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22 第一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认知

[| 阴 2022/04/13 11:47]
      认知的四个层次:不知不知、知己不知、知己自知、不知己知。

      不知不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己不知:知道自己不知道。

      知己自知:知道自己知道。

      不知己知:不知道自己知道。

      人的认知能力与人的认识过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认知是人的认识过程的一种产物。一般说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联想、思考)等都是认识活动。认识过程是主观客观化的过程,即主观反映客观,使客观表现在主观中。
作者:先知书店

      公益,不是为了反哺经济,而是让“人”的价值得以彰显,让我们学会“寻求善的能力”。

      如果按照混乱程度给当下的“公共意识”做一个排序,“公益/慈善”绝对排得上前三。以至于舆论场上,对慈善和公益一直充斥着怪诞、矛盾的言论:

       每当爱心人士捐建的校舍被荒废,就有人狠批地方主管部门懒政,似乎应该强制老师、孩子留守当地,才能体现“爱心没有被错付”、“善款运用充分”;

      每当看到有人贫病交加,就会有无数煽情的口号泛滥,仿佛公益就是号召更多的人捐款;

      每当看到公益平台经营出色、赢利壮大,就会有人大骂他们“赚黑心钱”,类似《XX筹预备上市:公益,还是利益?》的文章就会刷屏。仿佛公益人不需食人间烟火,也无需专业技能、组织统筹……

      正因为对公益慈善的诸多误解,歪曲了公益事业的本质,才会让很多有爱心、有能力的公益人对公益望而却步,让亟须救助的人只能望梅止渴。因此,公益慈善的成效,取决于整个社会的组织水平,尤其是认知水平——想要说服更多人参与公益,必须对这些认识正本清源。

独来独往的女人

[| 晴 2021/09/27 02:00]
喜欢独来独往的女人,或许你感觉她不合群。

但其实她活得很真实,很自我,很清静,很舒坦。

独来独往的女人,能够克制自己对于无效社交的欲望,从而把时间花费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生活中,不少女人过分追求圈子,热衷开拓人脉。

可到头来,除了参加一场场无用的社交,浪费了时间外,也并没有什么实质收获。

正如周国平所说:

“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聪明的女人明白,人不应该为了合群而合群,不适合自己的圈子,没有必要硬去挤。

女人喜欢独来独往,不是桀骜不驯,狂妄自大,而是一种姿态。

独来独往并不代表孤独,而是不想让别人打扰自己的生活。

这样的女人,能够在喧嚣的生活中听取内心的声音,始终保持一份清醒。

和人聊天

[| 晴 2021/09/26 22:57]
槽边往事  和菜头 出品

     [color=#00008B] 我对聊天这件事情的态度最近有一点改变。此前我不大喜欢社交活动,避免任何人多的场合,觉得很耗精力又没有什么意思。也相信一种说法,就是尽量减少自己周围的纷扰,尽量不要耗散注意力,这样人才容易保持专注,心也才不容易散乱。所以,哪怕是在手机通讯工具里,我的话也很少。群里基本不怎么说话,和人一对一交流也很简短。

      但是通过一系列个人经历,我又觉得聊天很疗愈。这里聊天说的不是一大群人,也不是在线上,而是三两个人在线下面对面聊天。可能也不需要什么主题,只是随着兴致随意展开,讲到哪里算哪里。一次好的聊天,可能是心怀郁结而去,但是听一听,聊一聊之后,可能话题都和心头事无关,也没有人对自己的现实困境给出建议或者解决方案,临走时却依然觉得心头一松,不知不觉之间情绪已经得到了舒缓。

      并不是所有的聊天都如此,关键在于面对的是什么人。最好是有许多人生阅历,这样的人会有很好的理解力,听得懂你在说什么。又因为经历过许多事,也就熬过了许多生活中的苦难,所以只是看着对方的表情,都会觉得心里安宁下来---别人经历过,而且更早,更难。虽然自己可能心中纠结,思路不畅,看到对面有人经历过这一切,目前却保持着平和的表情,这也会让人觉得有很大宽慰,因为对方提供了一种未来的可能,自己也许能同样抵达。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包括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2.工作原则。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规定,加强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健全保障政策,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坚持统筹推进、稳步实施,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有关规定,对重点难点问题先行试点,积极推广典型经验,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3.工作目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分页: 2/22 第一页 上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