姑娘乖巧、懂事、有礼貌,逢人便笑眯眯打招呼,看到我在小屋劳动,总是主动地参与,让我打心眼里喜欢这个勤劳、纯朴的孩子。小姑娘不但可爱,还长了付标准南方美女的小模样,是村中第一美女童。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与村里的孩子们熟悉后,在接触中发现,乡村的孩子和城市里的孩子相比,多了一份胆怯。觉得自己不如城里的孩子们穿得漂亮,见多识广。觉得城里的孩子什么都会做,什么都能做好,觉得自己和他们比差很多,总认为怕城里的孩子会说自己是土包子。其实就是缺乏自信心。

      村里孩子们的天真,纯朴,自然,丝毫没有城里孩子的世故、任性、自私。让人感受到真正的、不加修饰的童真与童趣。享受自己的慢生活的同时,也在想,我应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对孩子坚决不做那种捐钱、捐衣的纯物质帮助,多年的捐助失学儿童活动中,已经发现这个活动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单纯物质上的捐助,会助长孩子的依赖性,遇到困难只想等、靠、要,只会伸手。尤其是生活相对富余的乡村儿童,并不缺吃少穿,更应该从思想上关心他们,引导他们,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了解了乡村孩子的状况后,决定在牛鼻小屋书架增添乡村儿童图书,引导孩子们的读书兴趣,带孩子们畅游书海。通过知识的增加,让孩子们明白不会的学习就会了,没有什么好怕,农村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长处。培养乡村孩子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多读书,多思考,懂得知识改变不了一生,但会给一个人改变的机会。


春天时,书架上增添了第一批社会上赠送的儿童读物。书到的当天,大受孩子们的欢迎。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为鼓励村里的孩子向学,承诺期末考到前三名奖励:到县城的肯德基吃儿童套餐。何颖慧的成绩一直在班里保持在前三名,离奖励是没有悬念地会成功,朱美玲的成绩一直平平,有时甚至还掉在及格线上,一听到奖励条件,便有些畏惧“肯定考不到的。”

      拿到期末考试成绩单,出人意料地是,朱美玲竟然数学拿了第三名。立即对两个孩子兑现奖励“那我们现在就去县城吃肯德基!何颖慧的妹妹一看姐姐们要去吃肯德基,哭哭啼啼要跟着去,耐心地对孩子讲道理“姐姐们是因为学习优秀,才有这个奖励的,你要想吃,要等上学了,考的和姐姐们一样,才能带你去吃。”


      两个小朋友开心地享用着用优异的成绩换来的奖励。让人感动的是,两位姐姐并不是只顾着自己,而是都懂事地用盒子装了鸡块、薯条带回去给妹妹吃。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村里的孩子因为不是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身体耐受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爱心、责任感、毅力、纪律性和公平观念等方面强于城市孩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一年来,几个孩子是书架边的忠实读者,渐渐的便将增添书籍的重点放在了儿童读物上面。再有进村的朋友,便只要求带儿童读物。十一月底,北京的朋友,新浪旅游名博the_air 来时,背来了孩子们喜爱的书籍。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近一年时间与村里孩子们的接触,了解了附近乡村儿童的一些基本情况。牛鼻村周边的几个农村的儿童都集中在夏富村的夏富小学读书,学校里有学前班、一至三年级四个班,共有58名学生,不少的学生属于留守儿童。学校有间社会上捐赠的瓦蓝图书室,但极少对学生们开放,学生们除了上学期间接受课堂知识教育,课后的大量时间都是守在电视机前,阅读课外读物的机会很少。

      十二月底,决定把牛鼻小屋书架定位为乡村儿童读物为主,成为乡村儿童图书室,并于2013年元旦对附近乡村的儿童开放。乡村儿童图书室的管理员由牛鼻村的朱美玲、何颖慧两名小朋友担任。当我把想法向两个孩子说明时,孩子们都兴奋极了。我特意把两位小朋友的妈妈们找到一起,详细地解说了图书室的情况。两位妈妈都表示赞成,表态一定积极支持孩子的活动。


要有自己的图书室了,孩子们高兴极了,周末为图书造册登记。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乡村足迹

      从春绿到夏雨,从秋叶到冬风,感受着四季的变更中,回归自然、轻松快乐的生活不知不觉就走过了一年。这一年的收获不但在牛鼻村,也在进村的绿道上,附近的乡村中,大自然的美好流淌在一年的幸福生活之中......



绿道上的矮寨小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春天的绿道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绿道上的夏富古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绿道上的下迳小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矮寨的村口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秋冬的绿道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by ami000 | 分类: 村民日记 » 实景录 | 评论(40) | 引用(1) | 阅读(10911)
老赵
2013/06/20 09:49
这村子我去过,确实很美。赞!
品牌家
2013/04/01 01:10
景美、图美、文美、人美!
          ——,《中国旅游大典》总策划方永灼
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2013/02/23 00:20]
来源:民声热议
内容: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民声热议!
电视棒最新版本 Email Homepage
2013/02/13 14:11
分析的很透彻,很欣赏你的看法,学习了。
阳痿的表现 Email Homepage
2013/02/12 17:26
常来常看。受益匪浅。
列车时刻表查询最新 Email Homepage
2013/02/01 13:53
分析的很透彻,很欣赏你的看法,学习了。
网上订火车票 Email Homepage
2013/01/26 18:51
分析的很透彻,很欣赏你的看法,学习了。
电视棒 Email Homepage
2013/01/25 02:06
深刻学习了,想转载,可以吗
ami000 回复于 2013/01/25 20:17
可以,请注明出处。
海边人家
2013/01/24 14:09
哈哈 在手机平板上看不过瘾,再在本子上看看,在池塘边有一所小屋 在那里养花种草读书修身~~~桃花源不过如此~~~从此俺是你一号粉丝啦happy
ami000 回复于 2013/01/24 19:21
shock那所小屋,呃。。。。。是村里的牛圈来滴呀!sweat
电视棒 Email Homepage
2013/01/23 20:53
希望多写些这么好的文章。
ami000 回复于 2013/01/24 19:18
一定努力!
分页: 1/5 第一页 1 2 3 4 5 下页 最后页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