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行“打扫屋子”

[| 晴 2009/07/08 12:39]
| |

广发行“打扫屋子”
2009-7-7 9:46:20    来源:财经
方会磊 罗洁琪 贺信


       数位高管在不良资产处置中涉嫌贪污受贿而遭查,执掌十年的董事长辞职,广发行在震荡中寻找新平衡

      广州市农林下路83号,38层的广发大厦通体玻璃幕墙分外耀眼。这里是广东发展银行(下称广发行)总部所在地,大厦外人流熙来攘往,一如往常。不过,自今年5月底以来,广发行已有多位高管被司法机关调查,银行上下正处于前所未有的人事震荡之中。

  包括副行长王新在内,广发行多位高管受查,事因涉嫌在数年前重组期间,对不良资产处置时贪污受贿。

  回溯既往,与此前国内金融机构先剥离、后注资、再引资的模式不同,广发行2005年启动重组时,将剥离和引资同步进行。这一模式被认为开创了政府、投资者、老股东共同弥补损失的银行重组新格局。当时,广东省政府聘请中介机构组织了多轮竞标,最终外资出价高达241亿元。但此后广发行高达580亿元的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则少为外界关注。

  事后看来,繁华光明景象背后不无灰暗破败之处。广发行多位高管接连涉案,再次凸显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存在诸多暗箱操作。业内人士认为,以广发行不良资产之巨、高管人脉之深,处置过程中的疑点远不止一例,目前暴露出的“窝案”或许只是冰山一角。


  非常14天

  6月5日上午,广发行副行长王新乘坐货运电梯,直达银行总部地下车库。他在那里上车,被广东省检察院反贪局干警带走。这是司法机关的特殊安排,以免涉案高管示众而身陷尴尬。

  然而,广州糟糕的交通还是捅出了纰漏。在银行大门口,另一名被调查人员、手铐加身的广发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雷达驻足多时,只因门前车辆拥堵导致省检车辆无法及时到达。

  这真是一个“黑色星期五”。在当日广发行于东莞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有人看到董事长李若虹的秘书频繁进出会场,不断接听电话。

  事实上,这并不是此次广发行高管受查事件的开端或结束。在王新和雷达之前,受到调查的就有广发行总务部总经理李书锦,以及一名与广发行总务部关系紧密的侯姓男子。截至本刊发稿时,广发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周保也被调查。

  知情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侯姓男子不是广发行在编员工,但早年曾供职于广发行下属广控集团(下称广控)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此人在广发行高层结交甚广,关系熟络。行内早前即有猜测,认为侯屡次利用不良资产处理机会牟利。

  6月19日,广东省检察院反贪局以贪污罪批准逮捕王新和雷达。随后的党内通报称,王新涉嫌收受贿赂逾800万元,案件性质恶劣。

  对于这个调查结果,广发行多位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意外。

  案发前,王新主管广发行资产整合、人力资源和科技条线,总行稽核部、人事部和科技部向其汇报工作。现年58岁的王新在行内颇有口碑,尤以善于平衡人际关系著称,其业务能力亦受多方认可。

  公开资料显示,王新最早从新疆步入金融圈,先后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新疆分行、中国银行新疆分行。2002年8月,王新由中国银行新疆分行副行长调任广发行副行长。

  2005年,广发行启动引资重组,王新分管规划部、资产管理部等关键部门。重组完成后,王新又以副行长之身兼任首席整合官,同时也是广发行新股东之一中国人寿派出的执行董事。


  巧合的是,6月19日王新被批捕当日,广发行董事长李若虹向董事会提出了辞职申请。

  接近董事会的人士透露说,李若虹辞职的原因是健康问题,以及配合上级要求的工作调动。

  之前,广东省委已批准李若虹辞任广发行党委书记。

  执掌广发行十年的李若虹现年54岁,行内公认其“强势,很有手腕”。他从中行哈尔滨分行来到广发行之后,历任行长助理、副行长、行长、董事长、党委书记等要职,同时还兼任重组后广发行战略管理委员会负责人等职。

  在新投资者进入之后,原行长张光华离任,而李若虹则继续留任董事长。“他并不代表哪一方大股东,”广发行的一位独立董事称,“但显然在广发行很有发言权。”

