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王阳明心学的生命教育----认识其对生命意义的阐述与实践》读后感 出处:心情小屋 时间:Mon, 21 Mar 2016 00:09:41 +0000 作者:ami000 地址:https://ami000.net/post/1729/ 内容: 《王阳明心学的生命教育----认识其对生命意义的阐述与实践》从七个方面对王阳明的心学进行了阐述。致良知为心学主旨 。“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王阳明曾经是一个非常响亮的名字,心学曾经是一门风靡天下的显学--不论是在明清以降的中国,还是在近代以来的日本,这都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然而,在当代中国,问一问王阳明是谁,以及心学在讲什么,也许在一百个人中,都不见得有一个人能答得上来。 一个人活得成不成功,也许可以用财富的多寡和事业的大小来衡量,但是一个人活得幸不幸福,却很难用外部指标去判定,只能由每个人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健康的,那么不需要亿万家资和丰功伟业,只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人就会感到幸福;反之,如果一个人的心灵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那么即便成为世界首富,成为所有人眼中的天之骄子,本人也不一定会感到幸福。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灵状态,是与个人的人生幸福直接相关的。 要判断一个人的心灵状态是否健康良好,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王阳明经常引用的《中庸》里的一句话:“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就是:一个人无论处在怎样的境遇之中(富贵、贫穷、顺境、逆境),都能保持自在安详、自得其乐的心境。说白了,就是不管混得好不好,都始终保持内心强大。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称为“君子”,亦即心灵健康的人。 在今天这个时代,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答案就是:心学能够让我们了解心灵的运作机制,洞悉宇宙与心灵共通的法则,从而保持对内心的觉知觉照,进而找到人生的意义,获得个人本应拥有的幸福。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