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的牛鼻小屋

[| 晴 2014/10/08 00:13]
| |
      国庆长假期间,牛鼻村和牛鼻村儿童图书室成了热门“景点”,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城市人进村,有的是家长带着孩子来到村里,为村里的图书室捐书,和村里的孩子交朋友;有的是团体活动,进村与图书室的小管理员们一起读书、一起游戏;有的是专程来村里探望坚持在山里的我;有的是慕名进村摄影。

      七天中,每天进村的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让这个假期充满了欢喜。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深思的问题。结束假期,整理长假的照片,看着每天留下的快乐瞬间,还有令人无奈的现象,动手细细记下这个假期的每个片断。


      十月一日    一早来到村里,等候节前便约好的广州Nimo小朋友一家的到来。小屋静静地立在花丛中,这幅自己创作出来的画面已经多次拍摄,但每次再见,总忍不住还是要举起相机从屋外到屋里地拍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图书管理员们的节日留念与登记图书照。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imo小朋友的妈妈曾经因考察牛鼻村儿童活动基地一事匆匆进村,因为对儿童教育的共识成为朋友。尤其是在微信上看到Nimo小朋友的趣事,更增添了对这个可爱的孩子的喜爱,根据Nimo小朋友一家的情况,特意为这一家“私人定制”一个徒步穿越小探险活动。

      节日的高速路上堵车已经成为必然,一直到下午四点多, Nimo小朋友一家仍未到达村里。因为晚上要参加朋友的萱堂之喜晚宴,交待好朱美玲和何颖慧第二天的带路安排,返回了市区。

      下午五点多,Nimo小朋友一家到达村里,放下行李,一家人就开始了拍摄活动。

      设备升级换下来的相机也没卖一直躺在柜子里,十一前夕突然想教儿子拍照于是教了哪里是快门、镜头、电池、存储卡,就教了一遍指导了几次,现在换电池,拍照,取卡,甚至给电池充电都门清,Nimo哥从此又多了一个把妹的新本领,现在出门经常要求带上自己的相机,这组牛鼻村拍的照片儿子好有范。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Nimo小朋友的妈妈不时地在微信上晒着儿子的童言稚语,每次看到都乐不可支,这是个多可爱的孩子啊!看到这组照片,我调侃道:Nimo小朋友这么勤学苦练摄影,完全是奔着给周嘉奕当御用摄影师去的!

      “妈妈,我长大了要和周嘉奕结婚”、“妈妈,我长大了要赚钱给周嘉奕买项链,女孩子什么的都喜欢戴项链,戴项链漂亮”“那我呢?”“让你老公给你买”、“妈妈,我上午去完xxx,下午要去幼儿园看我老婆”、“妈妈,我要带两个棒棒糖去幼儿园,这个是我的,这个是我老婆的”、“妈妈,我要带这个剪纸的东西去给周嘉奕,我还要带把剪刀给她,恩…粉红色这个剪刀给周嘉奕,女孩子都喜欢粉红色”、“妈妈,我喜欢周嘉奕,她长得漂亮,从来都不生气”…今天早晨如果不是我和姥姥拦着,他就带一书包的零食去给周嘉奕了,请问你的眼里只有周嘉奕了么?

      十月二日    Ami 安排了村里的两个小姑娘一早到农庄接我们,送我们到探险小路的入口,9:30出门13:30回来,除去不到一小时的休息时间,基本都在“跋山涉水”,儿子去和回各要求抱了一小会,自己徒步时间两个多小时,让人刮目相看,“爸爸,你先走,我来照顾妈妈”“妈妈,你先等一下,我去前面看看”“妈妈,这里很安全,你过来吧”“妈妈,周嘉奕来我就要照顾她了,到时让你老公照顾你”,第一次真正的丛林探险,非常酷。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假日里的阳光十分配合,小屋成为摄影基地。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十月四日    仁化浪响儿童美术室到牛鼻村活动,聆听“乡村儿童图书室”的故事活动。陈小旺老师安排了十个家庭带着孩子,上午9点钟到牛鼻村聆听创办“乡村儿童图书室”得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本地人了解“乡村儿童图书室”在做什么,怎么做。提高“乡村儿童图书室”在当地的影响力。

