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寒冬中的零碎乳源 出处:心情小屋 时间:Sat, 09 Jan 2010 23:00:02 +0000 作者:ami000 地址:https://ami000.net/post/702/ 内容: 寒冬季节,乳源便成了拍摄冰雪景色的首选地,尤其是海拔1500米的红云镇,冰挂更是韶关地区独一无二的景色。这个周末,几个人长枪短炮,兴致勃勃地追赶冷空气去到乳源,准备拍出一组超级无敌大PP。 红云镇上大雾茫茫,放眼望去白蒙蒙一片,驱车数里,从红云镇到五指山,白雾中仍是不见晶莹剔透的冰挂,美景无望,只得自我滥竽充数走入镜头。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25 行前准备了全套行头:帽子、手套、围巾,从车上下来时不觉得寒冷,可在冰天雪地里一站,还是得要全付武装才能顶的住寒风的袭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26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50 既来之,则安之,临时调整了行程,在乳源县周边的小村子随意走走。半天时间的走马观花,对景点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能是看图说话,用照片进行一个记录。 大桥观澜书院 观澜书院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距今212年。书院坐落在大桥河畔,据说当时正前方的河水后浪推前浪,波澜起伏,滚滚向前,故取名“观澜”。书院建筑共分四进:一进拱秀门,二进观澜门,三进名德堂,四进资深堂。还有三个天井,建筑布局为四进式院落,砖木结构的悬山顶两层楼房。廊楼柱均用艺术木雕雕刻。门楣上方的“观澜书院”木匾,立于清乾隆五十八年,楷书金黄色,笔力雄浑凝重。整个建筑美观大方,具有较高的建筑技艺,是明显的客家建筑风格。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38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27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28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29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30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31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32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33 上江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34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35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36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37 下江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39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40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41 京西古道 西京古道开始修建于东汉(建武二年,既公元26年),由桂阳太守卫砜倡导修建。从英德的含光、曲江、经关乳源、云岩、梅花(老圩)、关春、管埠、老坪石、至湖南宜章、临武,最终到达西京长安。据《乳源县志》(清)载:西京古道南关,又名梅花路。西京古道是当年通往中原的古驿道。 西京古道的存在比梅关古道还早了690年。一条至西安,一条则过梅岭溯赣江过长江沿运河直达中原,揭示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从西北高原向中原迁移。 而今西京古道大部都已湮没,这段位于乳源县红云镇和大桥镇之间现遗存仅2.5公里的古道,完全用石块、条石砌成,宽仅1米多,两边是荒草,如蛇一般盘旋在荒山野岭之中。拾级而上,就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感觉差不多。有些石板上有明显的踩踏凹印,而且磨损很深,据说那是马蹄印。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43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44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45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46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42 通天箩 通天萝在地质学上叫漏斗,是因为南方地区雨量充沛,在石灰岩地质区,雨水沿着岩石的裂隙渗入地下,一路溶蚀四壁,逐渐扩大,在地下形成大型的溶洞。溶洞的溶顶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往下崩塌,直到最后洞顶完全塌陷,形成了喀斯特漏斗。   通天萝在海拔690多米的石灰岩高原上垂直陷入地下近100米,直径73米,底部最大直径140多米,萝底周长450米,号称“中华第一洞”。整个洞穴四壁反坡峭立,呈倒立梯形,形似一个肚大口小的巨大农家所用谷萝,“通天萝”名称由此而来。因在其底部是一片面积3500平方米的原始森林植物群落,这个自然体系,几乎与外界的生态系统相隔离,尚属世界罕见,是粤北石灰岩地貌的一朵奇葩,被冠称为“地下森林”,它又有“广东第一奇观”之称号。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47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48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t.php?fid=849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