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不此时文革中

[| 阴 2010/06/08 23:34]
| |
       星疏月朗的夜谈,和Emi 聊着生活,聊着工作,感慨着当今社会人在权力、金钱、道义、诚信面前彷徨,挣扎……。笑谈着彼此身边的极具特色的人物。聊着聊着聊到了人性,Emi 感叹着“我们单位领导真是生不逢时啊,这种人真应该生逢文化大革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样的人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害人,把那点阴暗心理发挥到极致!”同时一付劫后余生的夸张表情“哇呀呀,幸亏现在不是文化大革命的年代,不然象我这样的人,还不死在这种人手上啊!真要是时逢文革,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死在这种人的手上!”我笑语“非也,非也,人类一代代的繁衍,其实就是人性的一次次轮回,你所说的人物,在什么时代都存在,只不过是文革这个特定的时代,给了这类人一个绝佳的展示舞台,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地将人性的丑陋淋漓尽致地公演出来。”

      文化大革命是指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由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政治运动。在这场政治运动的洗劫中,许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敌人用枪炮子弹都打不死的共产党员精英,还有帮助共产党打天下的优秀人材,数以千万计人民的生命,倒了下去。这场政治运动,各式各样的人物被政治运动扭曲了心态,大大小小的政治流氓登台表演,是非颠倒,品德轮丧,消灭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和尊严,把文明古国的道德一点一点地送进了坟墓,中国人的群体人格受到了粗暴的摧残。
      
      李羡林老先生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一场悲剧。它给伟大的中华民族脸上抹上黑,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

      文革离我们已经三十多年之远,这场浩劫的历史教训——专制独裁,压制自由和民主,侵犯人权,权力暴政,个人迷信却是积重难返。文化大革命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精神债务,人的道德和诚信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和Emi 聊到文革伤痕文学中的各类人物在文化大革命运动,不管是否愿意参加,还是不愿意参加,人人都会身不由已的陷入政治漩涡中。每个人每天都带着假的面具,心口不一的喊着“万岁!万岁!万万岁!”谁也不笑话谁。全国人民哪一个不是象小丑一样,穿着黄衣服或兰衣服,斜背着毛泽东语录牌,手里拿着毛泽东语录本,左胸上挂着毛泽东像章,在全国大街上、马路上是清一色的狂教徒。

      还聊到了《潜伏》中的几个人物,其实都是各类人性中的典型代表,与文革中跳出的活跃分子是那么的相似。并不是在那种特定的环境下才会出现这样的人,电视情节只不过是借用了那个时代背景,强调了地下工作者的特殊性。事实上,这类人物在什么样的时代,都是层出不穷,而且并不限于反面形象。

      如果把余则成放到现实生活中来,无疑一个非常可怕的人!他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什么是“适者生存”,什么是“时势造英雄”。余则成为了能够站稳脚跟,处处为领导的利益着想,替领导做事滴水不漏,关心领导的生活爱好,巴结讨好不留痕迹,在做好领导的贴心小棉袄的同时不忘收集领导的隐私,不到关键时刻绝不泄露;事事为身边的同事分忧解愁,暗地踢同事进水沟但在同事背运时绝不痛打落水狗;注意结交各路神仙,培植死党、亲信,以备关键时刻保驾护航。最后领导赏识有加,同事们一个个倒了大霉后却又对其以德报怨的行为深怀愧疚。做人做官做到这样,可谓是“出神入化”,真真是官场上的一个大阴谋家。
      
      又如吴敬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传统官僚,深谙为官之道,更具有玩弄权术的职场智慧。他充分利用几个手下的人性弱点和个性差异,巧妙处置他们以及他们之间与余则成的关系,让每个人都为了生存相互猜疑、争斗、厮杀,而又“紧密团结在领导周围”。他深知国民党上层的腐败和黑暗是他改变不了的,大势所趋下只能顺势而为。他的真谛是“捞钱并全身而退”。他支使下属余则成为其敛财,然后又同样用金条堵住余则成的嘴、收住余则成的心,把下属带进一条沟里当自己的发财工具使用。
      
      这些人,这些事,并不是特属那个年代,不论在何朝何代,这样的人,这样的事都在循环往复。

      反观身边,也会发现,每个人身边不也上演着如此吻合的情节,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过及的“故事”吗?余则成、吴敬中的嘴脸后面,清晰地显现出另一张熟悉的、扭曲的面孔......
  
      和Emi 聊到当今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专制独裁,压制自由和民主,侵犯人权,权力淫威现象,悲叹着善良百姓的懦弱与无奈,经过了历次政治运动的恐怖,人们还是心有余悸,犹豫多时,也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平平安安的了此一生。建国后的历次政治运动,早把知识分子打哑了,也不敢说真话了。感慨何时有人点燃真实的明灯,人人心存一颗辨别是非善良的良心,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需要真实的复活。

      想想当年文革是为了防止出现资产阶级抬头,葬送几十年革命所得成果而发动的一场运动,估计原来没想搞10年,后来被四人帮等利用作为搞掉功臣的工具。到后期发起人肯定是后悔了,但又无法忍受一世英名毁在文革错误上,于是一错到底。任何人都会犯错,任何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人老了都会糊涂的。联想到身边的人和事,对于一些与初衷相悖的发展局面,而创始人的自大坚持,拒不面对现实的老年状态,也就多了几分理解。伟人尚且如此,何况一介凡人乎!

      结束聊天,共同为身边的极具特色的人物感叹:恨不此时文革中!
by ami000 | 分类: 职场杂感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2321)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