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二0二0年五月的微博

[| 晴 2020/05/31 23:03]

五月的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



二0二0年五月三十一日  星期日    晴

      回到蜀地一月有半,终于俯首现实,不再幻想。可乐如我,什么于心不忍,什么善良可以感动别人,每每受挫,回想都是自己的可笑,永远的老天真!

      而这段日子中,更奇葩的是,凭空冒出了更无耻之徒。缺乏道德底线也就罢了,竟然还能毫无羞耻地为自己大唱“赞歌”。不得不感慨,我们到底身处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啊,正义竟然让这类垃圾嚣张的无立足之地了!这到底是块什么样的土地啊,竟然能够涌现出太多的“非凡”垃圾。

     忽然想起今天对有的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也就由此回忆起曾经的快乐时光,多少算是调整了一点点心情吧。

      

      

善莫大焉

[| 雨 2020/05/21 00:29]
      《左传·宣公·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大意是人没有不犯错误的,只要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是最好的了。《左传》这句话源自一个历史故事。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

      晋灵公虽然言而无信,残暴依旧,但尚且能够承认“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只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终是残暴依旧,最后被臣下刺杀。而现实中,许多有过之人,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固执前行,无论如何劝说,却连晋灵公知错的能力都没有,一意孤行,绝不认错。对于此类人物,也只能引用“善莫大焉”,相对其而言,这也就是“最好的了”!

原生家庭

[| 晴 2020/05/04 15:16]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原指个体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包括主要养育人(不一定是亲生父母)、兄弟姐妹等,它是个体最初所在的社会单位,通常是亲生或养父母家庭。

      去原生家庭里面寻找问题根源,这种做法的源头来自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弗洛伊德。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成人的人格特征是童年时期性本能活动压抑的结果。

      中国很多“心理学专家”和“心理咨询师”正是精神分析学派,与弗洛伊德不同的是,他们当中很多人认为成年人的所有行为都是“原生家庭”决定的,十分强调童年时期家庭的影响力。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的影响确实是举足轻重的。美国精神分析医生埃里克森认为,在婴儿时期,个体的主要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而这一切,都是在婴儿与其照看者之间形成最初亲密关系的过程中获得的。当孩子有了信任和自信的基础,才有勇气向外探索世界,去完成生命的成长、发展。

      在原生家庭里,父母的关系是稳定和谐的还是动荡不安的,会在三方面直接影响孩子的未来,即:安全感、责任感以及亲密感。而这些影响会完完整整地在孩子成年后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比如在童年时期,就开始对一些东西非常敏感?会害怕一些相似的事情发生?坏情绪也开始时刻来袭?它们出现的大部分原因都在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而这些看似微妙却重要的联系将会伴随人的一生,甚至会左右人的未来。

      但是,原生家庭对个体人格的影响并不是全局性和决定性的,个体的人格特质在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学校、朋友等其它因素的影响。如果用决定论的态度来看待“原生家庭”,认为所有过去不好的经历可以决定你未来的命运,那就严重偏离了生命的本质。 发展心理学分析,人的心理发展首先是有生物前提的,也就是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人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所塑造的,家庭环境也只是后天环境的一部分。而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还有个体的主观意志,以及家外环境的影响。

      平心而论,原生家庭只是一个中立词汇,并不是一个糟糕的概念。它的流行,启蒙了很多人的独立意识,也让很多家庭意识到儿童时期家庭陪伴的重要性。但值得注意的是,原生家庭也不具备百分百决定孩子未来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发现,那些想逃离原生家庭的孩子,最后又都活成了父母的样子!

      原生家庭的伤害,最可怕的就是轮回式的成长,你讨厌自己的父母,拚命想逃离,可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已经象一根深插进身体里的刺,无法剥离,疼痛随时存在。父母的生活模式早已潜移默化刻在骨肉之中,这就是轮回,最终你活成了父母的翻版。




分页: 1/1 第一页 1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