  按照广发行2007年提出的五年发展规划,李若虹的任期本应到2011年才结束。此番李若虹属提前去职,并且辞去了行内全部职务。

  不止一位广发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李若虹一直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能久坐,有时甚至半躺着开会,曾几次表达过辞职意向。

  广东省政府亦有人士透露说,广发行董事长人选更换问题,“内部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

  6月22日,广发行召开董事会,全体董事一致表决通过李若虹的辞职请求,但其辞职后的具体去向尚不明朗。

  同一天,原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行长董建岳飞赴广州出席广发行董事会,接替李若虹的董事长职位。

  48岁的董建岳在中国银行工作长达11年,先后担任中国银行信贷部和公司业务副总、资产保全部总经理,2003年底出任中行辽宁省分行行长。去年初,董建岳出任中行北京分行行长。

  据《财经》记者了解,此次广发行董事长更迭,是在政府主导下完成的。董建岳的推荐者系广东省政府和监管部门,之前也与花旗、中国人寿等大股东进行了沟通。对此,董建岳在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未予置评。

  不良资产处置疑云

  此番广发行高管腐败“窝案”,系由重组期间不良资产包拍卖处置带出。

  2006年12月,历时两年的广发行重组尘埃落定,以花旗为首的投资团以241亿元获得广发行85.58%的股份,并取得了对广发行的经营管理权,其中花旗集团、中国人寿、国家电网、中信信托各持广发行近20%股权,并列第一大股东。

  这段联姻得到当地政府强有力的支持。

  2005年重组启动之时,已经营17年的广发行历史包袱巨大,不良资产超580亿元,重组的总资金缺口近600亿元。为达到将广发行不良资产率降低到5%的目标,广东省政府所属粤财控股有限公司接收了广发行约471亿元的不良资产,并受命在两年内完成92亿元的现金回收任务。由于引资溢价、不良资产处置的收入只有200多亿元,广东省政府还通过减持南方电网的部分股份和粤电力股权,为广发行近300亿元的坏账剥离埋单。


  非金融不良资产则由广发行自己处置。2006年3月,该行拍卖了其全资拥有的广控100%股权和广发行对广控及其下属机构17.22亿元债权。资不抵债9.7亿元的广控,最终由来自北京的民营企业中昌恒远控股有限公司以4亿元竞得。

  广发行2007年年报显示,整个重组过程中广发行通过转给粤财控股、拍卖广控以及其他自行处置方式,共剥离了581.4亿元不良资产,对于剩下一些没有剥离的坏账,广东省政府允诺以免税的方式进行弥补。

  根据不良资产转让协议,广发行于2006年12月18日,已收取部分转让款项481.4亿元,剩余转让应收款100亿元分五年通过所得税金返还方式收回。

  广发行内外数位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广发行大规模的不良资产确认和处置过程中,数笔交易存在疑点,一直有内部人士举报相关违规问题,最终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身为副行长的王新同时分管不良资产处置,但究竟是因哪笔交易涉案,《财经》记者未获最终确认。不过广发行内部人士认为,一笔约3亿元的不良资产处置存在明显问题。

  该笔贷款发生于2001年11月,贷款人是广州中旅大道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中旅大道),抵押物则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北京南路67号至107号之间近3000平方米的地块,现为停车场。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中旅大道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2000万元,其经营范围即为开发建设上述地块。该公司发起股东为3家房地产开发公司。

  由于该公司无法偿还早年来自广发行的贷款,2000年8月,广发行下属公司广控集团和广发房地产开发公司分别得以受让43.5%和7.5%的股权。

  换言之,当上述2001年3亿元贷款发生时,中旅大道已成为广发行相对控股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分析人士认为,这是其能够以不足值的抵押品获得巨额贷款的重要原因。

  2006年6月,广发行将该笔债权作为不良资产通过安华白云拍卖行进行拍卖。当时到场投标者超过三家,但只有汉国置业(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汉国)举牌竞价。深圳汉国最终以5000万元竞得这笔资产。

  蹊跷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中旅大道发生了重要股权变更。一家来自香港的公司以2800万的价格收购了中旅大道。这次变更导致的结果是:债务人中旅大道和债权受让者深圳汉国的法人代表,均为一名叫李晓平的男子。

