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吾家有儿)

[| 晴 2013/12/14 00:10]
| |
        许久不提起笔。

      今天得以时间网上闲逛,偶遇短篇一枚。看完后竟想起曾经读过的《鼻子》(芥川龙之介)。《鼻子》是一篇巧夺天工的文章。从文笔到结构框架,从故事情节到讽刺社会的内涵,都是妙趣横生;对于起承转结恰到好处的运用,人物的描写与现实的结合,实在无可挑剔。夏目漱石对于此文评价如此之高,以至于认为芥川先生若能再创作同等水准文章三四篇,必定能够功成名就。这让人很难觉得《鼻子》只是单纯的一篇文章,就如同历史上的经典之作,是被作者亲手一笔一划地刻画出来的艺术品。

    
      日本人多少存在着工匠情怀,我想。就连偶然飘过的短篇也在透露着这个信号。主人公与大学前辈同住一个宿舍,过着糜烂的生活。卻在一步步的前行下,发现前辈已经离自己远去,走向自己的理想。在前辈的社会齿轮与外界接轨的同时,主角陷入了迷茫。最后峰回路转,前辈达成了自己的理想,镜头回到了主角的生活。结束。
    
      这散发着文艺气息的作品夹杂着作者强烈的内心思考与小巧的写作手法。工匠情怀已经渗透到民族的文化基因,这是不可置否的。
    
      日本有一个词叫做“十人十色”。就如同字面上的解释:想法、爱好、性情,每个人都不一样。对于汉语来说,也有意思相近的说法:“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样米养百样人”…等等。正是因为一个社会上拥有形形色色的人,才能发生各式各样的故事,才能写出五彩缤纷的文章。我想,这是他们教育成功的体现。反思我最近身边的人与故事,我们也有截然不同的人与物,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却不能容纳一个发出不同声音的人。
    
      在黑暗中前行总会让人恐惧,不安。张开怀疑的爪牙,挥舞着利己的大棒,这都是原始的本能。但这一切挥击在无尽的黑暗中,在旁人看来却只是小丑一般可笑。克制本能,理性思考;探索黑暗中的道路,蛮力是无助的。太多人知道这一点,又太多人不能理解这一点。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败。
    
      我们缺乏的可能并不是信任,也不是道德,更不是文化认同云云。仅仅是自信。我很喜欢“十人十色”这个词,简洁、有力、中性。它基于对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十个人,十种颜色。
    
      在《ネムルバカ》(睡觉的笨蛋)中,前辈录下音痴主人公睡觉的梦话,从而创作出动人心弦的音乐。她在挖一道墙,一道将凡人与天才相隔两地的墙。而最后达成理想的方式,竟然是旁人在墙上开的一道门:经纪公司看上了她,使她一炮走红,包装上市。
    
      这讽刺,如出一辙。
    
by ami000 | 分类: 亲情点滴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2044)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