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

[| 晴 2008/12/13 20:16]
| |
        “今晚请你看《梅兰芳》,怎么样?”咩咩羊的邀请令我惊讶数秒, 听到这句话,多少有些感动,欣然受邀。从街头出现宣传海报开始,对韶关上演《梅兰芳》并不看好,梅兰芳,可不是梅艳芳啊,在韶关这南粤弹丸小城,知道京剧的人能有多少,自费走进影院?怎会有市场!

      京剧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应该是陌生十分,其实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有所了解的是陪伴我们成长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十部革命样板戏,传统京剧也是知之甚少。文革结束后紧接着的改革开放,流行歌曲、流行音乐扑面而来,传统的京剧终于抵挡不住现代戏曲,无奈地隐身其后。拥护者除了年长者、世家爱好者,京剧在长达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已经失去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不是成为国粹保留在每年的春节晚会上,太多的人几乎不曾知道京剧为何物也。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电影结束了,如我预想,它并不象宣传吹嘘的那般出彩,尤其是黎明与章子怡的演出,空空如也,毫无内涵。能够让人留下印象的,就是这部戏中,有一个叫黎明和一个叫章子怡的演员扮演了梅兰芳和孟小冬。至于梅兰芳与孟小冬的神韵,不知飘落何处,只见这两个演员在一板一眼地说台词、走台步。

       整部影片最出彩的地方,是影片开头部分,两位不出名的电影演员,但却是真正的专业京剧演员余少群和王学圻扮演的梅兰芳和十三燕的对垒,气质如梅郎的余少群和气势如长虹的王学圻把两代京剧大师的风格和人格刻画得荡气回肠。尤其是梅兰芳少年的扮演者余少群,表现的相当出彩,凭借扎实的戏曲功底和令人惊艳的舞台扮相扮演的一个个经典的梅派舞台形象令人赏心悦目。余少群的扮相、身段、眼神、台风完全接近于我心目中的梅兰芳。余少群饰演的青年梅兰芳虽然戏份有限,但沉静的气质和传神的表演,把青年梅兰芳的聪明谨慎和野心都演活了。

      梅兰芳与十三燕的对垒结束了,十三燕倒下了,梅兰芳成功了,剧情进入了另一个时期,十三燕不再出现,少年梅兰芳成长为青年梅兰芳,黎明与章子怡来了,《梅兰芳》也就无神了。影片的后半部分可以说是强忍着看下去的,可惜了一部《梅兰芳》!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京剧文化在这两个演员的无力表演中,显得过于苍白!

      梅兰芳先生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大量真切感人的艺术形象,被誉为“美神”。从1919年到1960年,他三次赴日本、两次赴苏联、一次赴美国进行访问演出,并被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梅兰芳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与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演剧体系、德国布莱希特的演出流派并称“世界三大表演体系”。

    这才是我们的梅兰芳!    
      
      

    

      

by ami000 | 分类: 随笔散记 » 观读感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2729)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