      进入长假中期,游客越来越多,进村的路上堵满了车辆。进到村里,不大的空地上已经停放了不少的车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美术室的小朋友与村里的小朋友在陈小旺老师的辅导下,开始绘画活动。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与此同时,村里的游客也逐渐增多。有的客人根本不顾及正在开展的美术活动,完全把小屋当成了旅游景点,想在哪拍照就身子一横“到此一游”。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结束素描活动,老师对小朋友的作业进行点评。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为了不影响小朋友的活动,我站到了门外。这时又来了一拔客人,其中一人很熟络地笑着向我打招呼,嗯,挺面熟,一面回应一面急速调动大脑内存:朋友?驴友?摄友?网友?关掉所有文件夹陷入迷茫。狠想问“你们从哪来?”忍住疑惑一扭头,看到一张真正熟脸,开关接通!邻居!平时大家在电梯相遇,或是工作服或是裙装,第一见她旅游帽装。这时才明白第一次在村里见到客户,客户一脸惊讶地指着我“你,你,你不是那个给我们办业务的人吗?”是啊,每次在单位见我,都是一身工作服装,忽然在村中见着一个户外服装的人,自然如何也无法相信。工作装与户外装反差原来如此之大啊!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市区来的孩子初时对小屋里的活动充满了好奇,进去听了一小会,还是觉得电子产品更加吸引人,突出人群继续电子游戏。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十月五日    一早从绿道进村,过了芙子坝后,路上遇上一支骑行队伍,到了“一帆风顺”下面,又遇上几个骑行者,到了叶屋村后,又遇上骑行者,看样子都是奔牛鼻村而去。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上午,近两年没见的老友小蜜带着家人专程到牛鼻村游玩,当他把外孙女带到我的面前,指着我说“哎Ami 姨姨好。“瞬间恢复当年与小蜜嘻闹网络的日子,笑道“唔得哎姨姨,我同伲公公系老友,要哎Ami 婆婆好!”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刚刚到韶关工作的时候,就在报刊上熟悉了小蜜真名署名的文字。很是欣赏他的文采,尤其是他以“毕鸣”这个笔名所写的杂文,犀利尖刻,敢于直言,很被赞赏和钦佩。十年后,因为“韶关人”论坛结识了小蜜,才知道他就是我早已钦佩的名记,从此成为好友。曾经在小兔妖妖的一个专写小蜜的帖子上回复:

Ami 回帖发表于 2005-12-26 21:58

      小蜜,是韶关人里最受欢迎的人物!

      初初认识小蜜,是在小蜜的龙胜梯田自杀帖子里。小蜜的夸张写作手法让我误以为这是个可爱的小MM,当时挺不当一回事的,心想这小屁孩满嘴胡说八道.....

      第一次在现实中认识小蜜,是在笑生家的FB活动中。当一个满脸憨笑的男性对着我说:“我就是小蜜”时,我当时惊讶的只会瞪大着眼睛,张着大嘴半天答不上话!

      网上网下的接触,我越来越喜欢风格迥然的现实与虚拟小蜜!现实中,小蜜总是慢慢地说话,憨态可掬地笑,专注听取你对他所说的每一句话,让人感觉特别踏实!网络中,小蜜的时事抨击犀利尖锐、灌水嘻闹胆大言狂、灯下文字情真意切.....每次发帖或回帖,总在期待着小蜜的回帖。因为你根本无法把握他的回帖,他常常会出其不意地冒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妙趣横生的词语!

      我的朋友曾经问我,小蜜到底有多大年纪了?一时把我给问住了!与小蜜在一起,我知道在年龄上我们之间存在着差距,可在思想上,往往是自己感到力不从心,跟不上小蜜的跳跃思维,常常佩服小蜜有一颗年轻的心!

      如同小兔所说,点滴的文字是无法表述鲜活的小蜜、立体的小蜜,我就且说这些,相信大家会用文字不断补充与丰满我们最受大家欢迎的不老小蜜!


