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穿行英伦----文化

[| 晴 2015/10/26 22:59]
| |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驾车前往剑桥、牛津,徜徉最高学府的校园,感受浓厚的学术气息。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合称为"牛剑"(Oxbridge),除了两所大学在文化和现实上的协作已成为英国社会史的一部分外,两所大学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竞争。并经常争夺全英最佳学府的声誉。

      剑桥大学的前身是一个在剑桥市成立的学者协会,早期的记录称协会的学者是因和牛津城市居民的争端,于1209年离开牛津来到剑桥的。剑桥大学在学术方面始终是世界领先的大学之一,至2010年已诞生了9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根据2010年QS排名,剑桥大学全球排名第1。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剑河穿城而过,连接起大部分历史悠久的古老学院,从南到北,依此是王后学院、 国王学院、克莱尔学院、 Trinity Hall, Trinity、圣约翰学院、莫德林学院、剑桥大学图书馆。剑桥大学各个学院和系散布在剑桥各个角落。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英国科学巨匠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有关万有引力的灵感,是科学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这株苹果树也因此而声名大振,被视为科学探索精神的象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剑桥大学基督圣体学院的路口,有一面价值百万英镑的大钟,启示人们不要浪费时间,它是一座独一无二的怪钟,设计者是约翰.泰勒博士。

      这个镀金的计时器直径1.2米,顶部有一个巨大的蚂蚱被称为"吃时者",沿着钟外围的60个锐齿不停爬行,每一分钟开始时它就会把嘴巴张开,每一分钟的第59秒又猛然合上。底下的时钟则没有指针,而是以3圈圆形的LED灯由外向内代表秒、分、时。最特别的是,这个时钟的时间不完全准确。泰勒是想把时钟展现成一只侵吞时间的猛兽,因为每一分钟一旦过去,你就不可能再把它追回来。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把太多的中国人带入一个充满浪漫和诗意的地方,令无数的中国人对剑桥仰慕、遐想。中国游客基本上都会选择最具特色的水上游项目,顺着水路掠影剑桥。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剑桥大学流传着许多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有关王后学院的数学桥的。传说中该桥由牛顿所建,整座桥原本没有使用一个螺丝,但是后来一个好奇的学生把桥拆掉研究,却无法按原样装回去,只能用螺丝钉重造了这座桥。当然,这个故事是假的,因为数学桥是在牛顿死后22年才建起来的。真正的情况是,该桥最早是用铁钉连接,比较不明显,但是现在新造的这座用的是螺丝(不过这座桥似乎确实是被一名好奇的学生拆开来,然后再重新装回去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距离“数学桥”不远的“叹息桥”,之所以取名为此是因为该桥曾是连接学生宿舍和期末考场的必经之路,每到要参加考试之时,学生往往叹息不止,忐忑不安的经过此桥走向考场。此外,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也有一座“叹息桥”,只不过其是连接法院和监狱之间的通道。从此也可见剑桥学生的诙谐和幽默。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到此一游的短暂时间是不可能漫游剑桥校园,收入眼中的只能是匆匆一瞥。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大学 ,有39个学院,有“天才与首相的摇篮”之称的美名。几百年来牛津成绩斐然,共产生了4位英国国王,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25位英国首相,3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牛津大学的组织,相当复杂而难懂。这主要“大学”一词,对牛津人而言,有异於我们一般所了解的涵意。英国人称之“牛津大学城”(The University of Oxford),才符合事实。在牛津的地图上,我们找不到一个大学校园的固定地界,倒是散见各区不同学院。在牛津,若要问:“牛津大学在那 ?”,必定没有人答得出来。

      牛津大学不同于其它的大学,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楼房的尖塔在烟雨蒙蒙中若隐若现,高高的石墙上爬满老藤,稀疏的绿叶中绽放着红红的花朵,小城显得古朴素雅。牛津城的建筑古色古香,分属于不同历史年代的不同建筑流派。在牛津街道上散步,就像回到了历史。难怪英国有一句民谚:“穿过牛津城,犹如进入历史”。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牛津的学院中有许多中世纪建筑瑰宝,并且群聚在市中心周围。街两旁布满中世纪的四合院,每个四合院就是一所学院,由于在当时学术是教会的专利,因此学院都以修院式建筑来设计,不过四周往往围绕着美丽的庭园。尽管大多数的学院这些年来多有改变,但是依然融合许多原有特色。每所学院均有其辉煌的历史、神话般的建筑遗迹,可以描画出各种有趣的史实。初到牛津的共同印象,均会觉得每个学院都像是中国各地那些破旧的古庙,一进门就给人一种寂寞与荒凉的感觉。因为每个学院完全是中世纪修道院的模样,这也反应牛津人强烈的思古情怀。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剑桥和牛津都有叹息桥,牛津的叹息桥也叫赫特福德桥(Hertford Bridge),位于牛津大学赫特福德学院。牛津的叹息桥是哥特风格的拱型石结构桥,建于两座楼之间,连接着这个学院的两个方庭:新方庭(The New Quadrangle)和旧方庭(The Old Quadrangle)。

      相传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毕业考试很严格,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考试通不过,拿不到文凭,往往来到这里叹息、流泪,后悔莫及。因此,校方把它定名为叹息桥,以此来警示学生要勤奋学习,不可懈怠。也有一说,之所以叫叹息桥,是因为校方总是让犯了错误的学生来到这里兀立反省,作为一种惩罚,学生反省之后,往往叹息,悔不当初。还有一说:只因为这两所学府里的学子们总是将感情上的失意、考试后的遗憾在该桥上上感慨,因此被人称为“叹息桥”。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牛津大学据说过去其最特色的是神学,神学院(divinity school)是牛津大学的第一间教室,拥有美丽的扇形拱顶,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之所以在神学院停留,是因为对面的博德莱安图书馆 (Bodleian Library)。试着用手机的全景模式将整体都拍下来,效果并不理想。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博德莱安图书馆藏书500万册之多,仅次于大英图书馆,位列英国三大版权图书馆之一,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图书馆中有一间教室,自1488年就开始使用了,是牛津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教室。图书馆的藏书管理严格,只能阅览,不能外借,连国王也不能破例。

      特别想进入博德莱安图书馆内开开眼界,见识一下,当初在农村创办乡村儿童图书室,就是希望知识的力量能够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可惜博德莱安图书馆不能进去参观,只得到此一游留念。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如今的莎翁的故居成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工作人员穿着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服装在表演着莎士比亚的情景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帅哥对于一个外貌协会的资深会员来说,是抵挡不住的最大诱惑,帅哥定是习以为常了,对我这种只有三个单词量的非英语人士,比手划脚的要求竟然能够理解,立马配合拍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斯坦福德小镇方圆不足两公里,四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这里有莎士比亚纪念碑,上有莎士比亚的宏伟铜像,在纪念碑的四角,是沙翁其中四部名剧的人物雕塑。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游览完斯坦福德小镇,为何又在莎翁的故居大门前停留?原来是为了身后的巨人,不好意思镜头直对这位真正的大个子,只好装模作样地拍照,把巨人摄入画面。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翻看这几天的照片,通过城市建筑、宗教差异、文学差别、艺术的不同表现、教育传统、民俗等方面的一幅幅画面,明显地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异同和各自的内在价值。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体现着不同的信念。对英国的了解只是停留在从媒介的获知,若要进一步地有所认识,还需要细致的观察与感受。
by ami000 | 分类: 行游摄述 » 海外行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1468)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