  拍得债权之后大半年,2007年2月28日,深圳汉国又将该笔债权转让给广州胜晋房地产信息咨询公司(下称广州胜晋)。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胜晋注册成立于2006年12月31日,法人代表洪小文。但洪小文同时也是汉国置业(中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汉国)业务发展总监。而深圳汉国和中国汉国均为香港汉国置业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160)的下属公司。

  获得这笔债权后,广州胜晋2007年4月与中旅大道达成还款协议,双方约定分五期还清本息,且必须在2007年8月22日之前偿付第一笔6000万元。如果任何一期延期或不能偿还,中旅大道愿意以上述土地抵债。


  此间,中旅大道的法定代表人于2007年3月由李晓平变更为张国荣。但张国荣是香港汉国置业有限公司的董事之一,同时也是香港胜晋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这种自己向自己讨债的结果,当然是中旅大道未能按期履行还款协议,广州胜晋诉诸广州中院。2008年,广州中院判决该块地归属广州胜晋公司。

  但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7月2日出具的资料显示,北京南路地块仍归属中旅大道所有。

  《财经》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深圳汉国、中国汉国和中旅大道在广州合署办公。而香港汉国置业有限公司公告显示:北京南路67号至107号地块已被其收入囊中。

  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交易之后,北京南路地块仍停留中旅大道手中;与此同时,中旅大道原股东也借机卸下了3亿元的广发行贷款包袱,全身而退。局内各方中,唯有广发行承担了2.5亿元的实际损失。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注册资本金2000万的中旅大道卖出了2800万,本身即说明除去土地拍卖所得外,广发行若以清盘方式介入仍有资产可以清收。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当中暗藏的玄机由此可见一斑。

  董建岳新挑战

  广发行高管腐败窝案目前尚在调查之中,不知最终会向何处演绎;但对于此时“空降”广发行的董建岳而言,对内需理顺各方关系,消除诸多内耗因素;对外需消除此次案件的负面影响,重树广发行形象,挑战不容小觑。

  董建岳自6月22日飞至广州衔命董事长和党委书记之后,即返京进入党校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其间,广发行经营方面事务交由行长辛迈豪(Michael Zink)处理,而党务工作则交由副行长金海腾代理。

  7月1日,广发行举行庆祝建党88周年会议,董建岳亦亲临现场做大会演讲。接近广发行高层的人士透露,董建岳现身广发行至今,更多时候只是倾听,很少表态。

  在经过短暂调整之后,董建岳首先需要着手解决王新去职后留下的执行董事和管理层席位空缺问题。

  2006年底广发行引资重组完成后,股东提名了四位执行董事,其中花旗提名了三名分别是辛迈豪,同时担任广发行行长;岱默奇(Dan Massey),同时担任分管风险管理条线的副行长;林文和(Raymond Stanley),同时担任分管个人银行业务条线的副行长。广发行董事会有17位董事。

  王新在重组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并成为大股东中国人寿提名的执行董事,其分管的整合业务也关系到中国人寿与广发行交叉销售的合作计划。据《财经》记者了解,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尚未提出具体的替换人选,但料不会放弃派遣董事的权利。

  事实上,此次王新涉案,导致广发行去年初确立的高管“1+7”架构发生变动。所谓“1+7”架构,是指在行长辛迈豪之下,设置七位分管副行长。此前,股东花旗委派的副行长贺迪源(Gaurang Hattangdi)已被花旗擢升;王新被司法调查后导致副行长席位缩减至五位。

  接近广发行董事会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去年董事会讨论高管架构精简时,即达成一致,未来高管架构将向“1+6”形式过渡。


  除了股东结构颇为复杂,熟悉广发行内情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广发行素来颇富浓厚的“老人政治”色彩,重组之前内部派系林立、利益关系盘根错节,并没有随着新股东的进入得以大幅改观。虽然基于新股东共识花旗获得银行管理权,但往往面临“执行难”的问题。比如,除了董事会和管理层,李若虹主持的党委会一直颇多介入银行的经营管理,是另一个“管理中心”。