     国庆休假,小蜜的女儿带着孩子从广州回韶关探亲,亲戚聚会时,小蜜提出到牛鼻村看看,让第二代、第三代的孩子们感受一下农村孩子的学习状况,尤其是增加孩子们的爱心。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下午,林中碧玉老师带着家人进村参观图书室。去年五月,林老师夫妻带着儿子儿媳进村拍照时与我们结缘,那时漂亮的儿媳刚刚怀上宝宝两个月。这次来宝宝出生已经九个多月了,林老师替小孙子打招呼“ Ami 姨姨好!”马上抗议“叫Ami 婆婆好!”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2013年5月的一个星期天,我正在给图书室的小管理员们上课,门口出现了一个漂亮的模特,接着一对夫妻进入小屋,原来是摄影爱好者家庭的父母带着新婚的小夫妻进村拍摄。得知牛鼻村里有个儿童图书室后,在机关幼儿园工作的林中碧玉园长大感兴趣,提供了不少的教育儿童的经验。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六一前夕,林中碧玉老师送来了一批儿童书籍,还带来了孩子们喜爱的手工作业,并指导着孩子们手工创作。从未接触过手工作业的乡村孩子在林中碧玉老师的指点下,首次创作了作品。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看到图书室里缺少书桌,为了让孩子们的读书条件便更为完善,热心的林中碧玉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回到市区后,着手为图书室寻找书桌。隔不久的周末进村,林老师带着几个热心肠的叔叔、阿姨,给图书室送来了书桌。大人们考虑的十分周到,不但为图书室募捐了书桌,还准备了两张电脑桌,为孩子们学习电脑知识做好了准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林中碧玉老师一直在朋友圈中热心宣传牛鼻村图书室,经常带着家人、朋友来到牛鼻村。一年的时间里,为村里的孩子们捐赠了五批图书和两批手工作业,成为捐赠次数最多的热心人士。


      林中碧玉老师这次又带着九个月大的孙儿和亲戚们来参观图书室,小宝宝应该是进村客人中创年纪最小的记录。我郑重地对小宝宝说“这个图书室可是有你奶奶的心血哦,里面有奶奶捐的书,捐的桌子。”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送走林中碧玉老师一家人,骑行队伍进入村中,领队高兴地说“我们来过几次了,都没有见到你,这次终于见到你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问题    牛鼻村能够有现在的“成功”,并非易事,其中的付出已经无需赘言,因为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已至此,是否就不存在问题呢,答案当然不是!只是自己性格使然,再加上多年的国训“家丑不可外扬”影响,不愿意把问题公之于众。但随着牛鼻村的名气上升,一些原本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恰恰就将根本的问题暴露无遗,迫使面对。

      问题一:十月一日一早进村,想着趁游客都没到,收拾好小屋的周围环境,希望以一个美好的形象无愧于“美丽小乡村”,尤其是给帮助图书室的热心人士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走到门前,大门边的铜钱草就把我惊住了。因为9月27日,老野进村时,临走前才给花花草草们浇了水,不过才三天功夫,铜钱草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记得国庆前一天,还在微信上看到说村里花枝招展。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询问图书室的小管理员们浇花情况,在铁的事实面前,这次他们不能再撒谎,只能承认没人浇水。带着他们走遍老村,一一指点让他们看其他地方的花草,对比这种情况,分析这种现象下的根本原因。告诫这几个孩子,如果一个人自私、狭隘、计较,长大后也做不成什么事,更做不成一个有心胸的人!

      这种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其实就这么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就将一个族群的心理暴露无遗。因为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我凭什么帮你Ami 浇花?我凭什么帮你出名?从表面上看,确实,为我房前屋后做的事,似乎都是在为我个人美化环境,让我的个人房屋漂亮,让更多的人愿意在我的小屋前拍摄。

      但所有的人都没有再往深处想想,Ami 又在帮谁?!

      Ami 的房前屋后环境美化,Ami 的个人房屋漂亮,更多的人愿意在Ami 的小屋前拍摄,是不是都是代表了牛鼻村?!

      继续深思,游客多了,村里的挣钱机会多了,最大的受益者又是谁?!

      长远再看,现在的小图书管理员们,因为这个图书室,得到了多少的帮助,增长了多少的知识,将来,也许会对他们的成长会有无法估量的作用。而这一切,又都是在帮谁?!

      来到这个小小的乡村,因为得到大家的帮助,才能够安心居住。正是基于如此,才会想到用一个长久的事情来回报这里的父老乡亲。这些年的乡村建设,个人非但没有得到丝毫的利益收获,反而付出了太多的金钱支出。既是现在的名气,也不过是一纸虚名而已,却没想到会带来不少的躁动。

      如果这个乡村是愿意恪守清贫,无所谓发展,安于天命地平静生存,完全可以指责外来人员的侵入扰动了生活。但是,所有的村民是希望通过引进外面的机遇,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态。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才会对外宣传这个乡村的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

      所有的努力终于见到成效,在最需要大家共同再努把力,把小村真正发展起来时,农民式的“聪明”开始自行其是。其实这种小事,已经引起有识之士的警觉,随着一次次的出现,一个课题终于摆在面前。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问题二:其实这个问题与第一个问题是紧密联系的,也是常见问题。进村的游客,绝大部分是因为图书室的缘故进村捐书,也有一部分是驴友、摄友,甚至是对图书室一无所知的观光客。对于后一部分游客,村里没有人会主动介绍图书室,会想着让进村的游客多一个“观光”的项目,让游客感受到牛鼻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会对这个平凡的小乡村多一份新的感受。

