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

[| 阴 2018/01/14 16:48]
| |
      在牛鼻村做乡村儿童图书室整整六年了,对这个小乡村的认识也越来越客观全面,纵观它的发展历史,微观六年之中的人和事,从人性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人类发展的根本之处。有什么样的因,便会存在什么样的果,牛鼻村之所以是今天这个样子,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更符合大自然的进化准则。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最早打破我心中存在几十年的:“农民是纯朴的、善良的”理论的人,是我进村认识的第一位当地村民:二叔。从吃饭收高价,到小车陷入泥路,不肯出手相助,开始了我的疑问,为什么我们这么热心帮助,介绍所有进村的人都到他的农家乐食宿,把他视为朋友,到了我们去吃饭,却把我们当水鱼斩,收取数倍价格?到了我的车陷入泥中,打电话向他求救时,一次、两次、三次地以自己忙为借口,绝不肯伸手帮忙。到后来,牛鼻村在我们的大力宣传下,渐渐出名,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农家乐的生意越来越旺时,一次村民大会上,这个受益最多的人,竟然向全村人提出“赶走Ami!”尽管事后,他一再解释是喝多了胡说八道的。由此,不再与这人来往。

      再次打破我的信任的,是牛鼻村的第一个文化人。当初进牛鼻村,是觉得多年的户外活动,给我一个很不错的印象,出于信任,才决定从牛鼻村开始实践自己的田园梦。也是基于对我的帮助,才决定用公益活动回报这个小乡村,为他们培养下一代。当公益刚刚取得一点成绩,名声刚刚开始响起,没想到,这所谓的名利竟然熏心,暗中出现了种种的小动作。

      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是我教了多年的牛鼻村的后代。简直就可以说是喂不熟的狗!

      一个小小的乡村,户不足百户,人不过半百,为何却是如此的冥顽不化?

      最为有趣的事,这个小村,却敢号称自己为朱熹之后,甚至以族谱为据。五百年来,牛鼻村以最平淡的姿态生存在天地之间,没有出过文化人,没有出过有钱人,既没有古迹,更没有朱熹这位大理学家的丁点真传,甚至贫穷而落后。

      牛鼻村在土改时期将村里的地主统统赶出村外,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六十多年中,这个偏僻的山村由没有太多文化的农民自治。

      众所周知,中国社会有地主这一阶级存在,中国传统的乡绅社会才能在农村真正建立,从而也避免了中国乡村的空洞化。这些人读的是四书、五经,有的儒家思想深入骨髓,有的民主自由思想铸造人格。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具有怜贫恤老、救济鳏寡孤独、助教兴学、救灾赈灾、修桥补路、兴修水利、调解纠纷、倡导文化活动(舞龙灯、赛龙舟、唱大戏等)的善举,举凡农村中一切需要钱、物的公益事业、慈善事业,他们带头发起、热情赞助并充当捐资、献物、出力的主角。

      一个乡村,没有了地主,以穷为美,乡村文化荡然无存,传统的仁义礼信等美德无人传承,更无人发扬,贫穷落后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也就必然导致连基本的的道理都无法明喻。

      了解了乡村的历史,也就理解了它的现状,为什么会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子童,读了书的,没读书的,都是一个德行。统统缘于它的文化空白!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by ami000 | 分类: 村民日记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1163)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