  过去两年半的时间里,广发行业绩有所提升,资本充足率也由2006年底的6.7%提升至去年末的11.6%;不良贷款率由5.8%下降至2.9%。

  但在广发行内部,长期以来的管理内耗痼疾,并没有像不良资产剥离那样得以从肌体中摘除。

  “这种磨合上的艰难包括文化上的差异。以花旗主导的新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的严控、对于贷款五级分类的严格要求,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上述人士坦言。

  2008年,广发行通过发行50亿元次级债提高了资本充足率,也由此获得监管部门的许可进行新增分支机构的拓展。此外,包括岗位薪酬改革、运营管理中心和后台再造、科技战略规划项目与渠道建设等关系到银行未来核心竞争力提升的要害举措,都需要广发行内部各种派系和声音“求同存异”——这对新任董事长董建岳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如果说广发行重组是‘放下了包袱’,这两年的发展可以说是‘开动了机器’。现在需要做的是让这部机器迅速运转起来,赶上同行,而不是时快时慢,时停时转。”接近广发行高管层的人士如是说。
 

 本刊记者于宁、季敏华、陈慧颖、沈乎对此文亦有贡献



董建岳空降 广发行作别李若虹时代
2009年06月26日 21:18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蓝姝 广州报道


      董建岳,这个对广发行员工来说一度陌生的名字从6月22日开始进入他们的工作空间,董将接替李若虹成为他们的新董事长。同一天,广发行董事会全体董事一致通过了李若虹的辞职申请,在此之前广东省委已经批准了李若虹辞任广发行党委书记。

  就在李若虹请辞的前几天,广发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兼首席整合官王新已经被当地检察机关带走。据记者了解,王新被司法机关带走的原因与广发重组前其主管的资产处置有关。

  李若虹属于提前辞职,目前尚不能确知其辞职与王新被司法调查的关系。但伴随这位担任广发董事长10年的核心高管的辞职,广发行的董事们已经开始酝酿广发行新的格局。

  广发作别李若虹时代


  目前对于李若虹离职原因的说辞是“健康原因和配合上级要求的工作调动”。其辞职是任期未满的提前辞职。按照重组前达成的协议,李担任董事长的任期是到本届董事会重新改选时。

  广发新股东进入后,仍由李若虹担任董事长,与不良资产处置与作价一样,是这场历时两年多的马拉松重组谈判的另一个谈判各方博弈的焦点问题。

  从1994年开始进入广发行,从行长助理到副行长、行长、董事长的工作历程中,李若虹可谓一位超级广发元老人物。1999年12月,李若虹当选为广发行董事长,从此开始了其全面主掌广发行的李若虹时代。据记者向多位广发行员工了解,李若虹做事风格果敢、强硬,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的口才与现场感染力。“他口才很好,讲话很少用讲话稿,总是声情并茂,很能够打动人。”一位广发的员工告诉记者。

  广发行一名前高层告诉记者,在信贷、人事等重大问题表决上,李若虹作为党委书记和董事长有一票否决权,这使得很多项改革与关键业务都在这一票否决权下流产。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从广发行此前行长位置的微妙变动中就可见李若虹在广发的强势地位,1999年当选行长的刘志强在广发行行长位置上呆了不到半年就黯然离开,此后是广发行行长位置长达两年多的空缺,直到2002年8月,在人行广州分行斡旋下,张光华与刘永生一起从人行空降,张光华担任行长,刘永生担任常务副行长。

  初到广发的张光华曾雄心勃勃,他踌躇满志地希望在广发施展他的抱负:“尽快实现从一个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争取用3-5年时间使广发具备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特征。”据有关人士透露,为此张光华还谢绝了人行老同事马蔚华让他出任招行常务副行长的盛邀,张力图在广发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譬如实行问题贷款的问责制,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等,但皆因“阻力太大而效果不理想”,作为一个行长,他甚至连基本的业务人事权都没有。

  此间,包括人行广东分行等诸多力量试图推动广发行重组,据当时参与的有关人士透露,基于李若虹的强势,在广发推动重组的第一步,就是将李若虹从董事长的位置卸任。这位推动重组人士曾两次向记者透露,李若虹即将去职,“将对于广发历史上产生的不良资产负主要责任。”但这位人士后来感叹“问题远比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事实上,2006年11月广发行宣告正式完成重组,花旗管理团队进驻广发以来,在最关键的人事改革、基层机构改革问题上一直进展缓慢甚至“无所作为”,知情人士透露这很大程度上与李若虹依然担任董事长有关,众多分行行长中,除武汉、东莞、汕头、上海四位离开的分行行长是因为更好的发展主动请辞外,其他均保持原来状态。

