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紫阳书院 出处:心情小屋 时间:Tue, 03 Feb 2015 19:49:52 +0000 作者:ami000 地址:https://ami000.net/post/1630/ 内容: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11209 在全国称为紫阳书院的有很多很多,众所周知“紫阳”为朱熹的别号,朱氏以此为书院名,旨在崇文学识,不忘根本,怀念圣贤倡导程朱理学之道。朱家紫阳书院位于乐昌市秀水朱家村北、河滩南畔,建于20世纪40年代初,50年代改为朱氏宗祠,现为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乐昌为数不多的保存的如此完好的近现代建筑。 朱家紫阳书院门额嵌“紫阳书院”匾,顶正中竖镶 “梯凤阁”石匾。中厅单层硬山顶灰瓦垅,陶制梯形“福”字勾滴。柱角蹲1头石雕小狮,下部浮刻对联“沛国家风高日月,考亭世第寿山河”。后壁置木雕神龛,悬“孝思堂”匾。整个书院和后花园古朴端正。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11210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11211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11212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11213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https://ami00...php?fid=11214 历史上书院为讲学育人,教化一方的地方,建有明伦堂。《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旧时各地孔庙的大殿称明伦堂。旧时书院前是孔庙,圣人的堂庙,任是高官巨宦,也来不得半点不敬。 这些建筑历经岁月,有的已荡然无存,淹没于历史的烟云中,有的经历史洗礼,尤其是政治风波的缘故,许多书院改为祠堂,默默地存在于世间。但这些建筑的内涵,却深深地植入这个族群的心中,甚至于成为遗传基因,通过血脉相通传承绵延。 2011年末入驻牛鼻村,闲聊之间自然问及乡村的由来,当听说是朱熹三儿子的后人时,不由地有些兴奋,开始留意这个丝毫不起眼的小山村,希望能够寻找到丁点朱子后人的痕迹。 接下来的一年,在这个不大的半岛上,遍寻每一个角落,不但没有发现任何能够证明朱熹血脉的证据,反而得到了大量令人生疑的种种迷惑。其中电视台的杨老师给予了大量的指点与帮助,让我从人类学的角度去系统地探寻、了解人类历史,特别是客家人的千古迁徙史,从中解开疑团。 杨老师介绍了在韶关地区的朱熹族群的大致分布位置,这其中最有证明力的便是乐昌市秀水朱家村,村中保留有大量的朱熹家族痕迹,尤其是“紫阳书院”的存在,更能证明朱熹血脉的传承。 对比乐昌秀水朱家村,无论是建筑,还是思想,牛鼻村毫无任何痕迹,牛鼻村的朱熹后人说,完全无从印证。 Generated by Bo-blog 2.1.1 Rel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