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是没有下一次的

[| 不指定 2012/03/26 00:01]
| |
      《唐小西在下一次开船港》中,唐小西到了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地方----下次开船港。在这里,干什么都是下一次,在这里,有无数个下一次......当然,这是一个童话故事。现实中,让人无法把握的人生,很多事,是没有下一次的,很多事,是无法重来的。

      周末进村,村里的网络断断续续,很是不便。回到家中才能结结实实地挂在线上。想不到,一上新浪微博,就见吉姆尼兵团:刚刚看到御铃军版主吉祥如意发帖,深痛悼念3月24日因患癌症去世的御铃军“相见难”版主,祝您在天堂的路一路好走。

      不敢相信地马上在微博上询问小捡“是元旦和我们通电话的难兄吗,是真的吗?”得到证实,确是。

      无法表述内心的震惊,知道自己又一次地栽在“下一次”手里。

      元旦自驾福州,想在福州收拾检查一下小吉,向小捡询问当地的修理厂,说起越野E族里提供的福州维修厂的联系人,与小捡提供的朋友关系相遇时,巧的不能再巧的是,竟然是同一个人!竟然是小捡多年的朋友!中国之大,我们分别从不同的渠道得到的朋友:我从越野E族论坛里吉姆尼版块相识的朋友,小捡从福州本地户外论坛结识的老友。竟然会汇合统一,都是同一个人----相见难!神奇的网络时代!

      原打算与难兄见面,但时间紧迫,想着这么多重的关系,以后会有机会见面,便让小捡拨通了难兄的电话。电话里,相见难仔细地询问了小吉的状况,详细地告知修理厂的位置。从通话中,能够感受到论坛上大家对难兄的评价:豁达开朗、乐于助人、幽默风趣,学识渊博,待人诚恳,把掌握的吉姆尼知识和自驾旅行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和车友分享。不长的通话中,彼此谈笑风生。

      相见难是国内吉姆尼的先驱者,是07年全国第一批拥有吉姆尼的几个车主之一。我对吉姆尼的了解,很多是来自越野E族论坛上相见难的帖子,让我从最初的仅仅喜爱吉姆尼的可爱外观,到了解吉姆尼的性能,坚定了拥有吉姆尼的决心。

      离开福州时,与小捡相约下次相会福州,还玩笑地说“下次来,一定要见见我们的朋友,虽然相见难,也要见!”没曾想,只过去了不到三个月,便是阴阳两隔!相见难的ID,居然一语成谶......

      一个年轻的生命:1967----2012

      网友们在论坛上的悼念:一个开朗,大方,充满激情的人。草地上,抱着吉它,叨上雪茄激情弹唱的模样,灯影里,戴上牛仔帽,腆着肚皮,口沫横飞的模样,您永不是一个西装革履的银行行长,您身上洋溢的是美国西部牛仔的旷达,还有英国乡村嬉皮士的奔放。我们被您的才情深深感动。银行家的严肃在您身上一点一滴地被艺术家的激情击溃。那年,您瞧起来多像一个诗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行吟诗人。

      您可曾知道相见难,而今,别亦难!!!

  
      相见难的逝去,必然地让我想起了晟平,那个每次上Q,好友中永远的灰色头像。

      选用一篇游记中的一段:

      介绍锦溪,本应全面写到陈妃水冢、莲池禅院、文昌阁等景点,却在全文中未见踪影,皆因触景伤情。

      刚刚定下锦溪行程,就打算锦溪活动结束后,顺道去离锦溪不远的湖州,探访任浙江湖州宝峰寺住持的晟平法师。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启程前却得到晟平法师猝逝的噩耗,许久无法平静。

      晟平法师,字仁和。1975年出生俗家苏州,自幼受家庭浓厚的佛教影响,大学毕业工作后,毅然弃业出家,就读中国佛学院,依一诚长老受戒。接法于佛源长老,为云门宗第十四代。南大佛学研究生毕业,于08年任《佛教文化》编辑,兼任发行总监。09年在南华寺曹溪弘法团任职。

      我自幼受父亲革命教育,与佛、道等宗教界限分明,对寺庙、道观、教堂避而远之。一次陪香港的朋友去南华寺,在车内等候时,与晟平法师缘识南华寺停车场。第一眼便对这个清俊的和尚感觉极佳,待到交谈,晟平法师儒雅、博学的言谈,完全让我折服,从此成为好友。

      2009年底,湖州市政府、佛协礼请晟平法师主持宝峰寺恢复重修工作,晟平拿着草图与我设计未来的宝峰寺。晟平信心十足“很快就能看到一个全新的宝峰寺。”晟平还玩笑“退休了就到湖州来长住,帮我管理寺里的财务。”晟平开始宝峰寺的重建工作后,频频地湖州韶关之间往返,十分辛劳。我只能在他半夜到达韶关,回南华寺不便时,开车送他进南华寺时在车上匆匆交流,平时偶尔电话问候,再无从前煮茶长谈的从容悠然。

      最后一次接到晟平的电话“我刚刚回到南华寺,待两天时间,你看什么时间有空,见见聊聊天。”我恰在深圳忙碌,应承回到韶关联系。回到韶关,已经是几天之后,想着晟平已返回湖州,便没有联系,满心认为,我们的交往无需刻意,更不需客气。想不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听到晟平的声音。

      去锦溪前,我特意请教南华寺的法师,我应该怎么做,法师淡然地告诉我“什么也不需要做,只要在心里有就可以了。”但我是俗人,我无法淡然,进入锦溪大门,前方的黄色莲池禅院让我一再控制目光的投向。拍照时,镜头稍稍的侧左,禅院便可收入,增添色彩与意境,但我坚决排除。陈妃水冢的游览更是刻意回避,独自留在小镇深处。

      那天,桥面站立江南才子般的和尚成为同行们镜中主角,而我却不敢再次张望。想起去年春节后,带着婆婆去乳源,在云门寺的放生池桥上,晟平也是迎风而立,用温和的吴音与婆婆缓缓交谈。回来的路上,婆婆赞不绝口“活了七十多年,第一次见如此风度翩翩、英俊帅气的和尚仔。”

      这几个锦溪最著名的景点都会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晟平,不愿把痛失知心好友、痛失家中小弟般的伤感一遍遍从心底翻起。

      因此,我的锦溪,没有它们。

      不想,也不能触动伤感。

      写出这些文字,也许有些跑题,也许有些太私人感情,但这些都是我真实的生活元素,也都如此的机缘巧合地汇集在同一时间,同一地域。

      所以,将这些文字放入后记。


      我们不是唐小西,我们无法生活在童话世界,无情的现实,又一次地警戒:让人无法把握的人生,很多事,是没有下一次的,很多事,是无法重来的。



by ami000 | 分类: 随笔散记 » 纪实集 | 评论(3) | 引用(0) | 阅读(3005)
gjhjgrir66 Email Homepage
2012/03/30 19:48
谢谢了。。。 我很赞成,继续努力吧
五斗米
2012/03/27 14:39
活在当下~
tyuifly49yn Email Homepage
2012/03/27 02:10
谢谢您的辛苦发帖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