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仅以此文送给呕心沥血打拼出一个天地的老大。

        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第一个皇权政权伊始,历朝历代在二千多年的历史时空中不断地演变。纵观一个王朝的灭亡到另一个王朝的兴起的过程中,去除历史必然的轮回,却有着许许多多的外在因素,有所谓腻臣反叛如安史之乱,外戚势力如贾后之祸,后引发广泛的农民起义,至使一个辉煌的王朝轰然倒崩,但“宦官之乱”所引起的因素,却是许多朝代从强盛走向末落的重要因素,而且“宦官之乱”在中国历代皇权的更迭中所起的作用,从秦始到明王朝就没有停过,这也算是世界史上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笔吧。从“指鹿为马”的宦官赵高开始,到唐朝时朝廷宦官与朋党势力的明争暗斗,最后是明王朝宦官势力的更加变本加厉,人称“九千岁”的魏忠贤便到了极至的地步。倒是清朝的安得海、李莲英之辈虽很有权势,但除了贪点财之外,却未有祸国之嫌。但想着想着就起了怪了,这些失去男人尊严的角色,本是一些令人怜惘的对象,咋就有如此呼风唤雨之能,对一个本极昌盛的王朝有着如此之大的破坏力呢?

     一、凡事需有“天时、地利、人和”三大要素,而宦官成功可占据两者半之多。如一个朝代开国之时,则宦官多半无法占据“天时”,开国之明君,多半知成事之艰辛,建国之不易,何况建国之时百废待兴、四夷未平。如明朝朱元璋建国之初,虽天下初定,皇帝的尊贵生活和其童年贫困悲惨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其不忘往事艰辛,其本人生活也其极俭朴,并刻文撰记其童年悲苦,以诫子孙。此时的朱元璋深知底层老百姓受官吏压迫之苦,忙着建制陈纪,这时哪里会有宦官的机会。就算到了三任帝朱棣,迁都燕京,他的皇位并不是按部上班所得,也经过了刀光剑影,深知皇权得来的不易,守业更难。更何况其本身就是一位英明勤奋的帝王,所以宦官也无“天时”可言,但再到后来的明皇帝,生于富贵之门,自幼过着奢侈靡腐的生活,哪能知民间之疾苦,治国之艰难。“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成为理所当然,宦官的“天时”便来了。

      二、而“地利”及“人和”两大要素,便历来是宦官们得天独厚的条件了,后世的皇帝深在皇官,自然不可能像戎马时期的君臣的关系那样密切,深厚的宫墙必将使君臣之间的关系相隔甚远。和平时期的臣子们大多散布天下,多年才可能面朝谋得一面,而宦官们与皇帝却是朝夕相伴。这些太监虽未饱读经纶,不学无术,但奉承拍马功夫却是一流,“察其颜,观其色,闻其声”与生俱来的本领使其对皇帝的心思了如指掌,天天与皇帝相伴,他们的思想与观点灌输给皇帝可谓是“润物细无声”,就算是铁板一块的个别君臣关系,也不知不觉消融其“黯然销魂掌”之中。至以“人和”更是合乎于“以人为本”的哲理,皇帝也是人嘛,再说历史上有几个皇帝真是以冶国安邦为已任,安乐享受是人之本性,臣子们一面朝就朝纲或治国,烦不烦呀。而宦官们就不一样了,他们以安顿好皇帝业余生活为已任,日日笙歌,歌舞升平,可谓快乐朝政,与米卢快乐足球的理念异曲同工!如此好的“人和”条件,造就了宦官祸国殃民的大业。明朝朱元璋建国时为了加强集权废除了丞相一职,把国家大权集于皇帝一身,但他的子孙哪愿像他一样事必亲躬,每天政务缠身呢?于是宦官们的便有机会干涉朝政。忠臣们与宦官如君子与小人水火不能相容,亲小人必远君子,王朝灭亡的日子便指日可待了。

      封建专制成为陈迹,宦官也随之成为历史。肉体上的宦官消灭了,精神上的宦官仍在一定的范围内长期存在,并不断威胁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进步。你如果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宦官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在各个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中随处可见,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中国要想文明富强,就必须在肉体和精神上彻底和宦官时代告别。


摘至德清雨田博客

    

by ami000 | 分类: 职场杂感 | 评论(2) | 引用(0) | 阅读(4148)
黄蓉 Homepage
2008/07/15 10:35
老大真不容易,令人钦佩!
游客
2008/07/11 00:12
亲小人必远君子,王朝灭亡的日子便指日可待了!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发表评论
表情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emotemotemotemot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昵称   密码   游客无需密码
网址   电邮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