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川堂

[| 晴 2015/01/26 00:28]
| |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颍川堂,姓氏的著名堂号之一。产生一个姓氏堂号,一般是姓氏发祥地,并且是该地区的望族。颍水出于河南省西境颍谷,向东南流,入淮河;另一支从阳城县阳乾山,颍水所出,东入淮河。过三郡,行千五百里,古时颍水称颍川。

      颍川是一个郡名,秦王政17年(公元前230年)置,以颍水得名。古老的颍水,也称作颍河,发源于中岳嵩山,迤逦东下,流经河南登封、禹州、许昌、临颍、周口、颍上、阜阳汇入淮河,为淮河第一大支流。颍川在历史上一直是大郡,自设立以后一直是京师之外人口最多,最为繁华的地方,治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颍川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黄帝生于此,夏禹也建都于颍川。颍川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历史上颍川人才辈出,数不胜数。

      初进葛布村时,小旺带我到全村各处走走,介绍村里的大致状况,路过祠堂时,装修一新的祠堂并未引起我的注意,也就没有进入观看。图书室开办后,葛布村全村老少对图书室的态度引起了我的注意:能够重视文化的乡村,应该是对文化有着本能的热爱的族群。尤其是对比牛鼻村的情况,葛布村的来历更加引起我的好奇。这到底是一支何人的后裔?

      再进村时,特意到村里的祠堂看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以郡望颍川作为堂号,表示该姓氏的先祖是当时颍川地域的望族。从字面含义就可以看出贴有颍川堂的家、村、宗族、祠堂等的人士就是从颍川迁徙而来的某姓氏后裔。

      赖氏、陈氏、钟氏、邬氏等姓氏有不少分支以颍川堂为堂号。

      虽然一些姓氏有着共同的堂号,但其对应的门联是有区别的。赖氏颍川堂的对联为“秘书世德,上策家声。”陈氏颍川堂的门联为“柳溪世德,循铎家声”。钟氏颍川堂的门联为“金陵世德,越国荣封”。

      赖姓,堂号颍川、松阳、西川、南康、河南、积善。堂联:秘书世德;上策家声。

      陈氏,堂号颍川、汝南、敦睦。堂联:颍川世泽,世胃家声。东山世德;颍水家声。汝南世德;御史家声。柳溪源远;循铎声宏。

      钟氏,堂号颍川。堂联:颍川世泽;太傅家声。荥阳世泽,花县家声。晋阳世泽;长史家声。

      汉末魏晋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制度最为鼎盛的时期。颍川陈氏正是以汉末大名士身份起家成为当时的巨姓望族,世代传袭,名重魏晋。 汉末魏晋颍川陈氏家族成员史实见载于《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及《世说新语》等书,其中陈寔、陈纪、陈群、陈泰并在《后汉书》、《三国志》中列有专传。颍川陈氏作为当时的一流高门,在谱学兴盛的时代背景下,也撰有《陈氏谱》一部,根据这些历史记录,我们可以据以勾勒出一幅冠冕相承、名士风流的颍川陈氏家族史卷。


      看到颍川堂三个字,对葛布村的来历有了解。记得06年时,在徽州行走时,路过一个“著名乡村”,恰逢一位貌不惊人的游客在对本地人说“你们这个颖字写错了,颍川堂的颍字,下面应该是个水,而不是禾。”房屋的主人傲慢地回答“我们这个牌子挂了几十代人的,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传给我们就是这么写的,怎么可能写错!”游客叹口气并不辩解地摇摇头离去。

      这让我再到其他挂有“颍川堂”牌子的地方,会特别人留意这个颍字到底是怎么写的。为了解决疑惑,我还特意上网搜索,由此对颍川堂的知识有了一点了解。这也才明白,相识多年的一位姓赖的深圳网友为什么会以松阳为名。

      历史的长河中,不知是什么年代起,由于疏忽,某个老前辈将“颍川堂”的“颍”写成“聪颖”的“颖”,从而误导了人们。堂号是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堂号比姓名更为重要,实在不应写错。

      通过翻阅现代汉语词典,我们会发现“頴”和“穎”一样,同为“颖”的繁体字。因此,“ 頴川堂”跟“穎川堂”一样,都是“颖川堂”。可问题是,“颍川堂”与“颖川堂”,俨然真假美猴王。在中国,没有“颖川”这个地名,而“颍川”则名不虚传、历史悠久,有多个望族出于此。“颍川堂”因颍水而得名,所以,有水的“颍川堂”才是真正的“美猴王”。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葛布村的“颍川堂”虽然挂在一个普通简陋的祠堂里,但却是渊源正宗。再观仁化境内乡村无数,却唯有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对图书室情有独钟,对读书、学习分外热衷,原因虽然众多,但却与这颍川堂之后不无关系。正是因为颍川渗入血脉之中的基因,方才有如此的结果。

      在葛布村的收获让我欣慰不已,这让我的人类学课程的学习有了实践的机会,让我在牛鼻村的三年积累在葛布村成为参照经验,在今后的图书室发展中,吸取经验教训,注重历史与宗族的作用,寻找真正的善良族群,将公益事业进行下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by ami000 | 分类: 村民日记 » 实景录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5169)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