  有关人士指出,伴随着李若虹时代渐行渐远,诸多问题尤其是广发巨额历史不良等遗留问题将浮出水面,但也有广发内部人士认为,由于花旗等进入时有承诺,对于不良资产等历史遗留问题不再追究,因此他认为随后的诸多事情会“低调处理”,但基于业务发展的人事改革与机构改革是肯定要进行的,因此“广发避免不了还有风浪”。


      中资股东酝酿新动作

  李若虹的接任者董建岳在其宣布辞职的当天就出现在董事会上。这位现年48岁的中行血统出身的银行家在赴任履新前,要“先去党校学习一个月”,在此之前,董建岳有着11年中行工作经历,先后担任信贷部和公司业务部副总、资产保全部总经理,辽宁省分行行长,在其2003年—2008年主掌中行辽宁分行期间,使得该分行从亏损16个亿到盈利21个亿,一举成为中行的明星盈利分行。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董已经在广发行总部小范围内与广发行的员工见了面。这位人士指出,从李若虹辞职新接任者出现有关细节来看,“这只是一个流程与形式,背后应该进行了相当一段时间的准备工作。”这位人士意指李若虹辞职和物色新的接任者这个过程。

  这是花旗团队入主广发行31个月以来出现的“最核心、最敏感的高层变动”,但这背后主要的推手显然不是花旗,“是几个国字号中资股东与监管部门达成一致的结果。”此前,除了来自花旗方面的几位高管因“个人原因离开”外,花旗按照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架构起“一正七副”的管理团队,广发行的各部门中层基本上保持稳定。

  另一项令人关注的高层震动是李若虹辞职前几天,当地司法部门逮捕了广发主管资源整合、人事、科技的副行长王新,与王新一起带走的还有广发资产管理部副总和广控集团下属公司的一负责人。据了解,司法部门对王新的秘密调查进行已久,6月5日就搜查了其常居住宅。王新被捕的原因与不良资产处置有关,王新在广发行曾长期负责资产管理和处置,花旗等新股东入两项瞩目的资产处置动作一是将广发560亿不良资产打包给粤财信托,另一项是将广发旗下的广控集团挂牌转让,1999年成立的广控集团接管广发旗下包括股权投资、房地产、黄金等各类非金融资产,2006年3月来自北京的民营企业中昌恒远控股有限公司以4亿元收入囊中。

  据上述消息灵通人士透露,王新的被捕源自广发新股东的举报。事实上,尽管双方在重组谈判中新股东方面承诺“对于广发历史遗留问题不再追究”,但新股东尤其是花旗的管理团队进入后,各项工作在推进中受到无形的来自内部的阻力,甚至“有某种力量在利用中外资股东之间矛盾和分歧”,“尤其是行为涉及到犯罪后就不可能不管了。”

  现在,广发的高管队伍中广发的原高层只剩下主管总务、后勤等中台部分的副行长郑廉明,主管分行管理和创新的金海腾,郑廉明是广发的元老级人物,金海腾则因为杭州分行的优秀经营业绩而被提拔。

  记者从几个渠道获悉,随着花旗的迁就,以中国人寿(29.67,1.31,4.62%)为代表的中资股东在广发董事会已经“变得强势”,这主要基于其对于广发利益诉求有所变化,尤其是图谋综合金融的寿险老大中国人寿,随着其竞争对手中国平安(56.27,2.47,4.59%)对于深发展的收购提上日程,“中国人寿肯定坐不住了。”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分析,伴随着平深恋的收购进程,中国人寿很可能要进行两件事情,一是阻击平安收购深发展交易的达成,二是对于自己已经拥有20%股权的广发行进行包括谋求话语权和更多股权在内的加码投入。
by ami000 | 分类: 职场杂感 | 评论(1) | 引用(0) | 阅读(4853)
BLUE
2009/07/10 23:58
引用新闻出来后凤凰网的一位网友评论:广发行最大的不良资产终于清除了!

恭喜广发,愿广发一路走好~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