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2/3 第一页 上页 1 2 3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在连县时,单位的广播喇叭里经常响起毛主席慷慨激昂的诗词,当时我们一帮小孩子都是盼望长大的童年,对诗词的内容半通不懂,象诗里的“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三十八年哦,多么漫长,多么遥远,主席他老人家竟然说是弹指一挥间,让我们很是不解,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咋个弹指呢?记得小猴子一听到广播里响起这首诗时,一边用右手的拇指甲盖压着中指肚做出弹指状,一边感慨“真是伟大啊!”那个时候,三十八年对于我们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未来,能够长到十八岁都不知要猴年马月,三十八?还要弹指一挥间?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连州是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如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人刘禹锡,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南宋宰相张浚、学者张式,明代诗人屈大均,清代学者翁方纲等文人雅士、墨客骚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文、墨迹和碑记。在唐代,广东中进士者38人,连州就有12人,占近三分之一;及至宋代,连州又连续出现了进士72人,如北宋时期,广东中进士者127人,连州就占了43人,以至广东科举考场上有“连州科第甲通省”之盛誉。
        连州是西汉初(公元前183年)立县,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建州,称连州,2000多年前便有历史记载。不知何时起连州改称连县,似乎是九十年代又改回旧称“连州”,现在官方对连县的称谓是连州市。父母单位驻扎连州时,连州当时称为连县,所以在我的文字中连县与连州杂交着出现。

      父母到达连县的确切时间不详,大概是七十年代初期,七八年组建新单位时离开了连县。在连县停顿的时间应该是七年或八年,这段时间正是我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进少年时期,对人生开始留有清晰印象的成长时期。因此提起连县,打开记忆库存,涌现出来的统统都是天真烂漫、快乐无比的片段。

点击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连州行成为顿号中的第一步纯属偶然。

      上周在广州与小姐姐聊起了童年时光,提起小猴子时,我忽然想到已经几年没和这个少年密友联系了。拨通电话后,话题中跳出了连县“你要找个时间回连县看看了,以前我们在连县新基地的土地是国家划拨的,市政府已经置换出来了,准备把市政府搬迁到新基地的位置,到时候一动工,新基地就灰飞烟灭,找不到踪影了。”
     父母走南闯北到过许多地方,每一个地方或长或短地停顿过一段时间,当父母为他们的一生划上了句号时,整理父母的遗物,翻看着大大小小的工作证,一本本的相簿,父母从南到北,从北到南的足迹仿佛跃然纸上。这时我才感悟,相对于他们的人生之路,每一次的停顿只是一个顿号,父母的一生就由这一个又一个的顿号串联起来直至句号。

      我努力回忆着与父母共同经历的每一个顿号,猜想着,在每一个顿号中,包含了父母什么样的酸甜苦辣?这时我才明白,我对父母的过去了解的太少了。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为自己的行走定下了一个目标----沿着父母的足迹去重温顿号,由此在行游摄述中增添了一个分类“顿号串联成的回忆”。
分页: 2/3 第一页 上页 1 2 3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