      这种情况,对于普通的村民,无可非议,因为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民都能意识到,这个乡村就不会是现在这种贫穷落后的程度。但对于图书室管理员的家长,还有开着农庄做着游客生意的村民,就不得不有所要求。

      图书室为村里的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家长是最有体会,尤其是学习成绩的帮助,已是不争的事实。多一个游客来帮助图书室,就给自己的孩子多一个学习机会,这么浅显的道理,却如何讲解都没有效果。

     图书室带来的游客已占全村外来人员的绝大部分,基本上进村的捐赠者都会留下一顿午餐,农家饭庄是村里最大的受益者。而这些农家饭庄的村民,却不为所动,从来不主动向进村的游客宣传村里的图书室。

      四号浪响儿童美术室进村活动,小旺老师到村里的农庄提水时,遇上几个驴友,小旺老师热情地介绍了图书室,并把他们带到了小屋。看到小屋和图书室后,驴友们一付恍然大悟的模样“怪不得我们吃饭时,听到旁边桌的客人有的在说:我是看了电视才来的。有的说:我是看到报纸才来的。我们就在奇怪,我们在这住了一天了,这个村子好平常呀,有什么值得中央电视台和南方日报来报道呢?原来他们说的是图书室呀!“

      几个驴友住在朱美玲家,一直夸朱美玲的大方、礼貌待客“我们就觉得这个村的小孩子不象农村的孩子,特别文明,原本是在图书室接受了几年的教育,怪不得呢。”

      通过这件小事可以看到,从家长到农家乐,大家都希望有客人带来挣钱的机会。因为图书室的影响力进村的客人给他们带来收益是理所当然的,但向客人介绍乡村,让更多的人知道图书室,让村里的孩子得到更多的帮助,就是别人的事。

      从朱美玲家、牛鼻人家到牛鼻小屋、图书室,直线距离不过是十米,却因为无人提及,不少的游客即使在村里住了一两天,根本不知道它们的存在。更多的游客在村口询问牛鼻村何在时,因无人有个良好的介绍,打道回府。回到城市,通过其他途径得知牛鼻村真正的精华所在后,遗憾不已。

      自己在村口的牛鼻农庄就经历过很多次游客的疑问“你们这还能往里走的吗?那怎么老板不介绍呢?”村口的两家农家饭庄是全村最大的受益者。所有进村的朋友,尤其是外地的朋友远道而来,都介绍他们在村口这两家吃与住。但他们都狭隘地只顾挣客人们的钱,对于宣传村庄,理所当然地认为应该是别人做的事。对于图书室这种公益事业,更没有丝毫的感受,反正是城里的傻子们愿意做的事,更不关我事。

      一些专程从外地进村的游客,通过各种途径与我联系上后,对于村里的这种状况特别不解,更是忧心忡忡。以文明的思维来看,感恩是每个人心底的善良所在。退一万步来说,即便无需感恩,那为自己的乡村、为自己的后代好的事,自己应该多少尽力而为吧?!

      对于问题一、二,越来越多的人在提出一个思考题:我们还需要对这样的地方进行帮助吗?

      仅仅从表面现象来看,许多人都会摇头。确实,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爱心遭受冷落,尤其是对穷乡僻壤之隅这些缺乏见识的乡民,感化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付出。很多人不会对这些与自己毫不相关的人,愿意为此付出漫长的感情、金钱、时间。

      自己也非圣贤,也不可能面对这种现状一脸详和,也一样存在着失望、伤心与无奈。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无奈之余,还是清醒地意识到: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地做成。正是因为困难,才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问心无愧地尽心尽力去做,终是会有效果。

      许多的人都在抱怨这个社会的怪异,却都不愿意为扭转这种状态去付出自己的努力,甚至添油加醋地加大负面运作速度。小小的乡村,也是大大的世界的缩影。我们改变不了这个社会,还是默默做一个普通人能够散发的正能量,尽力而为吧。


      问题三:媒体关注着牛鼻村的一举一动,尤其是与政府正面需求有关的新闻,就会出现一些夸大其词的报道,这也是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唯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这件事,不成为虚假报道就问心无愧了。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by ami000 | 分类: 村民日记 » 图书室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1430)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